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附《使琉球杂录》标点与今注) 邱洪瑞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邱洪瑞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邱洪瑞著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页数: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173371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央编译出版社

    "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附《使琉球杂录》标点与今注)

    作  者:邱洪瑞 著
    定  价:38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页  数: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173371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作为重要的训诂方法之一,“观境确义”是指通过审察语境以确定语义及文本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对于这样一种重要的理念和方法,至今缺乏系统论述它的著作。目前,对古代典籍进行整理和今译已经成为一项弘扬传统文化的急迫的使命,诠释古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更加有必要阐明“观境确义”所体现出的正确的文献训诂观念和方法。
    本书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并分析了蕴含在典籍和故训材料中的对于“观境确义”原则的探讨与实践,重点考察了先秦典籍以及汉代故训,讨论了唐宋时期的“观境确义”思想以及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观境确义”思想,并指出,相对于前人,他们在理论的深度及精度上都有很大拓展,在他们的训诂学著作当中,对“观境确义”训诂方法的运用已经常态化,他们偏重于名物训诂,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往往能据语境以得古籍之原貌原义。最后针对“观境确义”展开的一些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1 前言
    1.1 何谓“观境确义”
    1.2 研究“观境确义”的意义
    1.2.1 确立正确的文献训诂观念
    1.2.2 彰显“观境确义”在理论上的价值和地位
    1.3 “观境确义”的研究概况
    2 先秦典籍及汉代故训中蕴含的“观境确义”精神
    2.1 引言
    2.2 《孟子》体现的“观境确义”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参与原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历史性原则——“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约定性原则——“知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大压小原则——“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具体性原则——“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汉代经师的语境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唐宋“观境确义”的理论自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五经正义》的“文势”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五经正义》中的“文势”“义势”等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文势”说的内容——以《春秋左传正义》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1 对上下文语义联系的体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2 对体例、文例的揭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3 对句法制约关系的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4 对写作视角、写作对象的把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5 对篇章旨意及史实背景制约作用的重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6 对文化、义理材料的征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文势”说的理论价值及拘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朱熹对“文势”说的继承发展
    ——以对《晦庵朱文公文集》中的“语脉”分析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尊重而不迷信文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义理文意并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剖析篇章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寻绎语义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分析语法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清代高邮王氏“观境确义”理论、方法的成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王氏对“观境确义”理论的拓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王氏“观境确义”的类型
    ——以《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中、下》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1 利用前呼后应的语义线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2 根据语法制约关系取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3 从语用修辞方面考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4 立足于篇章旨意的制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根据广义语境确定词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 融贯全书以至博考群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2 联系背景材料、史实及事理进行推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3 考虑礼法制度、风俗惯例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王氏“观境确义”方法的成功与微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成功之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微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有关“观境确义”的理论探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名物训诂与义理训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词义与语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义理与语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语境与理解障碍及误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语境的构成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观境确义”的综合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观境确义”在现代的具体运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古籍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阅读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文字校勘
    6.4 语言事实分析
    7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按文中参考引用的顺序排列)
    附录:《使琉球杂录今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