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隋唐时期儒释道文化与政治思想研究 乔凤岐,乔泽胤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乔凤岐,乔泽胤 著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12: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乔凤岐,乔泽胤 著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12: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字数:320千字
    • 页数:30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1019108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隋唐时期儒释道文化与政治思想研究

    作  者:乔凤岐,乔泽胤 著
    定  价:68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308
    装  帧:平装
    ISBN:978701019108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乔凤岐、乔泽胤著的《隋唐时期儒释道文化与政治思想研究》围绕隋唐儒、佛、道的发展问题,略以时间为序,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以各阶段的政策为基础,探讨了三大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儒、佛、道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但在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之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吸取对方的精华,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很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了佛、道观念的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通过以上几个关键点的论述,能够比较理性地把握隋唐儒、佛、道及政治思想的特点和轨迹。

    作者简介

    乔风岐,男,汉族,1964年出生,河南新郑人,历史学博士,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近几年出版学术专著有《隋唐皇朝东征高丽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农村社会和谐机制构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隋唐地方行政与军防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等,主持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课题研究报告和十余篇论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很好成果奖、许昌市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
    乔泽胤,1993年出生,河南省新郑市人,澳门城市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
    第一节 隋朝的思想文化政策
    一、隋文帝时期思想文化政策的变化
    二、隋炀帝时期思想文化政策的转变
    三、隋朝的佛教、道教政策
    第二节 唐朝思想文化政策的演变
    一、唐朝的儒学政策
    二、唐朝佛教政策的演变
    三、唐朝的道教政策
    四、唐朝对佛道的管理
    第二章 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第一节 王通的“三教可一”与“中道”思想
    一、儒学是王通的思想基础
    二、“三教可一”论
    三、以“礼”为中心的“中道”观
    四、兴王道,正礼乐
    第二节 孔颖达的道论与治道
    一、自然与伦理相结合的道论
    二、儒家“礼”、“仁”内涵的提升
    三、系统的君德论
    第三节 柳宗元的大中之道及国家政体论
    一、国家政体论
    二、大中之道
    三、经权统一论
    四、吏为民役
    第四节 韩愈的道统论与尊君思想
    一、道统论
    二、性品说
    三、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第三章 隋唐之际的佛学
    第一节 佛学的社会基础与政治观念
    一、佛教哲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佛教教义的驯服臣民作用
    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佛学宗派
    一、吉藏与三论宗
    二、智颉与天台宗
    三、玄奘与唯识宗
    四、佛经的大量翻译
    第四章 武周时期新兴的佛学宗派
    第一节 法藏与华严宗
    一、法藏的思想特点
    二、法藏的判教论
    三、法界缘起论
    四、华严宗的义与理
    第二节 禅宗的佛学
    一、禅宗的兴起及初期演变
    二、慧能的生平与思想特征
    三、禅宗的修行理论
    四、禅宗的心性论
    第五章 道教的主要流派及其学术特色
    第一节 谶纬流行与道教勃兴
    一、道教谶纬的流行与统治者的崇信扶持
    二、道教经典注疏的繁盛
    第二节 成玄英与“重玄”论
    一、成玄英的“重玄”思维
    二、仙道修行理论
    三、“圣王治世”论
    第三节 王玄览的“道体”论
    一、“常道”与“可道”
    二、“寂”与“动”
    三、“有”与“无”
    四、“空”与“道”
    五、修道论
    第四节 司马承祯的修道理论
    一、坐忘收心
    二、五道渐门
    三、“无欲”与“静心”
    第五节 吴筠的修道论与政治论
    一、天人合一论
    二、吴筠的修道论
    三、道德、天地、帝王三位一体论
    第六节 李筌的阴符说与政治观
    一、李筌的阴符论
    二、至道与修身
    三、名法治国论
    第七节 杜光庭的道教理论
    一、道教理论的宗教化和社会化
    二、道法三乘
    三、成仙途径的多样性
    四、纳儒于道
    第八节 道教经戒对大众社会政治观念的影响
    第六章 学术思想批评与政治思想批判
    第一节 吕才对术数迷信的批判
    一、吕才对术数迷信的批判
    二、吕才对因明学说的批判
    第二节 刘知畿的史学批评及其思想特点
    一、刘知畿的史学批评
    二、刘知畿对神学的批判
    三、刘知畿的进步历史观
    第三节 “天人之际”的论辩
    一、韩愈的天命论
    二、柳宗元的天与人不相干预论
    三、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
    第四节 反佛、道的斗争
    一、傅奕及其反佛论
    二、唐朝中期的反佛、道言论
    三、韩愈的反佛论
    四、反佛、道斗争的复杂性
    第五节 牛僧孺对阴骘果报思想的批判
    一、李德裕的阴骘果报说
    二、牛僧孺对阴骘果报说的批判
    三、牛僧孺的政治历史观
    第六节 隋唐、五代政治思想批判
    一、《无能子》对封建等级制度及圣人、帝王的否定
    二、对暴君的批判
    三、对贪官、暴政的批判
    第七章 隋唐时期统治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制定巩固统一措施是隋朝统治思想的核心
    一、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二、改革选官途径、扩大统治基础
    三、修订刑律、依法治国
    四、推行闾里制度,加强户口控制
    第二节 隋唐皇朝发展社会经济的观念创新
    一、民本治国思想
    二、均田制下的重农政策
    第三节 隋唐皇帝的为君之道
    一、君民一体论
    二、驭群臣与驭天下
    三、家天下与公天下
    四、人治与法治
    五、兼听与独断
    六、以孝治天下
    七、隋唐君道思想的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