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制度化研究 康晓强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康晓强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康晓强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 版次:1
    • 字数:355000
    • 页数:316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33428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制度化研究

    作  者:康晓强 著
    定  价:95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页  数:31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3428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书稿在对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制度化等关键概念界定的前提下,对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主要表现进行具体描述。基于其活动的“场域”及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可以把人民团体划分为物质利益型、政治使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大品类。书稿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体现在选题新、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科学这三个方面。从应用价值来看,本书深化和拓展了已有研究成果,在很后一章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战略性,值得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康晓强,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党总支纪检委员、科社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的专著有《公益组织与灾害治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建构》(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群团组织转型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社会组织与现代国家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研究目的、述评与框架结构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外研究评述
    二 国内研究评述
    第三节 理论视角的采择
    一 国家治理的两个理解维度
    二运用国家治理视角的适用性分析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框架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民团体: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建构独特的主体结构
    第一节 人民团体: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
    一 人民团体:中国语境下的一个独特概念工具
    二 人民团体与群众团体
    三 人民团体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协商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
    一 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
    二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
    三 协商民主:基于中国自身逻辑生长起来的民主形态
    四 协商民主:作为整体性存在形态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 人民团体的介入:丰富中国协商民主的形态
    一 拓展协商民主的主体结构
    二 深化协商民主的内容
    三 规范协商民主的过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第一节 经济利益型人民团体与劳资矛盾协商——以工会参与集体协商为例
    一 劳资矛盾的新特点和新趋向
    二 工会开展集体协商的主要类型
    三 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功能及其限度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政治使命型人民团体与协商民主——以共青团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为例
    一 共青团:作为政治使命型的人民团体
    二 青年社会组织生长的基本特征
    三 联系一服务一引领:共青团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社会服务型人民团体与立法协商——以全国妇联参与《反家暴法》立法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立法协商:协商民主在法治领域的运用和运行
    三 全国妇联参与《反家暴法》制定的过程
    四 全国妇联在《反家暴法》制定中的功能结构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呈现三大独特优势
    第一节 双重“嵌入”结构
    一 “双重嵌入”的网络体系
    二 双重“嵌入”结构对协商民主建构的效应
    第二节 本质属性的内在耦合
    一 人民:人民团体的主人
    二 人民:协商民主的主体
    三 基于人民: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共同基石
    第三节 双重共同体的有机融合
    一 现实的人:作为个体形态存在的人与作为共同体形态存在的人
    二 人民团体:作为政治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双重共同体的存在形态
    三 作为双重共同体的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制度环境及其特征
    第一节 制度化
    一 制度:规制人类行为的规范
    二 制度化的三重向度
    三 制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素
    第二节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根本动力源
    二 制度结构的缺失化
    三 制度供给的单向度
    四 制度运行的“工具主义”逻辑
    五 制度执行的“软政权化
    六 制度文化: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掣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阻滞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主要症结
    第一节 代表的“泛化
    一 人民团体如何代表不同形态的社会个体
    二 人民团体如何满足相关领域社会组织的预期
    第二节 “层累”的“积淀”逻辑
    一 “科层制”组织结构的掣肘
    二 行政化的运行逻辑
    第三节 角色定位的“错置
    一 对人民团体之角色结构的认知偏差
    二 社会角色发挥不充分
    第四节 制度供给的“时滞
    一 制度要素生成的非同步性
    二 协商有余而民主不足
    三 不适当的制度转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推进人民团体深度参与协商民主:发展战略与生长路径
    第一节 形态转型:重构人民团体自身的组织体系
    一 主体方位矫正:从“偏上”调整到“中间
    二 组织网络重塑:“扁平化”结构密织基层组织
    第二节 结构转型:以统合主义型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共同体
    一 社会组织的成长:积极抑或消极
    二 建构社会组织共同体
    三 搭建以人民团体为轴心的社会协商平台
    第三节 角色转型:促进人民团体角色衡平
    一 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二 既要“服务”也要“引导
    三 既要“公转”也要“自转
    第四节 运行机制转型:强化社会化取向
    一 参与社会化:创设鼓励群众参与的有效机制
    二 激励约束社会化:建构“群众说了算”的机制
    三 资源汲取社会化:善于吸纳和整合资源
    第五节 制度转型:优化协商制度环境
    一 拓展协商渠道
    二 搭建人民团体之间的制度化协商平台
    三 强化人民团体内部的协商民主
    四 注重人民团体协商成果的转化
    五 优化协商保障机制
    六 涵养协商文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附录
    一 深度访谈对象清单
    二 部分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一
    访谈记录二
    访谈记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