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表象的礼赞 媒介现象学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著 (德)斯特凡·博尔曼 编 周海宁,许凌波,周轩 译 经管、励志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 | | 周海宁,许凌波,周轩译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 周海宁,许凌波,周轩译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9-01
    • 字数:262000
    • 页数:33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913193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表象的礼赞 媒介现象学

    作  者:(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著 (德)斯特凡·博尔曼 编 周海宁,许凌波,周轩 译
    定  价:68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页  数:336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9131932
    主编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威廉·弗卢塞尔生前的手稿整理而成,收录其三十三篇文章,具体分为“表象的礼赞”“符号化的世界”“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新的想象力”四个部分,对应着他赞扬生活世界、肯定虚拟性、鼓励超越历史和推动意识维度转向四个层面的数字媒介思想。
    基于对虚拟化数字世界的肯定,弗卢塞尔尝试为人类传播赋予新的意义,并形成了其两大基本理论——数字本体论与数字人类学。一方面,弗卢塞尔指明,人类已从异化了的文字符号世界跃入数字符号世界;另一方面,他强调人类本身的扩张,即从所谓的“自然人”(Human-being)转变为“数字人”(Digita-being),进而成为“游戏的人”(Homo Ludens)。
    弗卢塞尔颇具预见性地洞察了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图景,呼吁人们警惕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陷阱,其理论为我们反思当今的技术图像世界、廓清数字迷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早年在查理大学(Karls-Universität)学习哲学。1940年后,弗卢塞尔因战争流亡巴西。1961年后,他以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出版论著,晚年重返欧洲讲学。他的作品有《摄影哲学的思考》(Fü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技术图像的宇宙》(Ins Universum der technischen Bilder)、《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Kommunikologie)、《后历史:二十篇短文与一种使用方法》(Pós-História:Vinte Instantâneos e um Modo de Usar)、《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Lob der Oberflächlichkeit: Für eine Phänome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部分 表象的礼赞
    1.抽象游戏:人类文化史的再考察
    2.贯穿:一个具有疑问的手势
    3.缝隙:填补空白
    4面:传统图像与技术图像的区分
    第2部分 符号化的世界
    1.符号化的世界:价值危机的出现
    2.信仰丧失:“不信”的信仰奠基人
    3.论背叛:秘密的泄露与精英的背叛
    4.批判性思维:标准、危机与批评
    5.参与公共对话:为了电子出版而进行的书写
    6.符号转换: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
    7.色彩而非形式:弥合现代科学与艺术思维的鸿沟
    第3部分 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
    1.图像的地位:图像与装置
    2.新媒介内的图像:对三种图像的理解
    3.技术想象的境况:电影生产与电影消费
    4.描写与象征:区分现实与虚拟的意义
    5.对《野性之眼》的解析:一种现象学的视角
    6.电视: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7.QUBE和自由的问题:具有决断的行动者
    8.RTL Plus的“脱口秀”:文化的境况与知识分子的良心
    9.电视与前缀“tele-”:理解装置对距离的操纵
    10.黎巴嫩与视频:社会共识的呈现
    11.明科夫的镜子:一个辩证法问题
    12.录像视频探究:发现隐藏的可能性
    13.技术图像时代的政治:后历史时代的魔术
    14.没有图像的伊斯兰:一种后历史的视角
    第4部分 新的想象力
    1.计算机化:知识分子的任务
    2.分散与集合:关于信任的问题
    3.艺术与计算机:新意识维度的转换
    4.想象:走出传统并创造一个新领域
    5.数字虚拟:一种形式性、数学性的思维
    6.物质的表象:质料与形式
    7.摹写-模范:何谓再现
    8.没有背景:赋予表象以意义
    与文章有关的说明
    第二版编辑说明
    译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