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日)武田功,(日)弓冈光德,(日)广濑浩昭 编 牟海晶 译 生活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武田功著 | | 牟海晶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武田功著| 牟海晶译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12-01
    • 页数:20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7837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作  者:(日)武田功,(日)弓冈光德,(日)广濑浩昭 编 牟海晶 译
    定  价:12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页  数:216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78372
    主编推荐

    字典级基本动作引导治 疗手册 为运动康复师、物理治 疗师、康复治 疗师、队医的提供实用工作指导 ·躺卧 ·翻身 ·坐起 ·坐立 ·起立 ·站立 ·步行 500余幅连拍图分步展示,128段免费视频在线教学 介绍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 阐释人体姿势的控制基础与3大调节策略 解析基本动作的模式、阶段、阻碍与促进原因 展示基本动作的评估方法与引导治 疗手法 助力保持对称的静态姿势,促进正确进行姿势调节与转换

    内容简介

    基本动作是人体进行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的基础组成单元,对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非常重要。书中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接着讲解了姿势调节的机制与策略,采用真人示范、分步骤图解的形式,对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体位下的翻身、坐起、坐立、起立、站立和步行动作的关节运动方式、评估方法与引导治 疗方法进行了展示。物理治 疗师、运动康复师、队医,以及运动康复相关专业师生均可从书中受益。

    作者简介

    武田功 宝冢医疗大学校长,拥有20多年物理治 疗经验。 弓冈光德 宝冢医疗大学副校长、物理治 疗专业教授,拥有15年以上的物理治 疗经验。 广濑浩昭 宝冢医疗大学物理治疗专业教授,拥有超过15年物理治疗经验。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生物力学1
    基本姿势2
    运动面和运动轴2
    运动的种类3
    平行运动和旋转运动3
    矢量4
    矢量的定义及表达方式4
    矢量合成4
    日常生活中的矢量合成例子5
    辅助时矢量合成的应用6
    临床中的矢量合成与分解6
    与身体构造相关的矢量合成7
    运动三大定律8
    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定律)8
    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公式)10
    运动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11
    力矩12
    力矩的定义12
    肢体运动中的力矩①13
    肢体运动中的力矩②13
    肢体运动中的力矩③14
    婴幼儿步行时力矩的应用14
    日常生活动作中的力矩15
    身体重心和支撑基底面16
    身体重心的移动17
    支撑基底面及其大小18
    支撑基底面的形状19
    利用拐杖增大支撑基底面20
    肢体运动中支撑基底面与身体重心的关系20
    躺卧时的支撑基底面21
    四肢爬行时的支撑基底面22
    杠杆23
    第一类杠杆23
    第二类杠杆25
    第三类杠杆27
    第2章姿势与姿势调节的基本概念31
    重心与支撑基底面32
    重心32
    支撑基底面32
    通过神经肌肉系统调节姿势32
    预测性姿势调节33
    代偿性姿势调节34
    应对外力时的姿势调节34
    骨盆侧倾时的姿势调节:坐立位35
    身体侧倾时的姿势调节:跪立位35
    侧方自我保护伸展机制:坐立位36
    后方自我保护伸展机制:坐立位36
    前方自我保护伸展机制:站立位37
    姿势调节策略37
    踝关节策略39
    髋关节策略41
    跨步策略42
    第3章实践中的基本动作治疗45
    基本动作治疗的要点46
    姿势和运动调节系统46
    思考影响基本动作的原因46
    理解基本动作的构成要素46
    基本动作治疗的手法:直接法、间接法47
    姿势治疗从接触患者开始47
    引导患者的身体47
    非接触性引导—用语言间接治疗48
    基本动作治疗的技巧和注意点48
    根据患者的能力改变治疗针对动作48
    代偿性动作的注意点48
    第4章对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的研究51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的基础知识52
    前言52
    仰卧位的概要与特点52
    侧卧位的概要与特点53
    俯卧位的概要与特点53
    半坐卧位的概要与特点54
    定位54
    定位的概要54
    仰卧位(背卧位)的定位55
    呈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时与翻身、坐起、站立以及步行相关联的治疗手法56
    前言56
    触手运动、臀桥运动、臀桥-触手运动56
    呈仰卧位时的活动57
    翻身和坐起的准备57
    呈仰卧位时做臀桥运动前的准备(crook lying:小腿立起仰卧位)57
    臀桥159
    臀桥260
    呈侧卧位时的活动60
    为步行中的下肢摆动做准备60
    呈俯卧位时的活动61
    呈俯卧-前臂支撑位时为颈部的抗重力
    伸展与手臂支撑做准备61
    端坐时抬起头颈部并用手臂支撑62
    第5章对翻身的研究63
    翻身动作的基础知识64
    前言64
    动作概要64
    从仰卧位翻身为侧卧位的动作67
    动作观察:从头颈部和上肢开始翻身(向左翻身,图5.1和图5.2)67
    动作观察:从下肢和骨盆开始翻身(向左翻身,图5.3)68
    动作观察:单膝或双膝立起翻身70
    从侧卧位翻身为俯卧位的动作(图5.7)74
    阻碍运动与促进运动的原因75
    阻碍运动的原因75
    促进运动的原因75
    动作观察与书面化要点77
    基本事项77
    书面化原则77
    动作样式(动作模式)的总结方法77
    起立动作的动作观察(以左侧瘫痪的患者为例)78
    ADL(日常生活活动)78
    ADL的概念78
    ADL的范围79
    ADL评估法79
    ADL评估的实用性80
    ADL评估的实际应用81
    翻身动作的治疗手法82
    前言82
    阻碍翻身动作的原因82
    翻身动作的评估方法82
    翻身动作治疗的最终目标82
    将翻身想象成圆柱形物体的翻转会有助于
    理解83
    物体的翻转83
    体形与翻身84
    将重心升高直至侧卧,激活躯干抵抗重力的屈曲肌群84
    从仰卧位向其他姿势翻身的过程中支撑基底面增大84
    翻身时上下肢的活动85
    理解翻身与坐起时的颈翻正模式与体翻正模式85
    应用颈翻正模式,以头颈部为关键点进行控制85
    应用体翻正模式,以肩胛带或骨盆带为关键点进行控制85
    翻身的引导手法86
    引导患者从头颈部开始翻身86
    引导患者从头颈部和肩胛带开始翻身86
    引导患者从肩胛带和上肢开始翻身86
    引导患者从上肢开始翻身87
    引导患者从骨盆开始翻身88
    引导患者从两侧大腿开始翻身89
    第6章对坐起的研究91
    坐起动作的基础知识92
    前言92
    坐起动作的概要92
    笔直坐起:左右对称96
    (半)侧卧后坐起:向左侧翻身97
    侧卧后坐起的阶段97
    从俯卧位坐起99
    阻碍运动与促进运动的原因99
    阻碍运动的原因99
    促进运动的原因100
    坐起动作的治疗手法102
    前言102
    阻碍坐起动作的原因102
    坐起动作的评估方法102
    坐起动作治疗的最终目标102
    引导患者坐起至呈端坐位102
    从头颈部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端坐位:从左侧坐起102
    从骨盆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端坐位103
    从肩胛带和骨盆带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端坐位104
    引导患者坐起至呈长坐位104
    从头颈部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长坐位的对称坐起动作104
    从头颈部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长坐位的非对称坐起动作105
    从两侧肩胛带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长坐位的非对称坐起动作106
    从两侧肩胛带引导患者从仰卧位坐起至呈长坐位的对称坐起动作106
    从头颈部和肩胛带引导患者从仰卧位
    坐起至呈长坐位的非对称坐起动作107
    从肩胛带和上肢引导的非对称坐起动作107
    从两侧上肢引导的对称坐起动作108
    从单侧上肢引导患者躯干旋转的坐起动作109
    第7章对坐立的研究111
    坐立的基础知识112
    前言112
    坐立的概要与特点112
    椅子各个部位的尺寸112
    坐椅位的变换112
    靠背的使用与否114
    在圆凳上的坐姿115
    理想的坐姿与舒适的坐姿116
    坐姿前倾运动116
    坐立动作的治疗手法118
    前言118
    影响坐立动作的原因118
    坐立动作的评估方法118
    坐立动作治疗的最终目标118
    从头颈部引导119
    从头颈部引导躯干屈曲或伸展119
    从头颈部引导躯干前倾120
    从头颈部引导躯干侧屈120
    从头颈部引导躯干侧移并旋转121
    从头颈部引导上肢运动121
    从肩胛骨引导123
    从肩胛骨引导躯干屈曲或伸展123
    从肩胛骨引导躯干前倾123
    从两侧肩胛骨引导躯干侧移124
    从两侧肩胛骨引导躯干侧移并转动124
    从两侧上肢引导125
    从两侧上肢引导躯干屈曲或伸展125
    从两侧上肢引导躯干前倾126
    从两侧上肢引导躯干侧移126
    从两侧上肢引导患者从端坐位转换为长坐位127
    从骨盆引导128
    从骨盆引导腰椎运动128
    从骨盆引导躯干前倾或后倾128
    从骨盆引导躯干侧移129
    从骨盆引导患者从端坐位转换为长坐位130
    从骨盆和上肢引导患者从端坐位转换为长坐位131
    从下部躯干引导132
    从下部躯干引导腰椎屈曲或伸展132
    从两侧大腿引导132
    从两侧大腿引导腰椎屈曲或伸展132
    第8章对起立的研究133
    起立动作的基础知识134
    前言134
    动作概要134
    起立模式134
    身体重心与支撑基底面134
    健康的人的起立动作135
    起立动作中运动的延续136
    起立动作的各个阶段137
    起立动作中各关节角度的变化138
    起立动作中的必要运动要素:肌肉运动(图8.7)139
    阻碍运动与促进运动的原因140
    阻碍运动的原因140
    促进运动的原因142
    起立动作的治疗手法144
    起立动作前的下肢准备144
    膝关节伸展时背屈踝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时跖屈踝关节(抓着小腿三头肌)144
    膝关节屈曲时背屈或跖屈踝关节(抓着小腿三头肌)145
    用治疗师的躯干使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或伸展145
    膝关节伸展时背屈踝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时跖屈踝关节(抓着腘绳肌)146
    从两侧肩胛骨引导患者起立146
    从两侧上肢引导患者起立147
    通过旋转上肢引导躯干屈曲或伸展147
    通过旋转上肢引导患者起立147
    从单侧上肢引导患者起立149
    从下部躯干引导患者起立150
    从单侧上肢和下部躯干引导患者起立151
    从骨盆引导患者起立152
    从两侧大腿引导患者起立153
    从两侧大腿前侧引导躯干前倾或
    后倾153
    从两侧大腿外侧引导患者起立154
    第9章对站立的研究155
    站立的基础知识156
    前言156
    站立的概要与特点156
    站立姿势的变化(多样性)157
    站立时的姿势调节158
    站立动作的治疗手法160
    前言160
    站立时使膝关节屈曲的动作:下蹲160
    站立时使骨盆侧移160
    站立时使髋关节旋转161
    操作骨盆使髋关节旋转161
    固定下肢并操作骨盆使髋关节旋转162
    站立跨步时使髋关节伸展与旋转162
    站立跨步时使髋关节伸展162
    站立跨步时使髋关节旋转163
    用两侧上肢支撑而左右对称站立时向后跨步164
    引导患者用两侧上肢支撑时左右对称站立164
    站立时踝关节旋前和脚趾屈曲的治疗166
    向后跨步166
    通过俯卧式站立治疗167
    引导俯卧式站立167
    站立和坐立时瘫痪侧的肩胛骨与肩关节被后拉的治疗168
    上肢无法充分外展和无法充分前举时的治疗169
    通过肩胛骨内收和肩关节水平外展促进上部躯干伸展170
    通过骨盆后倾伸展腰背部170
    通过向前转动、后倾单侧骨盆使同侧膝关节屈曲171
    引导患者从俯卧式站立姿势回到站立姿势171
    第10章对步行的研究173
    步行的基础知识174
    前言174
    步行周期174
    站立期和摆动期的各个阶段175
    步行的测定项目(图10.4)176
    步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传统定义177
    正常步行时下肢与躯干的作用178
    身体重心的上下移动178
    脚部的轴功能180
    抑制步行时的能量消耗180
    正常步行时下肢的关节运动和功能181
    踝关节的运动和功能(图10.12)181
    膝关节的运动和功能(图10.15)185
    髋关节的运动和功能(图10.18)188
    正常步行时骨盆的运动192
    正常步行时上肢的运动193
    正常步行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图10.26)194
    步行的引导196
    从肩胛带引导步行196
    从上肢引导步行197
    从单侧上肢引导向前步行197
    从上肢引导侧向跨步198
    从下部躯干引导患者向前步行198
    从骨盆引导向前跨步199
    从下部躯干和大腿引导向前或向后跨步200
    从下部躯干和大腿引导向前跨步200
    从下部躯干和大腿引导向后跨步202
    从大腿引导向前或向后跨步202
    从大腿引导向前跨步202
    从大腿引导向后跨步204
    从小腿引导向前步行205
    主编及编者简介206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