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文化批判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研究 朱晓虹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朱晓虹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23-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晓虹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23-11-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824212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文化批判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研究

    作  者:朱晓虹 著
    定  价:88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页  数:236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824212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文化批判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研究》立足于文化批判的理论视域,从唯物史观、实践哲学和人学理论出发,审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与“欲理合一”的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当代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境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阐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作者简介

    朱晓虹,女。丽水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哲学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实践哲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等等。已经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有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后期资助项目在

    精彩内容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理论的现代背景
    2.1.1 工业文明引导下的现代性转向
    2.1.2 消费社会的兴起及其文化问题
    2.1.3 资本逻辑控制下人的深度异化
    2.1.4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的操控
    2.2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的理论基础
    2.2.1 文化生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2.2.2 文化革新的实践哲学指向
    2.2.3 文化发展的人学主题
    2.3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的三重向度
    2.3.1 文化生产的技术理性批判
    2.3.2 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
    2.3.3 文化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批判
    2.4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的理论旨归
    2.4.1 批判与救赎:人与文化的深层矛盾及其克服
    2.4.2 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的三维视角

    3 中西马三重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3.1 中西马文化观的对立与会通
    3.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反省
    3.1.2 文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
    3.1.3 继承与创新:综合创新传统文化观
    3.1.4 综合创新传统文化观视阈下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3.2 人与自然关系的中西马文化观比较
    3.2.1 西方的理性文化传统与科学自然观
    3.2.2 唯物史观的人化自然观及其文化意蕴
    3.2.3 传统天人合一观的概述及其现代价值
    3.3 人与社会关系的中西马文化观比较
    3.3.1 西方人本主义传统及其理论局限
    3.3.2 唯物史观共同体理论的文化表达
    3.3.3 传统文化人我合一观及其现代价值
    3.4 人与自身关系的中西马文化观比较
    3.4.1 西方个人主义传统及其文化冲突
    3.4.2 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论及其文化意蕴
    3.4.3 传统文化的身心合一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4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之道的现代转换与价值创新
    4.1 唯物史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文化批判
    4.1.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造成天人关系的割裂
    4.1.2 工具理性批判与科学主义的反思
    4.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天人关系的理论建构
    4.2 传统天人合一之道的创造性转换
    4.2.1 现代生态文明与新天人观的构建
    4.2.2 “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开掘
    4.2.3 超越科学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藩篱
    4.3 当今中国对天人合一之道的创新性发展
    4.3.1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
    4.3.2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4.3.3 以大国担当的情怀推进全球生态文明的进步

    5 传统文化中人我合一之道的现代转化与价值创新
    5.1 唯物史观对人我关系的文化阐发
    5.1.1 社会关系视阈下的个体需要及其满足
    5.1.2 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在“真实集体”中的统一
    5.1.3 自我价值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实现
    5.2 传统文化中人我合一之道的创造性转化
    5.2.1 由“自然人”向“道德人”的提升
    5.2.2 个人主义的超越与自由的真正实现
    5.2.3 “大同”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5.3 当今中国在人我关系上的创新性发展
    5.3.1 以共享发展理念化解社会分配矛盾
    5.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民的文化认同
    5.3.3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6 传统文化中身心合一之道的现代转换与价值创新
    6.1 唯物史观对人与自身关系的文化立场
    6.1.1 “真实需求”对人的需要的澄清
    6.1.2 消费异化的身心对立及其后果
    6.1.3 “感性解放”谋求身心和谐发展
    6.2 传统文化中身心合一之道的创造性转换
    6.2.1 身之欲与心之理的合一
    6.2.2 以理制欲的道德理性及其基本范式
    6.2.3 超越压抑与放纵:身心合一之道的现代重建
    6.3 当代中国在身心关系问题上的创新性发展
    6.3.1 建构身心合一的新时代修养观
    6.3.2 推崇超越物欲主义的幸福观
    6.3.3 倡导立德树人的生命观

    7 结束语
    7.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源头性力量
    7.2 以唯物史观文化批判理论为引领提升国家软实力
    7.3 以民族文化共识的培植凝聚起民族复兴的伟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