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心理学史 (美)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 著;郑世彦 等 译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 著;郑世彦 等 译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 著;郑世彦 等 译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7-01
    • 页数:32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160149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心理学史

    作  者:(美)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 著;郑世彦 等 译
    定  价:85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页  数:32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1601494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按时间顺序,论述了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社会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属理论学派。本书作者重视多样性和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心理学在美德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每一章节均配备了适量的知识检测和网络学习资料。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文献丰富,内容翔实。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配了许多图表和人物照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埃里克·希雷是一位教授、研究员和作者。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完成了博士后项目,先后任职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乔治·梅森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曾独自撰写、与人合著多部关于跨文化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他开发出一种独特的、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人类行为。除了教学和学术工作外,他还为世界各地的媒体撰写评论文章。

    精彩内容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
    1.1 绪言 / 2
    1.1.1 我们研究什么 / 2
    1.1.2 重复的主题 / 3
    1.2 四类心理学知识 / 3
    1.2.1 科学知识 / 4
    1.2.2 大众信念 / 6
    1.2.3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 6
    1.2.4 法律知识 / 7
    1.2.5 四类知识的互动 / 8
    1.3 社会与心理学史 / 9
    1.3.1 资源 / 9
    1.3.2 社会气氛 / 10
    1.3.3 学术传统 / 10
    1.4 心理学史学 / 12
    1.4.1 同行评议 / 12
    1.4.2 争议的必然影响 / 13
    1.4.3 社会地位、社会名望和权力 / 14
    1.4.4 克服选择性注意:性别和种族 / 15
    1.5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7
    1.5.1 误导性标签 / 17
    1.5.2 碎片化和标准化 / 17
    第2章 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0
    2.1 人类文明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2
    2.1.1 美索不达米亚 / 22
    2.1.2 古埃及 / 23
    2.2 希腊文明中的心理学知识 / 23
    2.2.1 早期的灵魂概念 / 23
    2.2.2 认知 / 27
    2.2.3 情绪和需求 / 28
    2.2.4 人类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 29
    2.2.5 异常症状 / 30
    2.2.6 关于健康与道德行为的观点 / 31
    2.2.7 评价希腊人的影响 / 32
    2.3 印度和中国的心理学知识:非西方心理学传统的介绍 / 32
    2.3.1 印度教传统 / 32
    2.3.2 生命轮回 / 33
    2.3.3 思维和行为 / 33
    2.3.4 佛教传统 / 34
    2.3.5 自我 / 35
    2.3.6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心理学观点 / 36
    2.3.7 整体论与和谐 / 37
    2.4 第一个千年之交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1 罗马人:哲学与科学中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2 早期基督教传统:灵魂的不朽 / 39
    2.4.3 罪疚和罪恶的心理基础 / 40
    2.5 中世纪盛期知识的进一步发展(11世纪~?14世纪) / 41
    2.5.1 基督教神学: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声誉 / 41
    2.5.2 早期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中的心理学观点 / 42
    2.6 评价 / 44
    2.6.1 不要高估差异 / 45
    2.6.2 精神传统内积累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 45
    2.6.3 欧洲和亚洲的哲学家有“独特思想”吗 / 45
    第3章 千年中期转型阶段的心理学:15世纪至18世纪末 / 48
    3.1 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的转型 / 50
    3.1.1 文艺复兴 / 50
    3.1.2 宗教改革 / 51
    3.1.3 科学革命 / 51
    3.2 千年中期的心理学:人们知道些什么 / 52
    3.2.1 科学知识 / 52
    3.2.2 宗教基础和民间的知识 / 55
    3.3 学者及其理论的影响 / 57
    3.3.1 认识论:理解心理经验 / 57
    3.3.2 勒内·笛卡儿:理性思考者和笛卡儿传统 / 59
    3.3.3 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的一元论 / 61
    3.3.4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 62
    3.3.5 托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 / 62
    3.3.6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 / 63
    3.3.7 乔治·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 64
    3.3.8 发展中的英国经验主义:大卫·休谟 / 65
    3.3.9 发展中的联想主义:大卫·哈特莱 / 67
    3.3.10 连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伊曼努尔·康德 / 68
    3.4 法国的唯物主义与启蒙运动 / 69
    3.4.1 保罗-亨利·西里的唯物主义 / 69
    3.4.2 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 70
    3.4.3 拉·美特利的机械主义 / 71
    3.4.4 伏尔泰和卢梭的道德与社会发展 / 72
    3.5 评价 / 72
    3.5.1 社会氛围的变化 / 72
    3.5.2 个体成为关注的焦点 / 73
    3.5.3 知识依然主要靠猜测 / 73
    3.5.4 宗教观点依然占主导 / 73
    3.5.5 知识维护的社会秩序 / 73
    第4章 实验室里的心理学 / 76
    4.1 19世纪的变迁 / 78
    4.1.1 资源和基础设施 / 78
    4.1.2 19世纪的社会环境 / 78
    4.1.3 19世纪的学术传统 / 78
    4.1.4 人们对心理了解多少:概览 / 79
    4.2 生理学和哲学:两个学术流派 / 82
    4.2.1 精神哲学的影响 / 82
    4.2.2 生理学的影响 / 83
    4.3 早期心理学中的测量 / 85
    心理时间的测量 / 85
    4.4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88
    4.4.1 德国有利的社会环境 / 88
    4.4.2 冯特在德国创建了一个实验室 / 88
    4.4.3 美国的实验室:对比一览 / 90
    4.4.4 德国和美国以外的实验室 / 91
    4.5 在实验室里:寻求自己身份的心理学 / 93
    4.5.1 威廉·冯特的观点 / 93
    4.5.2 冯特同时代人提出实证心理学 / 96
    4.5.3 构造主义在美国 / 98
    4.5.4 美国心理学会:开端 / 99
    4.6 评价 / 101
    4.6.1 一条不容易的道路 / 101
    4.6.2 来自实证研究的推动 / 101
    4.6.3 一个集体的创造 / 102
    4.6.4 心理学实验室和组织 / 102
    第5章 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与大众社会 / 104
    5.1 社会和文化景观 / 106
    5.1.1 现代大众社会 / 106
    5.1.2 社会氛围的变化 / 106
    5.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 108
    5.2.1 科学探索 / 108
    5.2.2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 109
    5.2.3 更多的心理学家成为实践者 / 109
    5.3 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心理学 / 110
    5.3.1 人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 / 110
    5.3.2 大众信念 / 110
    5.3.3 价值观 / 110
    5.3.4 法律知识 / 111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