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新经学讲演录 姜广辉,肖永贵,唐陈鹏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9-01
    • 字数:252000
    • 页数:30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36235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经学讲演录

    作  者:姜广辉,肖永贵,唐陈鹏
    定  价:69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页  数:30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62351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上个世纪冯友兰先生提出“新理学”,贺麟先生提出“新心学”,熊十力先生提出“新唯识论”。当代,本书作者提出“新经学”。“新经学”的“新”在于将现代价值理论与传统经学结合起来,而成为一种新学术。其学术宗旨在于,经过现代诠释之后的经典理念能被今人理解和接受,并融入到现实的日常生活当中。换言之,即以“新经学”为平台,重建人文信仰。 这部书以讲述群经大义的形式呈现。共有十四讲。前四讲为综论,讲述经学概念的由来、经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六经”为中华文化之源、先秦大儒对于经典的传承等。后十讲为分论,实际是对“十经”的分别讲述,这“十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五经”加“四书”,再加《孝经》。最后有一个总结式的《编后语——以“新经学”为平台,重建人文信仰》。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自序1
    开篇语1
    综论
    第一讲 经、经学与经数7
    一“经”的字义与以“经”称书9
    二汉代儒学专经与“经学”名称的出现11
    三从“六经”到“十三经”13
    余论18
    第二讲 中国经学发生的历史背景21
    一中国古代的地理气候环境21
    二上古传说23
    三夏、商、西周三代27
    四春秋以降的“圣人”崇拜思潮33
    第三讲 “六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39
    一对“六经”是摧毁,还是守护40
    二“六经”的文献特点46
    三“六经”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价值49
    余论59
    第四讲 先秦大儒与经典传承62
    一孔子对中华元典的守护与诠释64
    二孟子:第一个将孔子奉为“教主”的人69
    三荀子:推崇“五经”达于很好的儒者72
    分论
    第五讲 《尚书》的语言特征及其重要理念77
    一今文《尚书》文本属于“老古文”78
    二《尚书》所传达的重要理念82
    余论89
    第六讲 礼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91
    一礼仪是宗教仪式的蜕变93
    二由“礼”造就社会秩序98
    三礼仪是表达敬重的形式100
    四礼学思想贯通“六经”102
    余论105
    第七讲 先秦诗学特点与孔子解《诗》方法107
    一《诗》的分部及其特性107
    二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112
    三孔子的解《诗》方法116
    余论118
    第八讲 《周易》演生史述要122
    一商代与西周的卜筮之法125
    二春秋时期的筮占活动与以《周易》说理128
    三战国后的《易经》《易传》文本135
    四司马迁、班固对《周易》演生史的建构139
    余论141
    第九讲 《春秋》经的大义144
    一孔子为何作《春秋》145
    二“公天下而求治道”147
    三“尊王室而正僭窃”150
    四“贵仁义而贱诈力”154
    五“内中国而外四裔”157
    余论159
    第十讲 《论语》的魅力与活力161
    一儒学的恒久魅力162
    二“立德”乃是人生根本168
    三亲情之爱与人类之爱171
    四“和谐”思想的现代活力175
    余论179
    第十一讲 《孟子》的弘道精神183
    一经学成立所需要的四个条件184
    二创造“圣人救世”论以推崇孔子,兼推崇《诗》《书》188
    三“士”阶层的道义担负与人格重塑190
    四建立普世性的价值准则194
    五建立经典诠释的基本原则198
    余论202
    第十二讲 《大学》的宏规206
    一《大学》为“大人之学”206
    二对于“三纲领”的理解208
    三对于“五心法”的理解213
    四对于“八条目”的理解222
    五从“诚意”到“意”本论226
    第十三讲 《中庸》的奥义229
    一《中庸》的成书历程及历史地位229
    二《中庸》之“中”231
    三《中庸》之“诚”236
    第十四讲 孝道与《孝经》243
    一“孝道”观念是中华文化的内核244
    二《孝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247
    三“天子之孝”与“以孝治天下”250
    四《孝经》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255
    余论257
    补论
    第十五讲 “新经学”与“人文信仰”263
    一“信仰”是人类一个普遍的精神现象263
    二“信仰”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267
    三一段往事的回顾274
    四“价值观”问题的突出281
    五重建共同的“人文信仰”283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