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李怡乐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怡乐著 | | 无译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4-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怡乐著| 无译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4-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4-04-01
    • 字数:291
    • 页数:328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282484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作  者:李怡乐 著
    定  价:128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01日
    页  数:328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282484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相适应,实体经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因此,关注到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主义风险传导、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赋予”我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探究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本书整合了从经典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性流派的资本积累理论,突出了在一个较稳定的增长结构中,经济循环、技术创新、制度体系间需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要获得利润率合理提升与高质量增长,需要遏制过度金融化、推动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共荣,需要技术范式升级与经济循环过程畅通,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创新和熨平流通,长期为“稳增长”提供保障。并且,成功发挥作用的经济制度,总是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推进社会主义本质实现间达到有效统一;就振兴实体经济而言,有效制度既要在供给面激励null

    作者简介

    李怡乐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我国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修复机制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资本积累动能研究:经济、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视角》等;参与出版《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等学术专著、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教材。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马克思经济学视角下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研究”(17CJL002)、“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18CJL008)、“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大举措研究”(23AZD016)等。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引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振兴实体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国实体经济占比、投资与盈利水平简况
    (一)实体经济占比走势
    (二)实体经济积累动能发展趋势
    (三)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
    二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积累结构性矛盾
    (一)传统技术范式下投资产出效率的下降
    (二)多种成本提升对利润份颜的挤压
    (三)价值实现困境强化经济循环的负反馈
    (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偏差
    (五)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多目标和强约束
    三振兴实体经济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一)理论逻辑:工业现代化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
    (二)国际经验:对前沿技术的控制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三)历史实践: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振兴实体经济的基本逻辑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