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学者的人间情怀 跨世纪的文化选择 陈平原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陈平原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20-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平原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20-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3-01
    • 字数:185000
    • 页数:297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806699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学者的人间情怀 跨世纪的文化选择

    作  者:陈平原 著
    定  价:49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页  数:297
    装  帧:精装
    ISBN:9787108066992
    主编推荐

    陈平原新著四种——《想象都市》,定价:55元《记忆北京》,定价:49元《当年游侠人》[增订版],定价:55元《学者的人间情怀》,定价:49元“大学”“都市”“图像”“声音”……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作者“现代中国研究”的新视野,有着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这种介于“思想”和“学术”之间的课题,保持着研究的开放和活力,呈现出作者丰赡舒展的学术面貌。

    内容简介

    《学者的人间情怀——跨世纪的文化选择》各篇文章,写作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不等,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心得、学科关系考量、新的技术发展下的学术发展路径等内容,是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偶得,是作者的学术自况与人生感悟,可谓亮出陈平原底牌之作。阅读中可了解到陈平原作为文学研究大家,在世纪之交前后二十年间,对巨变的社会及学术文化的独到思考,展现了一位学者的文化担当和社会关怀,对于读者应有许多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

    精彩内容

         学术随感录 一、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幸灾乐祸也好,呼天抢地也好,无动于衷也好,人们都不能不正视这一命题:学术正在贬值。 就看你怎么理解这“贬值”两个字。如果这指的是应用学科被推到前景,而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受重视,跟经济建设没直接联系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甚至受到冷淡,这的确很可忧虑;如果这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低下,以致学者不能安心治学,而必须盘算如何“生产自救”,这起码也不是什么好兆头;如果指的是学术研究不再受到公众的关注,不再有“雄文一出举国欢腾”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我倒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没多少油水好捞的。 前些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出书容易,惊世骇俗容易,滥得虚名也容易。一时间学术界似乎也成了“名利场”null

    目录
    新版序
    自序
    辑一
    学术随感录
    一、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二、“文摘综合症”
    三、“愤怒”与“穷”
    四、关于“学术语法”
    五、“不靠拼命靠长命”
    六、学问不等于人生
    学者的人间情怀
    学术史研究随想
    附录一《学人》的情怀与愿望
    走出“五四”
    中国教育之我见
    辑二
    世纪末的思考
    文学史家的考古学视野
    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附录二网络文学,还是网络时代的文学
    关于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演说现场”的复原与阐释
    辑三
    跨世纪的文化选择
    一、世纪末的思考
    二、学术史视野
    三、评传的体式
    四、这一代人的努力
    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
    一、怎样一个晚清
    二、报刊研究的意义
    三、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
    四、报刊研究的策略
    附录三从北大到台大
    从左图右史到图文互动
    一、“读图时代”的困惑
    二、“左图右史”的传统
    三、图文互动的可能
    四、文字魅力的保持
    学术文化视野中的“出版”
    一、我与出版结缘
    二、我所了解的安徽出版人
    三、我与安徽出版界的合作
    四,关于“地方性知识”
    五、直面出版业的潜在危机
    六、怀念“小书”
    辑四
    中国学家的小说史研究
    历史叙事与文学想像的纠葛
    一、“历史文学”并非都是“通俗演义”
    二、关键不在“正说”或“戏说”
    三、在文学家止步的地方起跑
    附录四 历史学与文学的对话
    史识、体例与趣味
    一、既是体例,也是精神
    二、注重进程,消解大家
    三、能雅能俗都是好事
    四、集“功力”与“学问”于一身
    视野·心态·精神——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