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一种批判的文化哲学 李河 中国书籍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李河著 | 李河编 | 李河译 | 李河绘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河著| 李河编| 李河译| 李河绘
    •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 ISBN:9787506889667
    • 版权提供: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李河
    • 著:李河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60.00
    • ISBN:9787506889667
    •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4-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1758682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基于“居间性”意识的文化哲学批判/1第一章文化概念辨析:经济的vs.政治的/1第一节“文化”的定义及其界定方法/1第二节“文化”(culture)与“文明”(civilization)的用法/6第三节“文化概念光谱轴”与文化解释的“两可性”/10第二章多样性视域中的文化概念:消极的vs.积极的/15第一节作为人类基本生态的“文化多样性”/16第二节作为理论范式的“文化多样性”:思辨哲学复线有机论模式/24第三节反抗文化趋同:“为争取承认而斗争”的“文化多样性”观念/30第三章传统与时间:重复不可重复之物/34第一节引言:关于“传统”的几个“教条”/34第二节“传统意义的传统”与“现代传统”的区别/36第三节“根系性”“向来我属性”是“传统意义传统”的生存论基础/41第四节传统与“回归的重复”(backward repetition)/42第五节“原本中心论”和传统至上主义:一切解释无所逃于传统/47第六节“逆时性因果观”的解释学:“原本中心论”到“述者决定论”/52第四章传统与知识权力/56第一节“前行的重复”:传统在义理解释中陷入自我疏异化/56第二节自然语言的义理解释导致自我疏异化:“一落言诠,便失真谛”/61第三节判教:传统名义下的知识权力运作——解释学(hermeneutics)源于判教/65第五章传统与空间:特殊主义vs.普遍主义/72第一节引言:传统问题触发的“空间转向”问题/72第二节 空间如何成为与“传统”有关的课题:从伽德默尔回到卡西尔/74第三节传统的复数与单数形式:人类学视角与政治神学视角的差异/78第四节传统的建构:黑格尔和胡塞尔论选择希腊为“精神家园”/82第五节明天近,昨天远:横向传统vs.纵向传统/85第六节传统角逐的新游牧时代,传统流通决定传统流传/ 87第六章文化解释的“两可性”与当代世界的文化之争/89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公约》:发达国家第二集团与美国的文化冲突/ 89第二节 文化 vs. 贸易:发达国家第二集团与美国文化冲突的由来 / 92第三节 发达国家第二集团与发展中国家的“合纵”之举/ 96第四节把“我”变成“我们”:法国等将文化诉求变为国际政策/99第七章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101第一节“民族”概念辨析:种族的、政治的与文化的/102第二节当代若干文明型国家把历史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本/108第三节 亨廷顿的忧虑:秉持“排他性”价值的民族主义带来挑战/ 112第八章 后发国家的理论叙事:金岳霖难题vs.赛义德难题/116第一节“金岳霖难题”——后发国家学界遇到的普遍问题/ 117第二节“金岳霖难题”的“两难”特性/123第三节“金岳霖难题”的普遍性:以东欧中亚“民族哲学”为例/125第四节“赛义德难题”带来的挑战/130第五节结论/133第九章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自主性vs.外来性/135第一节 启蒙叙事:无国界话语vs.国别性话语/ 135第二节 两种启蒙叙事:原发型vs.后发型/137第三节 后发国家的启蒙困境:工具理性vs.价值主体性/ 144第四节 异时代的同时代性: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152第五节从“理性为王”走向批判理性/156第十章 人类中心主义的终结?——面向后人文时代的书写/ 163第一节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根本性问题/164第二节“替代”主题的浮现:伊哈布·哈桑的“后人类/后人文”概念/169第三节 Posthuman的“后人类”含义:“替代”人体自然的两条技术线路/172第四节 Posthuman的“后人文”含义:“替代”传统人文科学的两条路径/180第五节 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提出了哪些哲学问题?/186附录1先锋哲学:An untimely thinking/193附件2“强制阐释论”与阐释的开放性/206

    李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专事西方哲学和文化政策研究。《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和《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专著一等奖和译著一等奖。曾担任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国际□□”首届六人评委。

    《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一种批判的文化哲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创新工程“文化哲学的谱系与若干问题研究”的一项成果,全书共分为序言、十章,共44节。本书是文化哲学论著,致力于为这个领域提供新材。本书十章的论述力图扣住我国以及后发国家面临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何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启蒙与自主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等。上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发表《启蒙辩证法》,指出西方在启蒙时代普遍相信“理性”会保障“自由”,但20世纪两次大战昭示人们,“理性走向反面”(霍克海默文章),“理性”正沦为“反自由”的工具理性,为此,如何处理好理性与自由关系成为启蒙辩证法的要义。本书为彰显其从中国实际、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提问的特点,将“传统与现代”、“外来启蒙与思想的主体性”等问题确定为“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这个标题曾发表于2016年第5期的《求是学刊》,得到学界的首肯。本书写作强调学术规范性,全书注释超过280条。本书内容全部为原创,许多概念如“文化概念的光谱轴”(第一章)、“横向传统vs纵向传统”(第五章)、“异时代的同时代性”(第九章)等均系创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