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午后的岁月 叶兆言,余斌 译林出版社 9787544779111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叶兆言,余斌著 | 叶兆言,余斌编 | 叶兆言,余斌译 | 叶兆言,余斌绘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叶兆言,余斌著| 叶兆言,余斌编| 叶兆言,余斌译| 叶兆言,余斌绘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无
    • 页数:239
    • 开本:21开
    • ISBN:9787544779111
    • 版权提供:译林出版社
    • 作者:叶兆言,余斌
    • 著:叶兆言,余斌
    •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 印次:1
    • 定价:42.00
    • ISBN:9787544779111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开本:21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11
    • 页数:239
    • 外部编号:972021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二〇〇〇年二月十八日
    想上大学的欲望那么强烈,超过了其他冲动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四日
    在我看来,陈先生倒更像一位私塾先生
    二〇〇〇年三月五日
    学校毕竟是个相对好的地方,学校不好,外面的世界更糟
    二〇〇〇年三月十四日
    你知道我性格里很糟糕的一面,别人若不把我当人,我就不把自己当人
    ?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现代文学总体上是平庸的,还不如说是那些史料对我有些好处
    二〇〇〇年四月五日
    我想我的世界观,我的文学标准和尺度,都是外国文学作品给的
    二〇〇〇年五月二日
    要是你被流放,我劝你带上一本《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纂》就足够了。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周作人,他一生好像在写一部著作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五日
    诺贝尔奖注定是尴尬的,注定让中国作家哭笑不得
    二〇〇〇年五月二十三日
    好电影会使作家产生强烈的试一试的欲望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日
    作家有时越写脾气越大,越写越理直气壮地有许多坏脾气
    二〇〇〇年七月八日
    我经常感觉到自己很无聊,很平庸,枯燥无味,整个是架写作机器
    二〇〇〇年七月十五日
    作家永远是单数。如果一个作家仅仅是靠和另外几个作家名字连在一起而存在,那是件很煞风景的事
    附录:柳树开始的对话

    叶兆言,一九五七年出生,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一九七八年考入南京大学,一九八六年获得硕士学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南京传》,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I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等。

    余斌,一九六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教授。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九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


    叶兆言的性格为人*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苏童
    在我的诸多访谈中,只有这一本是*,因为友人中,只有余斌*了解我,七年同窗,“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这本书将永远纪念我们之间的友谊。——叶兆言


    世纪之初午后的时光,一对至交契友,十数次直抵灵魂的对谈,饱含温情,从野蛮生长的少年,到蓬勃恣肆的青年,再到平淡如水的中年,言说一代人的青春往事与文化情怀。
    他们从古典谈到现代,从外国文学谈到诺贝尔奖,从骑行远游千岛湖,到埋史料做研究,时而凌空高蹈,时而回望俗世。这是对友谊的纪念,也是对岁月的重温,更是对逝去的青年精神的追忆。


    1.“写作就像是下蛋,下蛋得有个窝”,诚笃朴质的创作课堂,直抵灵魂的深入对谈
    写小说与写随笔有何不同?写到兴会淋漓处,为何要戛然而止?作品“触电”为何会不欢而散?为什么叶兆言说自己“对写作*有把握的就是字数”?于闲聊中,叶兆言轻松卸下作家的严肃面具,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写作于他,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很长时间内,我就像只要下蛋的母鸡,急着找个地方把蛋下下来。写作就像是下蛋,下蛋得有个窝。”“别人若不把我当人,我就不把自己当人。”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朴质无华甚至有些轻捷的言语,将创作拉下神坛。
    2.八十年代文坛回忆录,披沥一代学人文学与思想启蒙史
    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光时刻,海明威、莫泊桑、托尔斯泰、萨特……这些早已进入世界经典文学之林作家的作品,亦是青年读者叶兆言和余斌书架上勤翻常谈的书。“我想我的世界观,我的文学标准和尺度,都是外国文学作品给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的积淀,成为一代学者的文学与思想启蒙。作为从七十年代文学荒漠走来的一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去拥抱多元开放、学术思潮此起彼伏、文学力作层出不穷的八十年代,以此汲取力量,获得文学养分的丰厚馈>3.七年同窗、至交契友,关于阅读写作与成长人生的零距离分享,个人经验与时代流变的互动撞击
    叶兆言与余斌,他们是大学同窗,也是至交契友,数十年的深厚友谊,早已熟悉摸透了对方的脾性和软肋,深知对方的为人与为文,对谈才能“一剑封喉”,聊天才能深入灵魂。从恣肆的大学时光,骑行远游秉烛夜谈,到平淡如水的繁杂中年,没有了朝夕盘桓,有的却是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尽显的是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我和余斌从踏进大学校门,就成为*好的朋友,二十多年来,在一起说过的废话,成千上万。”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