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远游与慎思 刘仁文著 商务印书馆 9787100187343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刘仁文著著 | 刘仁文著编 | 刘仁文著译 | 刘仁文著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0-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仁文著著| 刘仁文著编| 刘仁文著译| 刘仁文著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0-1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无
    • 页数:536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0187343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刘仁文著
    • 著:刘仁文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88.00
    • ISBN:9787100187343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11
    • 页数:536
    • 外部编号:1080868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信步海外
    牛津的晚餐
    我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耶鲁情愫
    感受美国法学院的迎新
    一流法学图书馆印象
    容闳的美利坚足迹
    重返哥大
    难忘弗莱堡
    德国如何搞校庆
    访学马普(上)
    访学马普(下)
    海参崴纪行
    走进唐宁街10号
    三谒马克思墓
    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
    在美国农村感受香港回归
    一个印第安老人的情怀
    阿灵顿的变迁
    海外环保一束
    新加坡“焦点”话中国
    荷兰的“国骑”
    德国扔掉烟帽子
    安全部长丢乌纱
    从议员到保洁
    德国的失物招领处
    英语还是荷语?
    神秘的圣诞蛋糕
    我的美国农民朋友
    最好的管家
    芬兰的议会督察专员
    遥望对岸
    旁听审理吴淑珍
    旁听审理陈水扁
    感受台湾的学术会议
    台湾“9·21”地震纪念馆印象
    将军·文学·美人汤(上)
    将军·文学·美人汤(下)
    “中研院”访问记
    亲历两岸法学交流
    我的台湾学生
    孤独司法
    警察要不要作证
    由卢武铉之死说起
    辛普森获罪前后
    外逃贪官免死与法律面前平等
    经由法律实现政治对司法的影响
    美国司法细节观察——与一位美国法官的通信
    德国听审
    美国听审
    常见的“量刑”与不常见的“审判”
    参访美国毒品法庭
    在国际刑事法院
    再访国际刑事法院
    旁听审理米洛舍维奇
    警惕关系对法治的蚕食
    司法中的公民合作
    应对“洋贿赂”
    走向宽容
    宽恕
    超越悲剧
    法庭不可忽视被告人的道歉
    向国家要回偷走的矛盾
    徘徊在死刑案边缘的和解
    死刑执行应与宣判分家
    个体生命之重
    对绝症死刑犯的关怀
    弱智犯不该判死刑
    政府恶意与“选择性起诉”
    “破例”的法庭会见当“常态化”
    冤案的根源——《清白的罪犯》读后
    从美国赦免死刑犯谈起
    韩国的赦免之制
    让被告人自由着装出庭如何
    去“犯罪化标签”光禁穿囚服还不够
    被告人有权与亲属说话吗
    贪官隐私权
    荷兰的三桩命案
    亚洲死刑观察
    与巴丹戴尔谈死刑
    终身监禁并不等于在监狱度余生
    德国监狱叫矫正机构
    访问韩国私营监狱
    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
    犯罪低龄化的应对之道
    老年人免死谈
    通往畅通理性的表达
    思者无疆
    伪证与诚实
    符号与法治
    建筑与法治
    正义与运气
    羞辱感与刑罚
    食物与文化
    中餐与西餐
    重提使用公筷
    小的是好的
    慢是美好的
    容器之义在其空虚
    官本位何以盛行
    如何普法
    “信赖原则”很重要
    如何改变中国的重刑形象
    中国刑法的成长之路
    回忆几位外国学者
    补遗增华
    再返弗莱堡
    散忆墨尔本之行
    “法庭之友”:司法吸纳民意的好帮手
    东京审判与国际刑事司法
    国际公约中文文本的纠错与重译
    缅怀今井健一先生
    大洋彼岸忆定剑
    安守廉教授二三事
    爱德华教授访谈录
    后记

      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刑法学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教学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刑法学会常务理事、立法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并曾任国际刑事法院法律研究员。

    本书是刘仁文先生的一本以域外法律观察为主轴的随笔集。作者博学广识,通过一篇篇美文,带读者领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牛津等海外著名高校法学院风情,令人无限向往。本书既思考如民族与世界、本土与外来的大问题,也关注诉讼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作者以沉稳的笔调,表达了在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上的立场:比较研究方面,作者认为比较法的前提是要相互开放,学术上切忌带上意识形态的阴影;关于死刑的存废的争论,作者是一个死刑废除论者;对于刑罚适用问题,作者也力主轻缓化;对于刑事审判法庭座位设置,提出了让被告人与律师同座;刑事审判法庭上允许被告人与家属做交流,等等。

    卒读全稿,编辑始终叹服于作者广博的见识和深邃的思考。一个研究法律的人,不仅要在法教义学方面专精,还要思考人文问题,因为法律必须蕴涵人性的温暖。作者对于所见所闻,都是采取一种“了解、理解、反思、宽容”的态度:对于制度、观念、文化等的描述都尽力保持客观中立;对于小人物的命运,历史错位等保持一颗悲悯的心,而又不让炽热的情感泛滥;对于本土文化既不顽固狭隘地捍卫,对外来文化也不随波逐流。全书可谓是充满了温情和理性。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时刻关注现实,弄清楚现实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才能对其进行评价,然后提出应然的解决方案。一件事情一旦被人们认为有现实需要,自然关注和研究的人就多了,而中国法治建设及法治发展道路的问题,就是需要引起更多人认真地对待和关注。作者这种以随笔的形式表达冷峻的法律问题的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因为其做到了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易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 读者对象:关注法治中国话题、对法律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法律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