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纳税实务 苏春林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9787302494010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苏春林主编著 | 苏春林主编编 | 苏春林主编译 | 苏春林主编绘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苏春林主编著| 苏春林主编编| 苏春林主编译| 苏春林主编绘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7-01
    • 字数:484千字
    • 页数:308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2494010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苏春林主编
    • 著:苏春林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302494010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8-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5-01
    • 页数:308
    • 外部编号:9242038
    • 版次:2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纳税基础——术语、理论及程序1
    第一节税法的含义2
    一、  政府为什么要征税2
    二、 什么是税法3
    三、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4
    四、 税收原则5
    第二节税种构成基本要素8
    一、 纳税人9
    二、 课税对象10
    三、 税率11
    四、 纳税期限13
    五、 纳税地点14
    六、 减免税14
    第三节税种分类15
    一、 按照课税对象为标准分类15
    二、 按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17
    三、 按计税标准分类17
    第四节纳税程序18
    一、 税务登记及“五证合一”改革18
    二、 发票管理20
    三、 纳税申报22
    四、 税款征收23
    五、 税务检查25
    第五节税收27
    一、 什么是税收27
    二、 税收管辖权28
    三、 重复征税及其免除29
    【本章提问】29
    【综合案例解析】30
    纳税实务(第2版)
    第二章增值税纳税实务31
    第一节增值税概述31
    一、 增值税的含义31
    二、 增值税的优点33
    第二节增值税主要法律规定35
    一、 征税范围35
    二、 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41
    三、 税率与征收率44
    四、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49
    五、 纳税期限50
    六、 纳税地点50
    第三节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51
    一、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51
    二、 一般纳税人的申报64
    三、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74
    四、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操作实例75
    五、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与缴纳75
    六、 增值税的减免税78
    第四节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80
    一、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81
    二、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81
    三、 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增值税退(免)税政策82
    四、 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增值税免税政策83
    五、 出口货物和劳务增值税征税政策85
    六、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操作86
    七、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操作89
    第五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90
    一、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规定90
    二、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范围92
    三、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92
    四、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93
    五、 专用发票作废处理的规定93
    六、 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规定93
    七、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94
    【本章提问】98
    【综合案例解析】98
    第三章消费税纳税实务101
    第一节消费税概述101
    一、 消费税的含义101
    二、 消费税的特点101
    第二节消费税的主要法律规定103
    一、 消费税的纳税人103
    二、 消费税税目、税率103
    三、 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09
    四、 消费税纳税及申报期限109
    五、 消费税纳税地点109
    第三节消费税的计算与申报110
    一、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110
    二、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13
    三、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119
    四、 税额减征的规定121
    第四节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操作121
    一、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范围的限定121
    二、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率121
    三、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计算122
    四、 出口应税消费品办理退(免)税后的管理122
    【本章提问】122
    【综合案例解析】123
    第四章关税纳税实务124
    第一节关税概述124
    一、 关税的含义124
    二、 关税的特点125
    三、 关税的分类126
    第二节关税的主要法律规定130
    一、 征税对象130
    二、 纳税义务人131
    三、 税目和税率131
    第三节原产地标准135
    一、 全部产地生产标准136
    二、 实质性加工标准136
    三、 其他137
    第四节关税完税价格137
    一、 完税价格的定义137
    二、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138
    三、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141
    第五节关税的计算与申报141
    一、 关税的计算141
    二、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143
    第六节关税的优惠与特殊情形法定处理145
    一、 关税的税收优惠145
    二、 特殊情形的法定处理148
    【本章提问】150
    【综合案例解析】150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152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153
    一、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153
    二、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53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主要法律规定154
    一、 纳税人154
    二、 征税对象155
    三、 税率156
    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157
    一、 收入157
    二、 扣除160
    三、 亏损弥补168
    四、 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69
    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170
    一、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170
    二、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172
    三、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172
    四、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173
    五、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174
    六、 存货的税务处理175
    七、 转让资产175
    第五节税收优惠175
    一、 免税收入175
    二、 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176
    三、 优惠税率178
    四、 民族自治区税收优惠179
    五、 加计扣除政策179
    六、 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180
    七、 加速折旧的规定181
    八、 综合利用资源的税收优惠181
    九、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181
    十、 税收优惠的相关规定182
    第六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82
    一、 应纳税额的计算182
    二、 税收抵免184
    三、 核定征收所得税185
    第七节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186
    一、 纳税地点186
    二、 纳税期限187
    三、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188
    【本章提问】191
    【综合案例解析】192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196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196
    一、 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196
    二、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97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199
    一、 纳税义务人199
    二、 应税所得项目200
    三、 税率204
    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05
    一、 费用减除标准205
    二、 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206
    三、 每次收入的确定207
    四、 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209
    第四节应纳税额的计算209
    一、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09
    二、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2
    三、 对企***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3
    四、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4
    五、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5
    六、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5
    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6
    八、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6
    九、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7
    十、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7
    十一、 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18
    十二、 境外缴纳税额抵免的计税方法218
    第五节税收优惠220
    一、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220
    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222
    三、 下列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222
    四、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1年以上、不到
    5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优惠223
    五、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
    境内居住不超过90日的纳税人的减免税优惠223
    第六节个人所得税的申报223
    一、 自行申报纳税223
    二、 代扣代缴229
    【本章提问】234
    【综合案例解析】235
    第七章财产、资源税纳税实务236
    第一节资源税237
    一、 资源税的主要法律规定237
    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239
    三、 资源税纳税申报243
    第二节土地增值税248
    一、 土地增值税的主要法律规定249
    二、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251
    三、 增值额254
    四、 应纳税额的计算254
    五、 纳税期限256
    六、 纳税地点256
    七、  税收优惠257
    八、 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257
    第三节契税264
    一、 契税主要法律规定264
    二、 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66
    三、 税收优惠267
    四、 纳税申报268
    第四节房产税270
    一、 房产税的基本法律规定270
    二、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71
    三、 税收优惠274
    四、 房产税的纳税申报274
    第五节城镇土地使用税279
    一、 城镇土地使用税基本法律规定279
    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281
    三、 税收优惠281
    四、 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282
    第六节车船税285
    一、 车船税的主要法律规定285
    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288
    三、 税收优惠289
    四、 纳税申报289
    【本章提问】291
    【综合案例解析】291
    第八章行为税纳税实务293
    第一节印花税293
    一、 印花税的主要法律规定294
    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296
    三、 税收优惠300
    四、 纳税申报300
    第二节城市维护建设税302
    一、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主要法律规定303
    二、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03
    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申报304
    第三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306
    一、 教育费附加主要法律规定306
    二、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计算306
    三、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申报307
    【本章提问】307
    【综合案例解析】307
    参考文献309
    第一章纳税实务基础1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1
    一、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1
    二、 税收的职能3
    三、 税法的概念及分类4
    四、 税法的原则6
    第二节税种的分类8
    一、 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8
    二、 按计税依据的标准划分9
    三、 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划分9
    四、 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划分10
    五、 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划分10
    第三节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10
    一、 纳税人11
    二、 征税对象11
    三、 税率12
    四、 税收减免13
    五、 纳税环节14
    六、 纳税期限14
    七、 纳税地点14
    第四节我国税收征管程序及操作实务14
    一、 税务登记14
    二、 纳税申报17
    三、 账簿、凭证等会计核算资料的税务管理要求18
    四、 税务检查20
    课后讨论20
    练习题20
    第二章增值税24
    第一节增值税概述24一、 增值税概念24
    二、 增值税的特点25
    三、 增值税的类型27
    四、 增值税的作用28
    五、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历程28
    第二节增值税的税法规定29
    一、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29
    二、 增值税的纳税人33
    三、 增值税的税率、征收率35
    四、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39
    第三节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42
    一、 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42
    二、 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51
    三、 扣缴义务人适用的计税方法51
    四、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52
    五、 预缴增值税预缴税款的计算52
    第四节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55
    一、 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55
    二、 出口货物和劳务及应税服务增值税退(免)税政策56
    第五节增值税的纳税管理58
    一、 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58
    二、 纳税期限59
    三、 纳税地点59
    四、 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60
    课后讨论62
    练习题62
    第三章消费税67
    第一节消费税概述67
    一、 消费税概念67
    二、 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特点68
    三、 消费税的作用69
    第二节消费税的税法规定69
    一、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69
    二、 消费税的纳税人71
    三、 消费税的税目税率71
    四、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75
    第三节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76
    一、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76
    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77
    三、 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82
    第四节消费税出口退(免)税84
    一、 应税消费品出口退免税政策84
    二、 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规定84
    三、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84
    第五节消费税的纳税管理85
    一、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85
    二、 纳税期限86
    三、 纳税地点86
    四、 销货退回86
    课后讨论86
    练习题87
    第四章关税91
    第一节关税概述91
    一、 关税的概念91
    二、 关税的特点92
    三、 关税的类型92
    四、 关税的作用94
    第二节关税的税法规定95
    一、 关税的征税对象95
    二、 关税的纳税人96
    三、 进出口税则96
    四、 原产地规则97
    五、 关税的税收优惠98
    第三节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99
    一、 关税完税价格99
    二、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01
    第四节关税的申报管理102
    一、 关税的缴纳102
    二、 关税的退还103
    三、 关税的补征和追征103
    课后讨论103
    练习题104
    第五章财产税类107
    第一节房产税107
    一、 房产税概述107
    二、 房产税的税法规定108
    三、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11
    四、 房产税的纳税管理113
    第二节契税114
    一、 契税概述114
    二、 契税的税法规定114
    三、 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16
    四、 契税的纳税管理117
    第三节车船税118
    一、 车船税概述118
    二、 车船税的税法规定118
    三、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21
    四、 车船税的纳税管理122
    课后讨论123
    练习题123
    第六章行为目的税类127
    第一节印花税127
    一、 印花税概述127
    二、 印花税的税法规定128
    三、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32
    四、 印花税的纳税管理135
    第二节车辆购置税137
    一、 车辆购置税概述137
    二、 车辆购置税的税法规定137
    三、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38
    四、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管理140
    第三节耕地占用税141
    一、 耕地占用税概述141
    二、 耕地占用税的税法规定142
    三、 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44
    四、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管理144
    第四节城市维护建设税144
    一、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144
    二、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法规定145
    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46
    四、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管理147
    第五节教育费附加148
    一、 教育费附加概述148
    二、 教育费附加的法律规定148
    三、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148
    四、 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49
    课后讨论149
    练习题149
    第七章资源税类154
    第一节资源税154
    一、 资源税概述154
    二、 资源税的法律规定155
    三、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58
    四、 资源税的纳税管理159
    第二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161
    一、 城镇土地使用税概述161
    二、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法规定161
    三、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63
    四、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管理164
    第三节土地增值税165
    一、 土地增值税概述165
    二、 土地增值税的税法规定166
    三、 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的计算168
    四、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71
    五、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管理172
    课后讨论173
    练习题174
    第八章企业所得税179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179
    一、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179
    二、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79
    三、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180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法规定181
    一、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181
    二、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82
    三、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183
    四、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184
    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与扣除187
    一、 收入总额187
    二、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190
    三、 扣除项目192
    四、 亏损弥补198
    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198
    一、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198
    二、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201
    三、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201
    四、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202
    五、 存货的税务处理203
    六、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203
    第五节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计算204
    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204
    二、 居民企业查账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205
    三、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205
    四、 居民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207
    第六节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与特别纳税调整208
    一、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208
    二、 特别纳税调整209
    第七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管理212
    一、 纳税期限212
    二、 源泉扣缴212
    三、 纳税地点212
    课后讨论213
    练习题213
    第九章个人所得税218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218
    一、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218
    二、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218
    三、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219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220
    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20
    二、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222
    三、 所得来源地与所得支付地225
    四、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225
    五、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227
    第三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28
    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228
    二、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33
    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管理240
    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240
    二、 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241
    三、 纳税地点241
    课后讨论242
    练习题242
    第十章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247
    第一节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247
    一、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247
    二、 其他有关人员的税收法律责任250
    第二节税务行政处罚251
    一、 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与种类251
    二、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253
    第二节税务行政复议255
    一、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255
    二、 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257
    第三节税务行政诉讼260
    一、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261
    二、 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262
    第四节税务行政赔偿263
    一、 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和请求时效263
    二、 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264
    三、 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265
    课后讨论266
    练习题266
    参考文献270

    本书依据*法律规定编写,体现“营改增”后纳税实务的变化。本书共分八章,*章为纳税基础,既为以后各章学习提供基本概念的界定,又通过纳税程序的讲解,使读者熟悉纳税申报的操作过程。第二章至第八章是按税种进行编排的,每章的重点为两部分:一是该税种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是该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申报,目的是突出训练学生纳税申报这一关键能力。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受到税法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同行的认可,发行量稳定且不断有所增长。近年来来中国税法变化很多,尤其是全面实施的的“营改增”改革使得教材一部分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法律规定,第2版把*新的法律规定纳入教材内容,把不再适用的法律规定淘汰掉。除了税收法律的变化这个主要原因外,本教材的编者把近三年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深入理解,乃至教学方法的优化,都通过教材的重新修订和税法教学同行以及将使用本教材的同学们分享。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