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学史门径详说 吕思勉著 东方出版社 9787506099738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吕思勉著著 | 吕思勉著编 | 吕思勉著译 | 吕思勉著绘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吕思勉著著| 吕思勉著编| 吕思勉著译| 吕思勉著绘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字数:201千字
    • 页数:30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6099738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 作者:吕思勉著
    • 著:吕思勉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45.00
    • ISBN:9787506099738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10-01
    • 页数:304
    • 外部编号:912945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编者的话  金针度人,启迪后学
     
    第1 讲 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起
    一 少时得益于父母师友
    二 我学习历史的经过
    三 社会科学是史学的根基
    四 职业青年的治学环境
     
    第2 讲 整理旧籍的方法
    一 古今研究旧籍的不同
    二 旧籍分四类
    三 如何整理经
    四 如何整理子
    五 如何整理集
    六 如何整理史
    七 入手当从目录学始
     
    第3 讲 论读经之法
    一 经、子不同及先经后子
    二 经学变迁
    三 治经当从汉人之书入
    四 治经当分清今古文家数
    五 经学入门书目
    六 经、传皆可信
    七 治经三法
     
    第4 讲 论读子之法
    一 诸子的学术源流
    二 读子书之方法
    三 诸子学的重要性
    四 诸子学与中国文学
    五 治诸子可分家而不可分人
     
    第5 讲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一 初学之书不在多
    二 读旧史入手处
    三 治古史的前提
    四 初读求速不求解
     
    第6 讲 治古史之特殊方法
    一 当以治经、子的方法治古史
    二 治经、子的门径
    三 以治经、子法读古史举例
    四 治古史当知史籍的起源
    五 疑古与证古
     
    第7 讲 乙部举要
    一 史部的分类与重新估价
    二 正史的重要性:全面和直接
    三 正史的由来和前四史
    四 正史的注释、补和重修
    五 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
    六 关于别史
    七 国史简单参考书目
     
    第8 讲 读书的方法
    一 学问在于空间,不在于纸上
    二 精研或博涉
    三 治学的程序
    四 先精读后略读,再两者并用
     
    第9 讲 孤岛青年何以报国
    一 潜心治学也是报国的一种方式
    二 青年为学应深通、深入
    三 先读科学书,后读古书
    第10 讲 怎样读中国历史
    一 读史与今日之需
    二 读中国历史的三大门槛
    三 读史三法
     
    第11 讲 研究历史的方法
    一 具有现代科学的常识是研究历史的要条件
    二 预知史学的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次要条件
    三 研究出社会的法则是史学的任务
    四 史家与读史
     
    第12 讲 作史的方法
    一 作史三步骤:搜辑、考订和编纂
    二 作史的具体方法
     
    第13 讲 怎样读历史教科书
    一 先知历史轮廓,不过求详细
    二 中国史的分期
    三 学历史也可“由今及古”
    四 习题当启发思想、不责记忆
     
    第14 讲 怎样学文
    一 国文的复杂性
    二 三种国文与基本国文
    三 国文的发展流变
    四 当前国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正的方法
    五 基本的国文应为一般人学习的工具
    六 过去选本的毛病及今日选本的准则
    七 看、读、作是学好国文的基本功
     
    第15 讲 如何教授中国国文课
    一 国文与文学不可混
    二 国文、白话与中学国文教学
    三 中学国文教学原则:求其解勿责其作
    四 中学国文教学法:多读、多问、多引导
     
    第16 讲 论大学国文系散文教学之法
    一 散文的源流
    二 散文教学的方法
     
    第17 讲 怎样学习中国文字
    一 文字的缘起与演变
    二 文字学习须依时从学
    三 文字学的入门书
     
    附录一 吕思勉为学自述
    附录二 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
     
    后记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靠前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张耕华,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历史哲学引论》《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史学大师——吕思勉》等。长年致力于吕思勉先生遗稿和旧作的整理工作,经手整理出版的吕著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遗文集》《吕著史学与史籍》《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近代史》《为学十六法》等。2015年主持整理出版《吕思勉全集》(26册,1300余万字)。


    谭其骧:近世承学之士,或腹笥虽富而著书不多;或著书虽多而仅纂辑成编,能如先生(吕思勉)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
     
    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黄永年:吕先生所用的“二十四史”……版本实在太普通,是当时比较价廉易得的图书集成局扁铅字有光纸印线装小本。但打开来一看,实在使我吃了一惊,原来全部从头到尾都动过笔。过去学者动笔点校书虽是常事,能点校整部“二十四史”的便不多了,即使有,也无非是用朱笔断句,或对好的文句加圈点。可吕先生这部“二十四史”不一样,是用红笔加了各种符号,人名加方括号,有用的重要史料圈句,名物制度在词旁加三角,不仅纪、传如此加,志也加,很少人读的天文志、律历志也加,连卷后所附殿本考证也加。
     
    周振鹤:为了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吕先生先重视的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因为没有真实的历史面貌的复原,便谈不上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了达到求真的目的,他将寻常所见的二十四史多次阅读,将包含在其中的史料以新的体系重新条理,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得出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吕思勉先生自学成才,著作等身,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数十年的教学经历,又使他对教授中华文史颇具心得。本书汇编吕先生于不同场合谈书论学的文章近二十篇,既有习读古代典籍的方法指导,又有其数十年历史研究的经验总结;方法简捷而实用,见解精到却不艰深,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是我辈跨入史学之门径和阶梯。


    本书价值:吕思勉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史学家,一生的文史研究和学术成果,都以自学为基础,靠自学而达成。与许多纯以史学研究为职业的学者不同,吕先生的终身职业是教师,一生五十余年,自小学、中学,再入大学,始终未离开过学校的课堂讲台。因有此两层关系,吕先生所谈的读书和治学方法,既得自自己治学的亲身体会,又能顾及一般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这与一般随便开列书目或泛泛而论方法的大不相同了。

     

    本书态度:真正的学者,乃是社会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宝物,而亦即是其祥瑞。我愿世之有志于学问者,勉励为真正的学者。如何可为真正的学者?绝去名利之念而已。显以为名者,或阴以为利;即不然,而名亦就是一种利;所以简而言之,还只有一个利字。……然则学问欲求有成,亦在严义利之辨而已。(吕思勉)
     

    如何读古书?怎样做学问?跟随大师吕思勉走进史学研究的大门。研习中华古史的首选入门书。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历史学家,做知识的生产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