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作 者:吴坚 著
定 价:128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页 数:300
装 帧:平装
ISBN:9787030609182
无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理念、实践层面的课程设置以及方法评价等体系都受到靠前的挑战,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只有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解决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通过理清中国通识教育的理论溯源和实施的必要性;分析美国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及模式体系构建,并探讨其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剖析当代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原因;解析当代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异同及特点。
吴坚,男,汉族,1966年生,海南万宁人。博士(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聘评估专家。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亚洲教育学会会员。日本中京女子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比较教育、国际汉语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国高等教育、环保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科技厅“攻关”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的专题项目等多项研究。著有《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全球化下国家语言推广null
第一章 理论与价值
第一节 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通识教育是应对工业时代教育危机的重要变革,也是令传统古典教育适应当代社会进行的现代化改造,更是未雨绸缪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新态势的产物,从某诞生之初就一直面临着争议,有关其内容、功能和组织实施等存在较多争议,但对其基本理念、社会价值等则能够达成共识。作为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广为关注的问题,认识其内涵是什么,其概念又是如何发展和变迁的,既是理清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更好地指导实践的重要工作。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
正如文化概念备受争议一样,通识教育概念自诞生至今一直都广受教育理论null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理论与价值 1
第一节 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1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 1
二、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变迁 12
三、通识教育普世与本土 14
第二节 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16
一、哲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 17
二、教育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 21
三、社合学视域下的通识教育 23
第三节 通识教育的时代要义 25
一、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5
二、信息社舍的必然要求 27
三、文化强国的必经阶段 30
第四节 通识教育的研究向度 30
一、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33
二、通识教育校本实践模式的探索 34
三、境外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向度 35
四、"泛知"到"精悟"通识教育模式走向 36
五、通识教育模式研究趋向微观 37
第五节 通识教育的比较价值 37
一、有利于强化通识教育的理论价值 37
二、有助于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38
三、有助于我国通识教育的本土探索 38
第二章 发展与实践 39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39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39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44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比较 54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58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 58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 65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比较 73
第三章 管理与组织 79
第一节 理念导向、管理机制与中美差异 79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79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
三、中美大学理念导向与管理机制的比较 86
四、基本结论 88
第三节 组织设量、基本策略与中美差异 89
一、通识教育的组织设置 89
二、通识教育的基本策略 100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组织机构、基本策略的比较 108
第四章 课程与机制 109
第一节 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案例分析 110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10
二、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23
三、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30
四、杜克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五、布朗大学通识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41
第二节 中国太学通识课程与机制案例分析 147
一、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47
二、清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56
三、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66
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71
五、华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机制实施个案 177
第三节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机制的比较 182
一、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183
二、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比较 185
三、中美大学通识教育师资力量比较 186
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比较 188
五、基本结论 190
第五章 文化与目标 192
第一节 文化政策与文化人口 192
一、信息化视野下新生代人口的文化消费 193
二、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大学通识教育 198
三、文化人口为通识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203
第二节 心态与通识教育 205
一、影响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消极文化心态 206
二、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助力大学通识教育 213
第三节 太学通识教育目标设定 215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论 216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政策选择及差异 221
第四节 启示与对策 228
一、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 228
二、高度重视公民教育 230
三、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231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33
五、善于利用国际组织推行文化战略 233
六、树立全方位立体的大文化战略观念 234
第六章 价值与美怀 236
第一节 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 237
一、人丈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维度 237
二、通识教育与人丈关怀价值追求 240
第二节 人文关怀与现代化 246
一、现代化发展的人文关怀蕴意 247
二、先发现代化国家"人文关怀失却"的教训 251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通识教育的人文关怀 255
第七章 趋势与判断 261
第一节 发展趋势 261
一、建成现代市场国家迫切需要通识教育 263
二、活化经济与文化的正能力需要通识教育 264
三、重建基础秩序和社会信任需要通识教育 264
第二节 基本策略 265
一、实现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相统一 266
二、实现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良性互动 269
三、构建传统性与时代性统合的内容体系 271
第三节 当前形势 273
一、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273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特征 276
三、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277
第四节 未来判断 280
一、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转变 280
二、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284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