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 (美)亚伯拉罕·I.普莱斯曼,(美)基思·比林斯,(美)泰勒·莫雷 著 肖文勋 译 专业科技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亚伯拉罕·I.普莱斯曼,(美)基思·比林斯,(美)泰勒·莫雷著 | | 肖文勋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亚伯拉罕·I.普莱斯曼,(美)基思·比林斯,(美)泰勒·莫雷著| 肖文勋译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10-0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2146443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电子工业出版社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

    作  者:(美)亚伯拉罕·I.普莱斯曼,(美)基思·比林斯,(美)泰勒·莫雷 著 肖文勋 译
    定  价:228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页  数: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46443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拓扑、磁路与电路设计、典型波形、开关电源技术的应用4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开关电源常用拓扑的基本工作原理、变压器和磁性元件设计、电力晶体管的基极驱动电路、MOSFET和IGBT及其驱动电路、磁放大器后级稳压器、开关损耗分析与负载线整形缓冲电路、反馈环路的稳定、谐振变换器、开关电源的典型波形、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校正、电子镇流器、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低输入电压变换器等。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部分 拓 扑
    第1章 基本拓扑 2
    1.1 线性稳压器和Buck、Boost及反相开关稳压器简介 2
    1.2 线性稳压器―耗能型稳压器 2
    1.2.1 基本工作原理 2
    1.2.2 线性稳压器的缺点 3
    1.2.3 串联晶体管的功率损耗 4
    1.2.4 线性稳压器的效率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4
    1.2.5 串联PNP型晶体管的低功耗线性稳压器 6
    1.3 开关稳压器拓扑 6
    1.3.1 Buck开关稳压器 6
    1.3.2 Buck稳压器的主要电流波形 8
    1.3.3 Buck稳压器的效率 9
    1.3.4 Buck稳压器的效率(考虑交流开关损耗) 10
    1.3.5 理想开关频率的选择 12
    1.3.6 设计例子 13
    1.3.7 输出电容 17
    1.3.8 基于Buck稳压器的隔离半稳压输出 18
    1.4 Boost开关稳压器拓扑 19
    1.4.1 基本工作原理 19
    1.4.2 Boost稳压器的不连续导电模式 20
    1.4.3 Boost稳压器的连续导电模式 22
    1.4.4 不连续导电模式的Boost稳压器的设计 23
    1.4.5 Boost稳压器与反激变换器的关系 25
    1.5 Buck-Boost稳压器 25
    1.5.1 基本工作原理 25
    1.5.2 Buck-Boost稳压器设计 26
    参考文献 27
    第2章 推挽和正激变换器拓扑 28
    2.1 简介 28
    2.2 推挽拓扑 28
    2.2.1 基本工作原理(主/辅输出结构) 28
    2.2.2 辅输出的输入-负载调整率 30
    2.2.3 辅输出电压偏差 31
    2.2.4 主输出电感的最小电流 31
    2.2.5 推挽拓扑中的偏磁(阶梯饱和现象) 31
    2.2.6 偏磁的表现 33
    2.2.7 偏磁的测试 35
    2.2.8 偏磁的解决方法 35
    2.2.9 电力变压器设计 37
    2.2.10 一次侧、二次侧峰值电流及有效值电流 40
    2.2.11 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及漏感尖峰 43
    2.2.12 电力晶体管的损耗 43
    2.2.13 推挽拓扑输出功率及输入电压的 45
    2.2.14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46
    2.3 正激变换器拓扑 48
    2.3.1 基本工作原理 48
    2.3.2 输出/输入电压与导通时间和匝比的设计关系 51
    2.3.3 辅输出电压 51
    2.3.4 二次侧负载、续流二极管及电感的电流 52
    2.3.5 一次侧电流、输出功率及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52
    2.3.6 开关管优选截止电压应力 53
    2.3.7 实际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 53
    2.3.8 一次绕组和复位绕组匝数不相等的正激变换器 54
    2.3.9 正激变换器电磁理论 56
    2.3.10 电力变压器的设计 58
    2.3.11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60
    2.4 双端正激变换器拓扑 60
    2.4.1 基本工作原理 60
    2.4.2 设计原则及变压器的设计 62
    2.5 交错正激变换器拓扑 63
    2.5.1 基本工作原理、优缺点和输出功率 63
    2.5.2 变压器的设计 64
    2.5.3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65
    参考文献 65
    第3章 半桥和全桥变换器拓扑 66
    3.1 简介 66
    3.2 半桥变换器拓扑 66
    3.2.1 基本工作原理 66
    3.2.2 半桥变换器磁设计 67
    3.2.3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69
    3.2.4 防止偏磁的隔直电容的选择 69
    3.2.5 半桥变换器的漏感问题 70
    3.2.6 半桥变换器与双端正激变换器的比较 70
    3.2.7 半桥变换器实际输出功率的 71
    3.3 全桥变换器拓扑 71
    3.3.1 基本工作原理 71
    3.3.2 全桥变换器磁设计 73
    3.3.3 输出滤波器的计算 74
    3.3.4 变压器一次侧隔直电容的选择 74
    第4章 反激变换器 75
    4.1 简介 77
    4.2 反激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77
    4.3 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 77
    4.4 不连续导电模式 78
    4.4.1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及导通时间与输出负载的关系 79
    4.4.2 不连续导电模式向连续导电模式的过渡 79
    4.4.3 反激变换器连续导电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81
    4.5 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82
    4.5.1 步骤1:确定一次侧/二次侧匝比 82
    4.5.2 步骤2:保证磁芯不饱和且电路始终工作于不连续导电模式 83
    4.5.3 步骤3:根据最小输出电阻及直流输入电压调整一次侧电感 83
    4.5.4 步骤4:计算开关管的优选电压应力和峰值电流 84
    4.5.5 步骤5:计算一次侧电流有效值和一次侧导线尺寸 84
    4.5.6 步骤6:二次侧电流有效值和二次侧导线尺寸 84
    4.6 不连续导电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84
    4.6.1 反激拓扑的电磁原理 86
    4.6.2 铁氧体磁芯加气隙防止饱和 87
    4.6.3 采用MPP磁芯防止饱和 88
    4.6.4 反激变换器的缺点 92
    4.7 AC 120V/220V输入反激变换器 93
    4.8 连续导电模式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原则 95
    4.8.1 输出电压和导通时间的关系 95
    4.8.2 输入、输出电流与功率的关系 96
    4.8.3 最小直流输入时连续导电模式下的电流斜坡幅值 97
    4.8.4 不连续与连续导电模式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97
    4.9 交错反激变换器 99
    4.9.1 交错反激变换器二次侧电流的叠加 100
    4.10 双端(两个开关管)不连续导电模式反激变换器 100
    4.10.1 应用场合 100
    4.10.2 基本工作原理 100
    4.10.3 双端反激变换器的漏感效应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5章 电流模式和电流馈电拓扑 103
    5.1 简介 103
    5.1.1 电流模式控制 103
    5.1.2 电流馈电拓扑 103
    5.2 电流模式控制 103
    5.2.1 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 104
    5.3 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电路的比较 105
    5.3.1 电压模式控制电路 105
    5.3.2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108
    5.4 电流模式优点详解 110
    5.4.1 输入电网电压的调整 110
    5.4.2 防止偏磁 110
    5.4.3 在小信号分析中可省去输出电感简化反馈环设计 111
    5.4.4 负载电流调整原理 112
    5.5 电流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113
    5.5.1 恒定峰值电流与平均输出电流的比例问题 113
    5.5.2 对输出电感电流扰动的响应 114
    5.5.3 电流模式的斜率补偿 115
    5.5.4 用正斜率电压的斜率补偿 116
    5.5.5 斜率补偿的实现 116
    5.6 电压馈电和电流馈电拓扑的特性比较 118
    5.6.1 引言及定义 118
    5.6.2 电压馈电PWM全桥变换器的缺点 118
    5.6.3 Buck电压馈电全桥拓扑基本工作原理 121
    5.6.4 Buck电压馈电全桥拓扑的优点 122
    5.6.5 Buck电压馈电PWM全桥电路的缺点 124
    5.6.6 Buck电流馈电全桥拓扑的基本工作原理 124
    5.6.7 反激电流馈电推挽拓扑(Weinberg电路) 134
    参考文献 147
    第6章 其他拓扑 149
    6.1 SCR谐振拓扑概述 149
    6.2 SCR和ASCR的基本工作原理 150
    6.3 利用谐振正弦阳极电流关断SCR的单端谐振逆变器拓扑 154
    6.4 SCR谐振桥式拓扑概述 156
    6.4.1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58
    6.4.2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计算 159
    6.4.3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161
    6.4.4 并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 162
    6.4.5 单端SCR谐振变换器拓扑的设计 162
    6.5 Cuk变换器拓扑概述 166
    6.5.1 Cuk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66
    6.5.2 输出和输入电压比与开关管Q1导通时间的关系 168
    6.5.3 L1和L2的电流变化率 168
    6.5.4 消除输入电流纹波的措施 169
    6.5.5 Cuk变换器的隔离输出 169
    6.6 小功率辅助电源拓扑概述 170
    6.6.1 辅助电源的接地问题 170
    6.6.2 可供选择的辅助电源 171
    6.6.3 辅助电源的典型电路 171
    6.6.4 Royer振荡器辅助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174
    6.6.5 作为辅助电源的简单反激变换器 182
    6.6.6 作为辅助电源的Buck稳压器(输出带直流隔离) 185
    参考文献 185
    第2部分 磁路与电路设计
    第7章 变压器和磁性元件设计 187
    7.1 简介 187
    7.2 变压器磁芯材料与几何结构、峰值磁感应强度的选择 188
    7.2.1 几种常用铁氧体材料的磁芯损耗与频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188
    7.2.2 铁氧体磁芯的几何尺寸 191
    7.2.3 峰值磁感应强度的选择 193
    7.3 磁芯优选输出功率、峰值磁感应强度、磁芯截面积与骨架窗口面积及绕组
    电流密度的选择 194
    7.3.1 变换器拓扑输出功率公式的推导 194
    7.3.2 推挽变换器输出功率公式的推导 196
    7.3.3 半桥拓扑输出功率公式的推导 200
    7.3.4 全桥拓扑输出功率公式的推导 201
    7.3.5 以查表的方式确定磁芯和工作频率 201
    7.4 变压器温升的计算 208
    7.5 变压器中的铜损 211
    7.5.1 简介 211
    7.5.2 集肤效应 211
    7.5.3 集肤效应―定量分析 212
    7.5.4 不同规格的导线直径在不同频率下的交/直流阻抗比 214
    7.5.5 矩形波电流的集肤效应 215
    7.5.6 邻近效应 217
    7.6 利用面积乘积(AP)法进行电感及磁性元件设计简介 223
    7.6.1 AP法的优点 224
    7.6.2 电感器设计 224
    7.6.3 信号级小功率电感 225
    7.6.4 输入滤波电感 225
    7.6.5 设计举例:工频共模输入滤波电感 227
    7.6.6 差模输入滤波电感 232
    7.7 磁学:扼流圈简介―直流偏置电流很大的电感 236
    7.7.1 公式、单位和图表 237
    7.7.2 有直流偏置电流的磁滞回线特征 237
    7.7.3 磁场强度Hdc 238
    7.7.4 增加扼流圈电感或者额定直流偏置量的方法 238
    7.7.5 磁感应强度变化量?B 239
    7.7.6 气隙的作用 241
    7.7.7 温升 242
    7.8 磁设计:扼流圈磁芯材料简介 242
    7.8.1 适用于低交流应力场合的扼流圈材料 242
    7.8.2 适用于高交流应力场合的扼流圈材料 243
    7.8.3 适用于中等范围的扼流圈材料 243
    7.8.4 磁芯材料饱和特性 243
    7.8.5 磁芯材料损耗特性 244
    7.8.6 材料饱和特性 245
    7.8.7 材料磁导率参数 245
    7.8.8 材料成本 246
    7.8.9 确定很好的磁芯尺寸和形状 246
    7.8.10 磁芯材料选择总结 247
    7.9 磁学:扼流圈设计例子 247
    7.9.1 扼流圈设计例子:加了气隙的铁氧体磁芯 247
    7.9.2 步骤一:确定20%纹波电流需要的电感量 248
    7.9.3 步骤二:确定面积乘积(AP) 249
    7.9.4 步骤三:计算最小匝数 249
    7.9.5 步骤四:计算磁芯气隙 250
    7.9.6 步骤五:确定很好线径 251
    7.9.7 步骤六:计算很好线径 252
    7.9.8 步骤七:计算绕组电阻 252
    7.9.9 步骤八:确定功率损耗 252
    7.9.10 步骤九:预测温升―面积乘积法 252
    7.9.11 步骤十:核查磁芯损耗 254
    7.10 磁学:用粉芯材料设计扼流圈简介 256
    7.10.1 影响粉芯材料选择的因素 256
    7.10.2 粉芯材料的饱和特性 256
    7.10.3 粉芯材料的损耗特性 257
    7.10.4 铜耗―低交流应力时扼流圈设计的因素 259
    7.10.5 磁芯损耗―高交流应力时扼流圈设计的因素 259
    7.10.6 中等交流应力时的扼流圈设计 259
    7.10.7 磁芯材料饱和特性 259
    7.10.8 磁芯的几何结构 260
    7.10.9 材料成本 260
    7.11 扼流圈设计例子:用环形KoolM?粉芯铜损耗 261
    7.11.1 简介 261
    7.11.2 根据所储存能量和面积乘积法选择磁芯尺寸 261
    7.11.3 受铜耗的扼流圈设计例子 262
    7.12 用各种E型粉芯设计扼流圈的例子 266
    7.12.1 引言 266
    7.12.2 第一个例子:用E型#40铁粉芯设计扼流圈 267
    7.12.3 第二个例子:用E型#8铁粉芯设计扼流圈 272
    7.12.4 第三个例子:用E型#60 KoolM?磁芯设计扼流圈 273
    7.13 变感扼流圈设计例子:用E型KoolM?磁芯设计受铜耗的扼流圈 276
    7.13.1 变感扼流圈 276
    7.13.2 变感扼流圈设计例子 277
    参考文献 279
    第8章 电力晶体管的基极驱动电路 281
    8.1 简介 281
    8.2 电力晶体管的理想基极驱动电路的主要目标 281
    8.2.1 导通期间足够大的电流 281
    8.2.2 开通瞬间基极过驱动输入电流尖峰Ib1 282
    8.2.3 关断瞬间反向基极电流尖峰Ib2 283
    8.2.4 关断瞬间基极和发射极间的-1~-5V反向电压尖峰 285
    8.2.5 贝克(Baker)钳位电路(能同时满足高、低 ? 值的电力晶体管工作要求的电路) 285
    8.2.6 对驱动效率的改善 286
    8.3 变压器耦合的贝克钳位电路 286
    8.3.1 贝克钳位的工作原理 288
    8.3.2 使用变压器耦合的贝克钳位电路 289
    8.3.3 结合集成变压器的贝克钳位电路 293
    8.3.4 达林顿管内部的贝克钳位电路 295
    8.3.5 比例基极驱动电路 295
    8.3.6 其他类型的基极驱动电路 300
    参考文献 304
    第9章 MOSFET和IGBT及其驱动电路 305
    9.1 MOSFET概述 305
    9.1.1 IGBT概述 305
    9.1.2 电源工业的变化 305
    9.1.3 对新电路设计的影响 306
    9.2 MOSFET的基本工作原理 306
    9.2.1 MOSFET的输出特性(Id-Vds) 307
    9.2.2 MOSFET的通态阻抗rds(on) 309
    9.2.3 MOSFET的输入阻抗米勒效应和栅极电流 309
    9.2.4 计算栅极电压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以获得理想的漏极电流上升和下降时间 311
    9.2.5 MOSFET栅极驱动电路 312
    9.2.6 MOSFET的rds温度特性和安全工作区 314
    9.2.7 MOSFET栅极阈值电压及其温度特性 316
    9.2.8 MOSFET的开关速度及其温度特性 317
    9.2.9 MOSFET的额定电流 317
    9.2.10 MOSFET并联工作 320
    9.2.11 推挽拓扑中的MOSFET 321
    9.2.12 MOSFET的优选栅极电压 322
    9.2.13 MOSFET源极和漏极间的体二极管 322
    9.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概述 323
    9.3.1 选择合适的IGBT 324
    9.3.2 IGBT构造概述 325
    9.3.3 IGBT工作特性 325
    9.3.4 IGBT并联使用 327
    9.3.5 技术参数和优选额定值 327
    9.3.6 静态电学特性 330
    9.3.7 动态特性 330
    9.3.8 温度和机械特性 333
    参考文献 335
    第10章 磁放大器后级稳压器 336
    10.1 简介 336
    10.2 线性稳压器和Buck后级稳压器 337
    10.3 磁放大器概述 337
    10.3.1 用作快速开关的方形磁滞回线磁芯 339
    10.3.2 磁放大器中的截止和导通时间 341
    10.3.3 磁放大器磁芯复位及稳压 341
    10.3.4 利用磁放大器关断辅输出 342
    10.3.5 方形磁滞回线磁芯特性和几种常用磁芯 343
    10.3.6 磁芯损耗和温升的计算 350
    10.3.7 设计实例―磁放大器后级稳压 351
    10.3.8 磁放大器的增益 354
    10.3.9 推挽电路的磁放大器输出 354
    10.4 磁放大器脉宽调制器和误差放大器 355
    10.4.1 磁放大器脉宽调制及误差放大器电路 355
    参考文献 357
    第11章 开关损耗分析与负载线整形缓冲电路 359
    11.1 简介 359
    11.2 无缓冲电路的开关管的关断损耗 360
    11.3 RCD关断缓冲电路 361
    11.4 RCD缓冲电路中电容的选择 362
    11.5 设计范例:RCD缓冲电路 362
    11.5.1 接电源正极的RCD缓冲电路 363
    11.6 无损缓冲电路 363
    11.7 负载线整形(减小尖峰电压以防止开关管二次击穿的缓冲器) 365
    11.8 变压器无损缓冲电路 366
    参考文献 367
    第12章 反馈环路的稳定 368
    12.1 简介 368
    12.2 系统振荡原理 369
    12.2.1 电路稳定的增益准则 369
    12.2.2 电路稳定的增益斜率准则 369
    12.2.3 输出LC滤波器的增益特性(输出电容含/不含ESR) 373
    12.2.4 脉宽调制器的增益 374
    12.2.5 LC输出滤波器加调制器和采样网络的总增益 375
    12.3 误差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的设计 375
    12.4 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 377
    12.5 零点、极点频率引起的增益斜率变化规则 378
    12.6 只含单零点和单极点的误差放大器传递函数的推导 380
    12.7 根据2型误差放大器的零点、极点位置计算相移 380
    12.8 考虑ESR时LC滤波器的相移 381
    12.9 设计实例:含有2型误差放大器的正激变换器反馈环路的稳定性 382
    12.10 3型误差放大器的应用及其传递函数 384
    12.11 3型误差放大器零点、极点位置引起的相位滞后 386
    12.12 3型误差放大器的原理图、传递函数及零点、极点位置 386
    12.13 设计实例:通过3型误差放大器反馈环路稳定正激变换器 388
    12.14 3型误差放大器元件的选择 389
    12.15 反馈系统的条件稳定 389
    12.16 不连续导电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稳定 391
    12.16.1 从误差放大器端到输出电压节点的直流增益 391
    12.16.2 不连续导电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到输出电压节点的传递函数 392
    12.17 不连续导电模式下反激变换器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393
    12.18 设计实例:不连续导电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稳定 394
    12.19 跨导误差放大器 396
    参考文献 398
    第13章 谐振变换器 399
    13.1 简介 399
    13.2 谐振变换器 399
    13.3 谐振正激变换器 400
    13.3.1 某谐振正激变换器的实测波形 402
    13.4 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403
    13.4.1 不连续导电模式和连续导电模式:过谐振模式和欠谐振模式 403
    13.5 连续导电模式下的谐振半桥变换器 404
    13.5.1 并联谐振变换器(PRC)和串联谐振变换器(SRC) 405
    13.5.2 连续导电模式下串联负载和并联负载谐振半桥变换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和增益曲线 406
    13.5.3 连续导电模式下串联负载谐振半桥变换器的调节 407
    13.5.4 连续导电模式下并联负载谐振半桥变换器的调节 408
    13.5.5 连续导电模式下串联/并联谐振变换器 408
    13.5.6 连续导电模式下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 410
    13.6 谐振电源小结 412
    参考文献 412
    第3部分 典 型 波 形
    第14章 开关电源的典型波形 415
    14.1 简介 415
    14.2 正激变换器波形 415
    14.2.1 80%额定负载下测得的Vds和Ids的波形 416
    14.2.2 40%额定负载下的Vdc和Ids的波形 418
    14.2.3 开通/关断过程中漏-源电压和漏极电流的重叠 419
    14.2.4 漏极电流、漏-源电压和栅-源电压波形的相位关系 420
    14.2.5 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压、输出电感电流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与开关管漏-源电压波形 420
    14.2.6 图14.1中的正激变换器的PWM驱动芯片(UC3525A)的关键点波形 420
    14.3 推挽拓扑波形概述 421
    14.3.1 优选、额定及最小电源电压下,负载电流优选时变压器中心抽头处的电流和
    开关管漏-源电压 422
    14.3.2 两开关管Vds的波形及死区期间磁芯的磁感应强度 425
    14.3.3 栅-源电压、漏-源电压和漏极电流的波形 426
    14.3.4 漏极处的电流探头与变压器中心抽头处的电流探头各自测量得到的漏极电流
    波形的比较 426
    14.3.5 输出纹波电压和整流器阴极电压 426
    14.3.6 开关管开通时整流器阴极电压的振荡现象 428
    14.3.7 开关管关断时下降的漏极电流和上升的漏-源电压重叠产生的交流开关损耗 429
    14.3.8 20%优选输出功率下漏-源电压和在变压器中心抽头处测得的漏极电流的波形 429
    14.3.9 20%优选输出功率下的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的波形 432
    14.3.10 20%优选输出功率下两开关管漏-源电压的波形 432
    14.3.11 输出电感电流和整流器阴极电压的波形 432
    14.3.12 输出电流大于最小输出电流时输出整流器阴极电压的波形 432
    14.3.13 栅-源电压和漏极电流波形的相位关系 432
    14.3.14 整流二极管(变压器二次侧)的电流波形 432
    14.3.15 由于励磁电流过大或直流输出电流较小造成的每半周期两次“导通”的现象 434
    14.3.16 功率高于额定优选输出功率15%时的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的波形 435
    14.3.17 开关管死区期间的漏极电压振荡 435
    14.4 反激拓扑波形 436
    14.4.1 简介 436
    14.4.2 90%满载情况下,输入电压为最小值、优选值及额定值时漏极电流和漏-源电压的
    波形 437
    14.4.3 输出整流器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439
    14.4.4 开关管关断瞬间缓冲器电容的电流波形 440
    参考文献 440
    第4部分 开关电源技术的应用
    第15章 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校正 442
    15.1 功率因数及其校正原因 442
    15.2 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校正 443
    15.3 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电路 444
    15.3.1 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连续和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电路对比 446
    15.3.2 连续导电模式下Boost变换器对输入电网电压变化的调整 446
    15.3.3 连续导电模式下Boost变换器对负载电流变化的调整 448
    15.4 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集成电路芯片 449
    15.4.1 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nitrode UC3854 449
    15.4.2 用UC3854实现输入电网电流的正弦化 450
    15.4.3 使用UC3854保持输出电压恒定 452
    15.4.4 采用UC3854控制电源的输出功率 452
    15.4.5 采用UC3854的Boost电路开关频率的选择 454
    15.4.6 Boost输出电感L1的选择 454
    15.4.7 Boost输出电容的选择 455
    15.4.8 UC3854峰值电流的 456
    15.4.9 设计稳定的UC3854反馈环 456
    15.5 Motorola MC34261功率因数校正芯片 457
    15.5.1 MC34261的详细说明 458
    15.5.2 MC34261的内部逻辑及结构 459
    15.5.3 开关频率和L1电感量的计算 459
    15.5.4 MC34261电流检测电阻(R9)和乘法器输入电阻网络(R3和R7)的选择 461
    参考文献 461
    第16章 电子镇流器―应用于荧光灯的高频电源 462
    16.1 电磁镇流器简介 462
    16.2 荧光灯的物理特性和类型 464
    16.3 电弧特性 466
    16.3.1 在直流电压下的电弧特性 467
    16.3.2 交流驱动的荧光灯 468
    16.3.3 带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的伏安特性 470
    16.4 电子镇流器电路 473
    16.5 DC/AC逆变器的一般特性 473
    16.6 DC/AC逆变器拓扑 474
    16.6.1 电流馈电式推挽拓扑 475
    16.6.2 电流馈电式推挽拓扑的电压和电流 477
    16.6.3 电流馈电拓扑中的“电流馈电”电感值 477
    16.6.4 电流馈电电感中具体磁芯的选择 478
    16.6.5 电流馈电电感绕组的设计 483
    16.6.6 电流馈电拓扑中的铁氧体磁芯变压器 483
    16.6.7 电流馈电拓扑的环形磁芯变压器 488
    16.7 电压馈电推挽拓扑 489
    16.8 电流馈电并联谐振半桥拓扑 491
    16.9 电压馈电串联谐振半桥拓扑 493
    16.10 电子镇流器的封装 494
    参考文献 495
    第17章 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低输入电压变换器 496
    17.1 简介 496
    17.2 低输入电压芯片变换器供应商 496
    17.3 凌特(Linear Technology)公司的Boost和Buck变换器 497
    17.3.1 凌特LT1170 Boost变换器 498
    17.3.2 LT1170 Boost变换器的主要波形 500
    17.3.3 IC变换器的热效应 501
    17.3.4 LT1170 Boost变换器的其他应用 505
    17.3.5 LTC其他类型高功率Boost变换器 509
    17.3.6 Boost变换器的元器件选择 509
    17.3.7 凌特Buck变换器系列 511
    17.3.8 LT1074 Buck变换器的其他应用 515
    17.3.9 LTC高效率、大功率Buck变换器 517
    17.3.10 凌特大功率Buck变换器小结 523
    17.3.11 凌特低功率变换器 523
    17.3.12 反馈环的稳定性 523
    17.4 Maxim公司的变换器IC 529
    17.5 由IC产品构成的分布式电源系统 533
    参考文献 53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