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水工建筑物 沈长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787508452401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沈长松著 | 沈长松编 | 沈长松译 | 沈长松绘
    •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沈长松著| 沈长松编| 沈长松译| 沈长松绘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1-01
    • 版次:null
    • 印次:1次
    • 印刷时间:2008-03-25
    • 字数:0
    • 页数:61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8452401
    • 版权提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沈长松
    • 著:沈长松
    • 装帧:平装
    • 印次:1次
    • 定价:63.00
    • ISBN:9787508452401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08-03-25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1-01
    • 页数:616
    • 外部编号:3247676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利建设…………………………………………………………………1
      第二节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2
      第三节河川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9
      第四节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的等级划分……………………………………………10
      第五节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12
      第六节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方法……………………………………………………25
      第七节水工建筑物的优化设计…………………………………………………………30
      第八节水工科技问题的研究途径………………………………………………………39
      复习思考题…………………………………………………………………………………40
    第二章水工结构上的作用………………………………………………………………41
      第一节作用分类和作用效应组合………………………………………………………41
      第二节重力和水压力……………………………………………………………………41
      第三节扬压力……………………………………………………………………………47
      第四节土压力和淤沙压力………………………………………………………………50
      第五节波浪与浪压力……………………………………………………………………55
      第六节冰压力……………………………………………………………………………62
      第七节混凝土结构所受的温度作用……………………………………………………64
      第八节地震作用…………………………………………………………………………71
      复习思考题…………………………………………………………………………………76
    第三章水工水力学问题和水力设计……………………………………………………77
    第一节堰坝水流和堰型选择……………………………………………………………77
    第二节急流冲击波问题和陡槽水力设计………………………………………………86
    第三节深式泄水孔洞的水力设计………………………………………………………93
    第四节高速水流边壁的蚀损和防蚀设计………………………………………………100
    第五节高速水流掺气和掺气减蚀抗磨…………………………………………………111
    第六节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防冲………………………………………………………124
    复习思考题  ………………………………………………………………………………157
     第四章岩基上的重力坝…………………………………………………………………159
    第一节概述………………………………………………………………………………159
    第二节重力坝的稳定分析………………………………………………………………165
    第三节重力坝的应力分析………………………………………………………………173
    第四节非溢流重力坝的剖面设计……………………………………………………186
    第五节溢流重力坝和坝身泄水孔………………………………………………………188
    第六节重力坝的材料与构造……………………………………………………………198
    第七节重力坝的地基处理………………………………………………………………210
    第八节宽缝重力坝与空腹重力坝………………………………………………………216
    第九节碾压混凝土重力坝……………………………………………………………219
    复习思考题  ………………………………………………………………………………224
    第五章拱坝………………………………………………………………………………226
      第一节概述………………………………………………………………………………226
      第二节拱坝布置………………………………………………………………………239
      第三节拱坝应力分析……………………………………………………………………246
      第四节拱座稳定分析……………………………………………………………………264
      第五节拱坝的材料、构造及地基处理…………………………………………………272
      复习思考题………………………………………………………………………………276
    第六章支墩坝……………………………………………………………………………278
      第一节概述………………………………………………………………………………278
      第二节平板坝……………………………………………………………………………279
      第三节连拱坝……………………………………………………………………………282
      第四节大头坝……………………………………………………………………………287
      第五节支墩坝坝身过水设施……………………………………………………………294
      复习思考题………………………………………………………………………………295
    第七章土石坝…………………………………………………………………………296
      第一节概述………………………………………………………………………………296
      第二节土石坝的剖面和基本构造………………………………………………………301
      第三节土石坝的筑坝材料………………………………………………………………310
      第四节土石坝的渗流分析………………………………………………………………314
      第五节土石坝的稳定分析………………………………………………………………322
      第六节土石坝应力应变分析……………………………………………………………331
      第七节  土石坝的裂缝及其控制…………………………………………………………338
      第八节土石坝的地基处理………………………………………………………………343
      第九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352
      复习思考题  ………………………………………………………………………………364
     第八章河岸溢洪道……………………………………………………………………365
      第一节概述………………………………………………………………………………365
      第二节正槽溢洪道………………………………………………………………………366
      第三节侧槽溢洪道………………………………………………………………………378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溢洪道………………………………………………………………382
      复习思考题………………………………………………………………………………385
    第九章水工隧洞…………………………………………………………………………387
    第一节概述………………………………………………………………………………387
    第二节水工隧洞的选线与总体布置……………………………………………………388
    第三节水工隧洞的进口段………………………………………………………………392
    第四节水工隧洞的洞身段………………………………………………………………396
    第五节水工隧洞的出口段………………………………………………………………402
    第六节水工隧洞围岩应力分布和稳定性判别………………………………………404
    第七节水工隧洞衬砌受力分析…………………………………………………………411
    第八节水工隧洞衬砌结构计算…………………………………………………………414
    第九节无衬砌隧洞和围岩的喷锚支护…………………………………………………429
    复习思考题………………………………………………………………………………435
    第十章土基上的闸坝……………………………………………………………………436
    第一节水闸概述…………………………………………………………………………436
    第二节  闸孔布置及消能防冲设施………………………………………………………439
    第三节闸基渗流分析与防渗设施………………………………………………………444
    第四节闸室布置与构造…………………………………………………………………456
    第五节  闸室和闸基的稳定分析…………………………………………………………461
    第六节闸室结构计算……………………………………………………………………465
    第七节水闸与两岸连接结构设计与计算………………………………………………475
    第八节水闸地基处理……………………………………………………………………483
    第九节软基上的混凝土溢流坝…………………………………………………………484
    第十节橡胶坝…………………………………………………………………………487
    复习思考题  ………………………………………………………………………………490
    第十一章水工闸门………………………………………………………………………492
    第一节概述………………………………………………………………………………492
    第二节平面闸门…………………………………………………………………………497
    第三节弧形闸门…………………………………………………………………………501
    第四节闸门的止水………………………………………………………………………503
    第五节  闸门的启闭力和启闭设备………………………………………………………506
    第六节水力自控翻板闸门………………………………………………………………511
    复习思考题  ………………………………………………………………………………517
     第十二章过坝建筑物……………………………………………………………………518
      第一节船闸………………………………………………………………………………518
      第二节升船机……………………………………………………………………………530
      第三节过木建筑物………………………………………………………………………533
      第四节过鱼建筑物……………………………………………………………………536
      复习思考题  ………………………………………………………………………………542
    第十三章  渠首和渠系建筑物……………………………………………………………543
      第一节取水河段的床沙运动和冲淤平衡………………………………………………543
      第二节无坝取水渠首……………………………………………………………………548
      第三节有坝取水渠首…………………………………………………………………551
      第四节渠道及其上建筑物………………………………………………………………558
      复习思考题  ………………………………………………………………………………570
    第十四章水利枢纽布置…………………………………………………………………571
      第一节水利枢纽设计阶段………………………………………………………………571
      第二节水利枢纽布置……………………………………………………………………573
      第三节水利枢纽布置实例………………………………………………………………577
      复习思考题………………………………………………………………………………583
    第十五章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及运行管理……………………………………………584
      第一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584
      第二节水工建筑物的养护与维修………………………………………………………604
      第三节  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607
      复习思考题  ………………………………………………………………………………613
    参考文献…………………………………………………………………………………614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利建设
    一、水资源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是生命和工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不可须臾或缺;它是发展航运交通以及水产事业必要的介质;它在自然循环过程中是一种可利用的和可再生的重要能源;它也是改善环境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约为13.86×108km3,但绝大部分是海洋中的咸水,其中通过大气循环,以降水、径流方式在陆地运行的淡水,相对就很少了,只占2.5%。全球年径流总量为4.7×105亿m3,按全球人口计,人均约为9000m3,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水,但这部分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也不少(流域面积超过1000km2的大河有1598条),年径流总量约2.78×104亿m3,而按人口平均,仅约相当于全球平均数的1/4。所以,从人均意义上说,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降水、径流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也很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南方一日雨量可远超过西北全年降水量;同一地区,一次暴雨可超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这就导致我国各地历史上洪、涝、旱灾害频发。由此可见,大力治水,根除水旱灾害,进而充分开发利用珍贵的水资源是何等重要!
    虽然我国水的人均拥有量不算多,但由于从青藏高原到海平面之间的巨大落差,我国可用于发电的水能资源却十分丰富。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94×108kW,其中可开发的达4.02×108kW,年发电量可达19100×108kW·h以上,这些数字均居世界首位。因此,利用这一优势,大搞水力发电,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水利建设
      远古以来,我国人民曾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至今还有一些纪元前修建的水利工程在为我们服务。如秦代李冰主持修建的岷江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一直是成都平原农业稳产高产的保证,堪称中华民族的骄傲之一。但由于长期封建统治,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受到压抑,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水利设施失修,灾患频仍,水利事业处于停滞状态。例如1928年遍及全国的旱灾,灾民人数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4;1931年、1933年、1935年、1939年,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及海河的洪灾,也都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基本信息



    • 商品名:正版现货水工建筑物 专著 沈长松[等]编著 shui gong jian zhu wu9787508

    • ISBN:9787508452401

    • 定价:63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沈长松,王世夏,林益才,等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8-03-01

    • 印刷时间:200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616

    • 字数:0





    编辑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主要介绍了水工结构上的作用,水工水力学问题和水力设计,岩基上的重力坝,拱坝,支墩坝,土石坝,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土基上的闸坝,水工闸门,过坝建筑物,渠首及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布置,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及运行管理等内容。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可作为水利类专业及其他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用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总论,水工结构上的作用,水工水力学问题和水力设计,岩基上的重力坝,拱坝,支墩坝,土石坝,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土基上的闸坝,水工闸门,过坝建筑物,渠首及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布置,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及运行管理。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本书可作为水利类专业及其他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总论

    □□节 水资源与水利建设

    第二节 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

    第三节 河川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第五节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

    第六节 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第七节 水工建筑物的优化设计

    第八节 水工科技问题的研究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水工结构上的作用

    □□节 作用分类和作用效应组合

    第二节 重力和水压力

    第三节 扬压力

    第四节 土压力和淤沙压力

    第五节 波浪与浪压力

    第六节 冰压力

    第七节 混凝土结构所受的温度作用

    第八节 地震作用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水工水力学问题和水力设计

    □□节 堰坝水流和堰型选择

    第二节 急流冲击波问题和陡槽水力设计

    第三节 深式泄水孔洞的水力设计

    第四节 高速水流边壁的蚀损和防蚀设计

    第五节 高速水流掺气和掺气减蚀抗磨

    第六节 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防冲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岩基上的重力坝

    □□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力坝的稳定分析

    第三节 重力坝的应力分析

    第四节 非溢流重力坝的剖面设计

    第五节 溢流重力坝和坝身泄水孔

    第六节 重力坝的材料与构造

    第七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

    第八节 宽缝重力坝与空腹重力坝

    第九节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拱坝

    □□节 概述

    第二节 拱坝布置

    第三节 拱坝应力分析

    第四节 拱座稳定分析

    第五节 拱坝的材料、构造及地基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支墩坝

    □□节 概述

    第二节 平板坝

    第三节 连拱坝

    第四节 大头坝

    第五节 支墩坝坝身过水设施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土石坝

    □□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石坝的剖面和基本构造

    第三节 土石坝的筑坝材料

    第四节 土石坝的渗流分析

    第五节 土石坝的稳定分析

    第六节 土石坝应力应变分析

    第七节 土石坝的裂缝及其控制

    第八节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第九节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河岸溢洪道

    □□节 概述

    第二节 正槽溢洪道

    第三节 侧槽溢洪道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溢洪道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水工隧洞

    □□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工隧洞的选线与总体布置

    第三节 水工隧洞的进口段

    第四节 水工隧洞的洞身段

    第五节 水工隧洞的出口段

    第六节 水工隧洞围岩应力分布和稳定性判别

    第七节 水工隧洞衬砌受力分析

    第八节 水工隧洞衬砌结构计算

    第九节 无衬砌隧洞和围岩的喷锚支护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土基上的闸坝

    □□节 水闸概述

    第二节 闸孔布置及消能防冲设施

    第三节 闸基渗流分析与防渗设施

    第四节 闸室布置与构造

    第五节 闸室和闸基的稳定分析

    第六弋 闸室结构计算

    第七节 水闸与两岸连接结构设计与计算

    第八节 水闸地基处理

    第九节 软基上的混凝土溢流坝

    第十节 橡胶坝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水工闸门

    □□节 概述

    第二节 平面闸门

    第三节 弧形闸门

    第四节 闸门的止水

    第五节 闸门的启闭力和启闭设备

    第六节 水力自控翻板闸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过坝建筑物

    □□节 船闸

    第二节 升船机

    第三节 过木建筑物

    第四节 过鱼建筑物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渠首和渠系建筑物

    □□节 取水河段的床沙运动和冲淤平衡

    第二节 无坝取水渠首

    第三节 有坝取水渠首

    第四节 渠道及其上建筑物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水利枢纽布置

    □□节 水利枢纽设计阶段

    第二节 水利枢纽布置

    第三节 水利枢纽布置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及运行管理

    □□节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

    第二节 水工建筑物的养护与维修

    第三节 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章总论

        □□节水资源与水利建设

        一、水资源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是生命和工农业生产的物质,不可须臾或缺;它是发展航运交通以及水产事业必要的介质;它在自然循环过程中是一种可利用的和可再生的重要能源;它也是改善环境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约为13.86×108km3,但绝大部分是海洋中的咸水,其中通过大气循环,以降水、径流方式在陆地运行的淡水,相对就很少了,只占2.5%。全球年径流总量为4.7×105亿m3,按全球人口计,人均约为9000m3,这是□重要的一部分水,但这部分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也不少(流域面积超过1000km2的大河有1598条),年径流总量约2.78×104亿m3,而按人口平均,仅约相当于全球平均数的1/4。所以,从人均意义上说,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降水、径流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也很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南方一日雨量可远超过西北全年降水量;同一地区,一次暴雨可超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这就导致我国各地历史上洪、涝、旱灾害频发。由此可见,大力治水,□□水旱灾害,进而充分开发利用珍贵的水资源是何等重要!

        虽然我国水的人均拥有量不算多,但由于从青藏高原到海平面之间的巨大落差,我国可用于发电的水能资源却十分丰富。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94×108kW,其中可开发的达4.02×108kW,年发电量可达19100×108kW·h以上,这些数字均居世界首位。因此,利用这一优势,大搞水力发电,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水利建设

        远古以来,我国人民曾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至今还有一些纪元前修建的水利工程在为我们服务。如秦代李冰主持修建的岷江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一直是成都平原农业稳产高产的保证,堪称中华民族的骄傲之一。但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是19世纪中叶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受到压抑,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水利设施失修,灾患频仍,水利事业处于停滞状态。例如1928年遍及全国的旱灾,灾民人数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4;1931年、1933年、1935年、1939年,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及海河的洪灾,也都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水利建设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




    作者简介




        沈长松:男,(1954.10-),江苏江都人,1978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现任河海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水电学院专业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全国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高教研究会理事。水利部教师。教学与科研: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和教改工作,主讲“水利工程概论(全校公选课)”、“土木水利工程专业导论”、“水工建筑学”、“高等水工结构、土石坝地震工程学(研究生)”等课程;负责并参与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水工建筑学)建设及教育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规范编制等教改项目。指导工学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一直从事水工结构、土石坝静动力、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及土石坝新技术、闸坝工程等方向科学研究工作。参加75、85、95国家科技攻关,主持水利部重点项目四项,横向和工程设计项目若干项。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