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北京交通博弈 袁永科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袁永科 著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袁永科 著著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字数:300千字
    • 页数:25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304702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社

    北京交通博弈

    作  者:袁永科 著
    定  价:49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
    页  数:25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04702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随着虚拟经济和“互联网+”应用的加快,知识文明正在逐渐取代工业文明,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深刻变化。京津冀的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袁永科著的这本《北京交通博弈(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着手,详细分析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了知识文明时代的区域经济的集散性,从政府、私家车车主以及利益相关方等的策略、效用,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提高交通成本等方式改变北京交通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通过疏解交通流,共享交通便捷等方式可能会更好地改善北京交通。从本质上讲,只有运用知识文明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政策制定,北京交通才会有效改善。

    作者简介

    袁永科,男,江苏省丰县人。东南大学工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北京市很好青年工程师称号,主持或参与多个重量项目的研究,出版著作4部,发表SCI等期刊论文多篇。曾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中国技术经济协会高级会员,中国软科学协会一般会员。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城市的兴起与交通的发展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1.1 城市的兴起
    1.1.2 国外城市发展理论
    1.1.3 中国城市发展变迁
    1.2 交通的发展
    1.2.1 国外交通发展
    1.2.2 中国交通发展
    1.2.3 轨道交通的经济效应
    1.3 城市与交通
    1.3.1 空间结构及交通组织
    1.3.2 国际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与交通组织模式的变化特征
    1.3.3 外国城市与交通的经验
    第2章 区域经济理论与交通的变化
    2.1 工业文明下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对交通的影响
    2.1.1 工业文明
    2.1.2 工业文明下的区域经济理论
    2.1.3 工业文明下区域经济理论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2.2 京津冀区域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分析
    2.2.1 高端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2.2 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2.3 实证分析
    2.2.4 京津冀高端制造业协调发展下的交通产业发展分析
    2.3 知识文明下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对北京交通的挑战与机遇
    2.3.1 知识文明
    2.3.2 知识文明下的区域经济理论
    2.3.3 知识文明下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对北京市交通的挑战与机遇
    第3章 交通拥堵治理主体的行为分析
    3.1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主体
    3.1.1 交通拥堵治理的供给主体选择
    3.1.2 地方政府在交通拥堵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3.1.3 交通拥堵治理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利益矛盾
    3.2 京津冀区域下的政府部门分析
    3.2.1 中央在京机构
    3.2.2 北京市人民政府
    3.2.3 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人民政府
    3.2.4 政府沟通交通干线
    3.2.5 政府合作现状
    3.3 交通拥堵治理及北京市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3.3.1 交通拥堵治理原则
    3.3.2 交通拥堵治理中北京市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
    3.3.3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可供选择的策略
    3.3.4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受约各方分析
    3.4 北京市交通管理政策
    3.4.1 北京市出台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2010版)要点
    3.4.2 2016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
    3.4.3 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措施述评
    3.4.4 伦敦交通拥挤收费的实施效果
    第4章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下的北京私家车的行为分析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交通出行现状
    4.1.1 全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4.1.2 人均汽车拥有水平与交通拥堵
    4.1.3 北京交通出行现状
    4.2 京津冀三地私家车的关系
    4.2.1 异地办公情况分析
    4.2.2 京津冀交通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4.3 北京私家车车主购车原因
    4.3.1 节省时间:购买私家车第一原因
    4.3.2 出行更自由
    4.3.3 刚性需求
    4.4 北京私家车车主交通方式的选择
    4.4.1 影响私家车车主出行因素分析
    4.4.2 私家车车主对各交通方式的选择
    4.4.3 小汽车依赖症
    4.5 北京私家车车主的分类及弹性
    4.5.1 北京私家车车主的分类
    4.5.2 北京私家车车主的参数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4.5.3 北京私家车车主的用车弹性
    4.5.4 不同类别北京私家车车主的用车替代
    4.5.5 北京私家车车主的用车弹性估计
    第5章 接近信息静态非合作博弈与“公共地悲剧”
    5.1 接近信息静态非合作博弈
    5.1.1 博弈与纳什均衡
    5.1.2 博弈分类
    5.1.3 接近信息静态非合作博弈
    5.1.4 博弈论的局限性
    5.2 北京交通的“公共地悲剧”
    5.2.1 “公共地悲剧”及其治理
    5.2.2 交通中的“公共地悲剧”模型
    5.3 北京私家车车主交通出行博弈分析
    5.3.1 私家车车主出行选择博弈模型
    5.3.2 交通顺畅时的私家车车主出行选择
    5.3.3 交通拥堵时的私家车车主出行选择
    5.3.4 交通顺畅、拥堵临界时的私家车车主出行选择
    5.3.5 停车收费时的私家车车主出行选择
    5.3.6 车牌发放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5.4 北京交通管理的“公共地悲剧”
    5.4.1 北京交通管理的相关方
    5.4.2 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般博弈模型
    5.4.3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非合作博弈
    5.4.4 2016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中的博弈分析
    第6章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下的北京交通博弈分析
    6.1 京津冀区域及其协调发展
    6.1.1 经济学视角下京津冀区域软实力分析
    6.1.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性分析
    6.1.3 京津冀产业约束条件下北京市交通产业优化研究
    6.2 动态博弈
    6.2.1 序贯博弈
    6.2.2 重复博弈
    6.3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下的交通博弈研究
    6.3.1 京津冀地方政府与交通单位的序贯博弈
    6.3.2 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重复博弈分析
    6.3.3 京津冀区域实际情形分析
    第7章 知识文明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北京交通博弈
    7.1 知识文明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
    7.1.1 空间聚集的霍特林模型
    7.1.2 知识文明下的博弈
    7.1.3 基于空间集散的京津冀区域产业、政府布局分析
    7.2 北京交通出行的不接近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7.2.1 不接近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7.2.2 私家车车主出行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博弈
    7.3 知识文明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北京交通合作博弈
    7.3.1 合作博弈
    7.3.2 信息合作与博弈
    7.3.3 收益分享
    第8章 面向私家车车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8.1 引言
    8.2 文献回顾
    8.2.1 私家车出行的趋势及弊端
    8.2.2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三种观点
    8.2.3 综合述评
    8.3 私家车车主出行效用模型
    8.4 面向私家车车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
    8.4.1 面向私家车车主的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网络设计
    8.4.2 面向私家车车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运行频率及收费标准的设计
    8.4.3 面向私家车车主的城市换乘预警机制的设计
    8.5 结论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