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预售中国思想:朱熹与王阳明 杨天石著 著 社科 文轩网
  • 【预售】预计到货时间:2023年12月26日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杨天石著著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天石著著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00:00:00
    • 版次:1
    • 页数:48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7301381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海南出版社

    中国思想:朱熹与王阳明

    作  者:杨天石著 著
    定  价:138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页  数:488
    装  帧:精装
    ISBN:9787573013811
    主编推荐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刮摩淬励 潜精研思 作者在文学研究中意识到,研究文学史,必须懂得思想史、懂得哲学史,所以阅读了宋明道学诸大家以及大量名家的思想史与哲学史书籍,如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书。其在研究哲学和发表哲学研究作品的过程中也得到过多位哲学研究大家的帮助与肯定,如侯外庐、吴则虞、李学勤、杨超、任继愈、包遵信等。 作者以学文开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优秀的文学功底使其善于用浅显明白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艰难深奥的哲学命题,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 ★对话朱熹与王阳明,以“理”与“心”之古思鉴今世今人。 本书从思想来源、哲学理论、理论分歧、后人研究等多个方面,对理学大家朱熹和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与评价。 作者考虑到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治学范围广泛,仅谈理学不足以体现朱熹思想和学术null

    内容简介

    杨天石先生早年研究中国哲学,对泰州学派、王阳明、朱熹等深有研究。本书收录杨先生已出版的《朱熹及其理学》《朱熹学术思想四论》《王阳明及其心学》以及研究旧时所称“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等四种著作,并附录其曾写过的关于儒学、佛学和思想史的文章,本书对“理学”和“心学”的分歧发前人之所未发,对“泰州学派”的评价也接近不同于前人,是一部集合作者多年哲学研究成果和心得的学术作品。

    作者简介

    杨天石,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

    精彩内容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朱熹及其理学 第一章  改铸儒学的新需要 3 第二章  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 7 一、由禅学走向道学 7 二、反对议和 10 三、道学体系的形成 13 四、在南宋王朝的政争中 17 五、升沉之间 24 第三章  社会政治思想 29 一、从“外攘”为重到“内修”为重 29 二、“怀德”与“畏威” 32 三、以“讲明义理”治天下 35 第四章  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 38 一、规律与伦理的综合 38 二、真理与谬误并存的理气关系说 42 三、万物之间的同一与差别 45 四、中国式的人文主义精神 50 第五章  “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 54 一、人尽皆同的“天命之性” 54 二、人的多样性决定于气禀 56 三、敞开了成圣成贤的大门 58 第六章  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 60 一、“醒与睡” 61 二、在外的“儿子”与在家的“儿子” 62 三、自“铢积寸累”以至“一旦豁然贯通” 67 四、对知行关系的全面展开 70 第七章  “克人欲、存天理”的修养论 73 一、以理制欲 73 二、将身心锁在“模匣子”里的主敬说 78 第八章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 80 一、“一分为二,节节如此” 80 二、“不可相无”与“无日不相胜” 82 三、“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83 四、“小变而不失其大常” 85 五、“和则交感而万物育” 88 第九章  鹅湖之会与朱熹、陆九渊的异同 89 一、“性即理”与“心即理”的激辩 89 二、“太极”“无极”之争 93 第十章  义利之辨与朱熹、陈亮的分歧 96 一、由打猎引起的争论 96 二、“仁义”为重还是“功利”为重 97 三、哲学分歧与政治分歧 101 第十一章  朱熹理学的历史命运 103 一、南宋统治集团终于承认了道学 103 二、封建统治者的“取法”和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109 第十二章  朱熹与世界 117 一、日本 117 二、朝鲜 119 三、越南 121 四、西方 122 第二编 朱熹学术思想四论 第一章  经学思想 127 一、《易经》 127 二、《诗经》 132 三、《书经》 134 四、《春秋》 135 五、《礼经》 136 六、《孝经》 137 七、《四书》 138 第二章  史学思想 139 一、读史明理,知所鉴戒 139 二、“裁之以理”,“主在正统” 142 三、“直书其事,美恶自见” 145 四、纲目并举,期于简明 146 第三章  文学思想 147 一、道为文之本 147 二、诗与志 150 三、诗须是平易 151 四、艺术上的慧眼 152 第四章  教育思想 154 一、以“明人伦”为专享目的 155 二、人生教育的三阶段 156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主导 157 四、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环节 159 第三编 王阳明及其心学 第一章  农民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 163 第二章  牧师和刽子手的双重职能 168 一、从朱熹走向陆九渊 168 二、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174 三、维护封建正统—镇压宁王朱宸濠反叛 179 四、和罗钦顺辩论,接受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为徒 181 五、继承孟子,提出“致良知”思想 182 六、镇压瑶族、壮族起义,未能践约和罗钦顺辩论, 病逝于北归舟中 183 第三章  先验论的哲学思想 188 一、心外无物 188 二、心外无理 196 三、不假外求,向内寻找 198 四、不由闻见 202 五、是非求于心 207 第四章  复归“良知”的“格物”论 211 第五章  合二而一、颠倒头脚的知行关系 218 第六章  满街都是“圣人” 226 第七章  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232 第四编 泰州学派 第一章  “天坠”之梦说明了什么 239 第二章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 243 第三章  “身”为天下、国家之本的“淮南格物”论 250 一、宇宙在我,万化生身 251 二、立吾身以为天下国家之本 254 第四章  “天然自有”“现现成成”的道德论 260 一、天然自有,不费些子气力 260 二、心之本体,着不得纤毫意思 264 三、乐向心中寻 270 第五章  所谓“百姓日用是道” 275 一、以日用现在指点良知 276 二、逻辑上的“无类比附” 279 三、百姓日用而不知 283 四、存在着“认欲为理”可能 288 五、鼓吹封建道德的“性能易命”说 291 第六章  王襞及其弟子韩贞 298 一、王襞“自然之谓道”的哲学思想 298 二、被毒害了的奴隶韩贞 307 第七章  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思想 317 一、颜钧、罗汝芳的“制欲非体仁”论 317 二、何心隐思想剖析 336 第八章  耿定向对于李贽思想的否定 356 一、对孔、孟和孔、孟之道的态度 363 二、对若干封建道德的态度 364 三、对人性的看法 366 结束语 371 后记 375 附 录 君子 :儒学的理想人格 379 禅宗的“作用是性”说与朱熹的批判 394 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 406 韩贞的保守思想 427 儒学在近代中国 432 蒋介石与宋明理学 444 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46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