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行政处罚实务与判例释解(第三版) 晏山嵘著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晏山嵘著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晏山嵘著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00:00:00
    • 版次:3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3-01
    • 字数:836000
    • 页数:672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977540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法律出版社

    行政处罚实务与判例释解(第三版)

    作  者:晏山嵘著 著
    定  价:158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页  数:6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977540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以案释法:从全国各级法院的35565个真实判例中萃选出807个典型判例来解读法律,涵盖诸多社会热点,帮助读者深刻领会法律适用的要点和难点,发现行政法思想。规范分析:重视对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解释、批复、文件及各部委规范性文件、内部文件、各地区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解读与分析。

    作者简介

    晏山嵘,国内知名的走私犯罪研究专家及海关法律事务专家,执业律师,律所海关事务律师团队领头人,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等社会职务,精通海关法律事务,尤其擅长走私犯罪案件辩护及海关行政案件代理,从业前后办理了约2000起重大、疑难、复杂的走私案件及违规案件。在加入律所之前曾在海关工作十余年并长期担任缉私局法制部门领导、海关公职律师、海关总署特邀执法督审员。曾受海关总署等单位委托起草法规8件,公开出版《走私犯罪判例释解与辩点分析》《海关行政处罚实务指导》《海关行政执法案例指导》《海关行政处罚案例精解》《海关行政强制研究》等13部个人专著,主编《海关审理工作手册》《海关执法疑难问题研究》等10部执法工具书,在《海关法评论》《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判例与研究》 等专业性连续出版物上发表论文计30余篇,曾受邀为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海防与打私办、律师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第一章  行政处罚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一)多种行政处罚概念之辨析    (二)本书关于行政处罚的概念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  三、行政处罚的法源    (一)成文法源    (二)不成文法源第二章  行政处罚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一)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处罚设定法定    (三)处罚实施主体法定    (四)处罚职权法定    (五)处罚程序法定    (六)处罚对象法定    (七)处罚种类及幅度法定  二、公正公开原则    (一)公正原则    (二)公开原则  三、比例原则    (一)比例原则在《行政处罚法》中的确立、体现及不足    (二)比例原则的具体内涵  四、罚教结合原则    (一)行政处罚重在教育    (二)行政处罚为辅  五、权利保障原则  六、职能分离原则    (一)处罚设定与实施机关分离    (二)查审分离    (三)调查与听证人员分离    (四)原审与再审人员分离    (五)罚缴分离  七、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论、规则及例外    (二)涉及一事不再罚原则判例之解析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及法定种类  一、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    (一)申诫罚    (二)声誉罚    (三)资格罚    (四)行为罚    (五)财产罚    (六)人身自由罚    (七)综合罚  二、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吊销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    (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其他行政处罚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设定  一、行政处罚设定概述  二、行政处罚设定权的理论依据    (一)法律优先原则    (二)法律保留原则  三、行政处罚设定权的划分    (一)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二)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三)地方性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四)行政规章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五)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第五章  行政处罚主体  一、行政机关    (一)人民政府    (二)职能机关    (三)派出机关  二、被授权组织    (一)行政机构    (二)事业单位    (三)行业协会  三、被委托组织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  一、行政处罚管辖概述  二、职能管辖    (一)职能管辖的概念及特点    (二)职能管辖的几种模式  三、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及特点    (二)确定行政处罚级别管辖的几类标准    (三)关于级别管辖的五种模式    (四)关于级别管辖的四类特别规则    (五)依法经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后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应认定为谁管辖?  四、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    (二)特殊地域管辖  五、转移管辖  六、移送管辖  七、共同管辖  八、协商管辖  九、指定管辖  十、集中管辖  十一、职务协助第七章  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积极的违法本体要件    (一)行政法律规范所保护并已经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    (二)违反行政法律中的义务性规范(且罚则完备)的违法行为    (三)适格的违法主体    (四)主观过错  二、消极的处罚排除要件(处罚阻却事由)    (一)正当化的处罚阻却事由    (二)可赦免的处罚阻却事由    (三)可谅解的处罚阻却事由    (四)不需罚的处罚阻却事由第八章  行政处罚对象  一、自然人    (一)本行为人    (二)连带行为人  二、单位    (一)单位违法的行政处罚责任    (二)单位的分支机构违法应由单位还是应由分支机构来承担行政处罚责任?    (三)船舶能否作为行政处罚对象?    (四)国家机关能否作为行政处罚对象?第九章  行政处罚合法要件  一、行政处罚法律要件    (一)法律本身是合法有效的    (二)法律具有明确的定性规定    (三)法律具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二、行政处罚主体要件    (一)行政处罚主体的设立及组成合法    (二)具有行政处罚权能    (三)具有行政处罚管辖权  三、行政处罚主体行为要件    (一)行政处罚的意思表示必须没有缺陷    (二)行政处罚认定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处罚对象必须准确    (三)行政处罚适用法律必须有效、正确、完备    (四)行政处罚内容必须定性准确、量罚适当    (五)行政处罚必须不存在处罚阻却事由    (六)行政处罚程序必须合法第十章  行政处罚证据  一、证据分类    (一)法定证据种类    (二)理论上的证据分类  二、证明对象    (一)实体性事实    (二)程序性事实    (三)提供规范性文件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    (四)不需要证明的事实  三、调查取证手段    (一)查问    (二)询问    (三)检查    (四)录音、录像、拍照    (五)调取、查阅、复制    (六)先行登记保存    (七)抽样取证及鉴定  四、举证责任  五、学理上的证据规则    (一)主体法定规则    (二)调查取证人员与主持听证人员相分离规则    (三)依法定职权调查规则    (四)形式合法规则    (五)遵守法定程序规则    (六)证据不排斥规则    (七)案卷排他性规则  六、证据排除规则    (一)非法性排除    (二)资格排除    (三)非原本排除    (四)超期限排除    (五)程度排除    (六)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之排除    (七)协商和解或调解证据之排除  七、证据审查    (一)审查判断证据    (二)法定证据审查规则第十一章  行政处罚证明标准  一、行政处罚证明标准概述  二、目前关于行政处罚证明标准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一元化    (二)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公正与效率兼顾失衡    (四)缺乏系统性  三、建立和完善各类案件的行政处罚证明标准    (一)根据行政处罚阶段及是否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    (二)根据行政处罚轻重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    (三)根据是否属于推定责任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    (四)区分实体性事实还是程序性事实的证明标准  四、应当适当降低证明标准的情形    (一)证明妨碍    (二)证明困境    (三)自认第十二章  行政处罚的定性与量罚  一、行政处罚的定性    (一)主观过错及客观行为影响定性的情形    (二)客观行为影响定性的情形    (三)用客观行为推定主观方面进而影响定性的情形    (四)主观方面影响定性的情形    (五)违法行为发生的地点影响定性的情形    (六)违法行为是否进入着手阶段影响定性的情形    (七)对不确定性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定性的情形  二、行政处罚的量罚    (一)不予处罚    (二)应当处罚    (三)可以处罚    (四)从轻处罚    (五)减轻处罚    (六)从重处罚    (七)择重处罚    (八)单处    (九)并处    (十)分别处罚    (十一)合并处罚    (十二)组织违法的双罚适用    (十三)行政处罚的竞合适用    (十四)多种情节的竞合适用    (十五)量罚明显不当第十三章  行政处罚法律适用  一、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通用规则  二、行政处罚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    (一)层级冲突的适用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二)种属冲突的适用规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三)新旧冲突的适用规则:新法优于旧法    (四)远近冲突的适用规则:行为时法优于裁处时法    (五)地域冲突的适用规则:行为地法优于人地法    (六)管辖冲突的适用规则:密切联系法优于一般联系法  三、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判例及评析    (一)法律冲突的情形    (二)与事实有关的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    (三)与定性量罚有关的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    (四)特定的规定能否作为行政处罚依据适用的情形    (五)单纯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适法解释  一、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标的与目标    (一)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标的    (二)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目标  二、主要的行政处罚适法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    (二)体系解释    (三)比较解释    (四)目的解释    (五)社会学解释  三、行政处罚适法解释规则第十五章  行政处罚的时效  一、行政处罚追究时效    (一)违法行为的起算点    (二)何为“行为终了之日”?    (三)何为“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中的“发现”?  二、行政处罚裁决时效  三、行政处罚执行时效    (一)执行时效的起算点    (二)执行时效的时长  四、行政处罚救济时效第十六章  行政处罚程序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    (一)查明事实    (二)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三)充分听取意见  二、简易程序    (一)表明执法身份    (二)告知当事人有关事项    (三)给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机会    (四)当场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    (五)送达与备案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  三、一般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审查    (四)行政处罚告知与送达    (五)案卷复核    (六)行政处罚决定    (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后果  四、听证程序  五、执行程序    (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措施    (二)行政处罚主体的自力强制执行程序    (三)行政处罚主体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    (四)特别程序主要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