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精解 实务解读+操作要点+典型案例(2021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2-01
    • 字数:805000
    • 页数:54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5824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精解 实务解读+操作要点+典型案例(2021年版)

    作  者: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编
    定  价:12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01日
    页  数:544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58244
    主编推荐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剖析关键业务的操作要求,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会计工作者可快速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核心要求,做出准确、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 (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2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 (3)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 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null

    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业务的延伸,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与优化,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规定,掌握新方法。本书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写,对会计实务操作案例进行剖析,案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有较强的实用性,旨在帮助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本书适合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培训及咨询人员、高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总则1
    1.1.1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1
    1.1.2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1
    1.1.3会计基本假设1
    1.1.4会计基础2
    1.1.5会计要素2
    1.1.6记账方法2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
    1.2.1可靠性2
    1.2.2相关性3
    1.2.3可理解性3
    1.2.4可比性3
    1.2.5实质重于形式3
    1.2.6重要性3
    1.2.7谨慎性3
    1.2.8及时性3
    1.3资产4
    1.3.1资产的定义4
    1.3.2资产的确认条件4
    1.3.3资产的列报4
    1.4负债4
    1.4.1负债的定义4
    1.4.2负债的确认条件4
    1.4.3负债的列报4
    1.5所有者权益5
    1.5.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5
    1.5.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5
    1.5.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5
    1.5.4所有者权益的列报5
    1.6收入5
    1.6.1收入的定义5
    1.6.2收入的确认条件6
    1.6.3收入的列报6
    1.7费用6
    1.7.1费用的定义6
    1.7.2费用的确认条件6
    1.7.3费用的列报6
    1.8利润6
    1.8.1利润的定义6
    1.8.2利润的确认条件6
    1.8.3利润的构成与列报7
    1.9会计计量7
    1.9.1会计计量属性7
    1.9.2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7
    1.10财务会计报告8
    1.10.1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8
    1.10.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8
    第2章存货
    2.1总则9
    2.2存货的确认9
    2.2.1存货的定义9
    2.2.2存货的范围9
    2.2.3存货的确认条件9
    2.3取得存货的计量10
    2.3.1存货的计量原则10
    2.3.2外购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3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4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5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11
    2.4发出存货的计量11
    2.4.1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11
    2.4.2存货成本的结转12
    2.5期末存货的计量12
    2.5.1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12
    2.5.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13
    2.5.3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13
    2.5.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14
    2.5.5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14
    2.5.6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15
    2.5.7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15
    2.6披露15
    第3章长期股权投资
    3.1长期股权投资概述16
    3.2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17
    3.2.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7
    3.2.2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19
    3.2.3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20
    3.3后续计量之成本法22
    3.3.1成本法的适用范围22
    3.3.2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23
    3.4后续计量之权益法23
    3.4.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23
    3.4.2权益法的核算24
    3.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0
    3.5.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30
    3.5.2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34
    3.6披露35
    第4章投资性房地产
    4.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36
    4.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36
    4.1.2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36
    4.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37
    4.2.1初始计量37
    4.2.2后续支出计量38
    4.2.3后续计量39
    4.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40
    4.3.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形式及转换日40
    4.3.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41
    4.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44
    4.5披露45
    第5章固定资产
    5.1固定资产概述46
    5.1.1定义46
    5.1.2确认条件46
    5.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46
    5.2.1外购固定资产46
    5.2.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49
    5.2.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49
    5.2.4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49
    5.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9
    5.3.1固定资产折旧50
    5.3.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51
    5.4固定资产的处置53
    5.4.1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53
    5.4.2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53
    5.5披露54
    第6章生物资产
    6.1生物资产概述55
    6.1.1生物资产概念55
    6.1.2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55
    6.2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55
    6.2.1确认的基本原则55
    6.2.2初始计量56
    6.2.3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58
    6.3后续计量59
    6.3.1折旧59
    6.3.2计提减值59
    6.4收获与处置60
    6.4.1基本原则60
    6.4.2具体运用60
    6.5披露66
    第7章无形资产
    7.1无形资产概述67
    7.1.1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内容67
    7.1.2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67
    7.1.3无形资产的特征67
    7.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68
    7.2.1无形资产分类68
    7.2.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68
    7.3无形资产后续计量73
    7.3.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73
    7.3.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73
    7.4无形资产处置76
    7.4.1出售76
    7.4.2对外出租77
    7.4.3报废77
    7.5披露78
    第8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79
    8.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80
    8.2.1确认和计量原则80
    8.2.2商业实质83
    8.2.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83
    8.3披露86
    第9章资产减值
    9.1资产减值概述87
    9.1.1资产减值相关概念87
    9.1.2资产减值范围87
    9.2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88
    9.2.1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88
    9.2.2可收回金额的确定88
    9.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89
    9.3.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89
    9.3.2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89
    9.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90
    9.4.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90
    9.4.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账务处理91
    9.5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91
    9.5.1资产组的概念91
    9.5.2资产组的认定91
    9.5.3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93
    9.6商誉减值的处理97
    9.6.1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97
    9.6.2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97
    9.7披露99
    第10章职工薪酬
    10.1职工薪酬概述101
    10.1.1职工101
    10.1.2职工薪酬概念及分类101
    10.1.3其他相关会计准则101
    10.2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101
    10.2.1货币性短期薪酬101
    10.2.2带薪缺勤103
    10.2.3短期利润分享计划104
    10.2.4非货币性福利105
    10.3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07
    10.3.1设定提存计划107
    10.3.2设定受益计划108
    10.4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09
    10.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11
    10.5.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111
    10.5.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112
    10.6披露113
    第11章企业年金基金
    11.1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14
    11.1.1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114
    11.1.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114
    11.1.3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114
    11.2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15
    11.2.1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115
    11.2.2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115
    11.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16
    11.3.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116
    11.3.2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116
    11.3.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116
    11.4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19
    11.4.1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119
    11.4.2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119
    11.5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20
    11.5.1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120
    11.5.2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120
    11.6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122
    11.6.1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122
    11.6.2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123
    11.7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24
    11.7.1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124
    11.7.2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125
    第12章股份支付
    12.1股份支付概述126
    12.1.1股份支付的分类126
    12.1.2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126
    12.1.3股份支付的特征127
    12.1.4相关概念127
    12.1.5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127
    12.2可行权条件127
    12.2.1可行权条件的分类127
    12.2.2可行权条件的修改128
    12.3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29
    12.3.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29
    12.3.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30
    12.3.3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130
    12.4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30
    12.4.1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130
    12.4.2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处理131
    12.5披露135
    第13章债务重组
    13.1债务重组基础137
    13.1.1债务重组的概念137
    13.1.2债务重组的方式138
    13.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38
    13.2.1债务人的处理138
    13.2.2债权人的处理138
    13.3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139
    13.3.1以资产清偿债务139
    13.3.2债务转为权益工具140
    13.3.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141
    13.4披露142
    第14章或有事项
    14.1或有事项概述143
    14.1.1或有事项的定义143
    14.1.2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144
    14.2确认和计量144
    14.2.1预计负债的确认144
    14.2.2预计负债的计量144
    14.2.3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145
    14.2.4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45
    14.3披露146
    第15章收入
    15.1收入概述147
    15.1.1收入的定义147
    15.1.2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147
    15.2收入的确认148
    15.2.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48
    15.2.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151
    15.2.3确定交易价格152
    15.2.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156
    15.2.5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158
    15.3合同成本161
    15.3.1合同履约成本161
    15.3.2合同取得成本162
    15.3.3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162
    15.3.4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162
    15.4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162
    15.4.1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162
    15.4.2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163
    15.4.3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163
    15.4.4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163
    15.4.5授予知识产权许可164
    15.4.6售后回购164
    15.4.7客户未行使的权利164
    15.4.8无须退回的初始费165
    第16章政府补助
    16.1政府补助概述166
    16.1.1政府补助的定义166
    16.1.2政府补助的特征166
    16.1.3政府补助的分类167
    16.2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167
    16.2.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68
    16.2.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69
    16.2.3政府补助的退回171
    16.3政府补助的列报172
    16.3.1列报项目172
    16.3.2披露信息172
    16.4衔接规定172
    第17章借款费用
    17.1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174
    17.1.1定义174
    17.1.2范畴174
    17.2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75
    17.2.1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175
    17.2.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177
    17.2.3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181
    17.3披露182
    第18章所得税
    18.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83
    18.1.1资产的计税基础183
    18.1.2负债的计税基础186
    18.2暂时性差异188
    18.2.1暂时性差异的概念188
    18.2.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8
    18.3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188
    18.3.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88
    18.3.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89
    18.4所得税费用190
    18.5所得税的列报191
    第19章外币折算
    19.1记账本位币192
    19.1.1记账本位币的定义192
    19.1.2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92
    19.1.3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93
    19.1.4记账本位币的变更193
    19.2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94
    19.2.1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194
    19.2.2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194
    19.3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195
    19.3.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195
    19.3.2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195
    第20章企业合并
    20.1企业合并概述196
    20.1.1企业合并的界定196
    20.1.2企业合并的方式196
    20.1.3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197
    20.1.4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197
    20.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98
    20.2.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198
    20.2.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198
    20.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99
    20.3.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199
    20.3.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199
    20.4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201
    20.4.1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201
    20.4.2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202
    第21章租赁
    21.1租赁概述203
    21.1.1与租赁相关的定义203
    21.1.2租赁的分类204
    21.2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05
    21.2.1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205
    21.2.2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207
    21.2.3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208
    21.2.4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209
    21.2.5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211
    21.3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11
    21.3.1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211
    21.3.2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215
    21.3.3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16
    21.4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217
    21.4.1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217
    21.4.2售后租回业务的会计处理219
    21.5租赁的列报和披露222
    21.5.1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222
    21.5.2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222
    第22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金融工具概述224
    22.2金融工具的分类226
    22.2.1金融资产的分类227
    22.2.2金融负债的分类231
    22.3嵌入衍生工具232
    22.3.1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232
    22.3.2混合合同233
    22.4金融工具的重分类234
    22.5金融工具计量236
    22.5.1初始计量236
    22.5.2后续计量237
    22.6金融工具的减值251
    22.6.1金融工具减值概述251
    22.6.2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252
    22.6.3特殊情况252
    22.6.4预期信用损失253
    22.6.5信用损失259
    22.6.6损失准备确认方法260
    22.6.7判断事项261
    22.6.8其他规定262
    22.7利得和损失263
    22.7.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263
    22.7.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263
    22.7.3其他规定263
    第23章金融资产转移
    23.1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265
    23.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265
    23.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272
    23.3.1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272
    23.3.2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275
    23.3.3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275
    23.3.4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277
    第24章套期会计
    24.1套期会计概述278
    24.1.1套期的定义278
    24.1.2套期的分类279
    24.1.3套期会计方法279
    24.2套期工具280
    24.2.1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280
    24.2.2指定套期工具280
    24.3被套期项目281
    24.3.1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281
    24.3.2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281
    24.3.3汇总风险敞口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282
    24.3.4被套期项目的组合283
    24.4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283
    24.4.1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283
    24.4.2套期关系再平衡284
    24.4.3套期关系的终止284
    24.5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285
    24.5.1公允价值套期285
    24.5.2现金流量套期286
    24.5.3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288
    24.5.4一组项目套期289
    24.6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291
    24.6.1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291
    24.6.2相关会计处理291
    第25章原保险合同
    25.1原保险合同概述293
    25.1.1保险合同的定义293
    25.1.2原保险合同的定义294
    25.1.3原保险合同的分类294
    25.2原保险合同收入294
    25.2.1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294
    25.2.2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295
    25.2.3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295
    25.3原保险合同准备金296
    25.3.1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296
    25.3.2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298
    25.4原保险合同成本298
    25.4.1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298
    25.4.2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298
    25.4.3损余物资298
    25.4.4代位追偿款299
    25.5列报299
    25.5.1资产负债表列示项目299
    25.5.2利润表列示项目299
    25.5.3附注中披露项目299
    第26章再保险合同
    26.1再保险合同概述300
    26.1.1再保险合同的定义及特征300
    26.1.2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300
    26.2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301
    26.2.1基本规定301
    26.2.2应收分保准备金301
    26.2.3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301
    26.2.4赔付成本301
    26.2.5存入分保保证金301
    26.2.6纯益手续费302
    26.3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302
    26.3.1分保费收入的确认302
    26.3.2分保费用302
    26.3.3分保赔付成本303
    26.3.4存出分保保证金304
    26.4列报304
    26.4.1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事项304
    26.4.2在附注中披露事项304
    第27章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石油天然气核算范围305
    27.2相关定义解释305
    27.3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306
    27.3.1初始计量306
    27.3.2矿区权益的折耗306
    27.3.3矿区权益的减值306
    27.3.4矿区权益的处置307
    27.4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310
    27.4.1基本原则310
    27.4.2会计处理311
    27.5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312
    27.6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312
    27.6.1定义及核算范围312
    27.6.2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计提312
    27.7弃置义务312
    27.8披露313
    第28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314
    28.1.1会计政策概述314
    28.1.2会计政策变更315
    28.1.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15
    28.1.4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318
    28.2会计估计及其变更319
    28.2.1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319
    28.2.2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319
    28.2.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320
    28.2.4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320
    28.3前期差错及其更正320
    28.3.1前期差错概述320
    28.3.2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321
    28.3.3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322
    第29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323
    29.1.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323
    29.1.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23
    29.1.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323
    29.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323
    29.2.1基本处理原则323
    29.2.2具体会计处理324
    29.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328
    29.4披露329
    第30章财务报表列报
    30.1财务报表概览330
    30.1.1财务报表的定义330
    30.1.2财务报表的构成330
    30.2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330
    30.2.1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330
    30.2.2以持续经营为列报基础330
    30.2.3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330
    30.2.4遵循重要性原则330
    30.2.5保证列报的一致性331
    30.2.6保持披露金额的准确331
    30.2.7遵循可比性原则331
    30.2.8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331
    30.2.9报告期间331
    30.3资产负债表列报331
    30.3.1资产负债表的定义331
    30.3.2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332
    30.3.3资产负债表列报格式333
    30.4利润表列报343
    30.4.1利润表的定义及项目列报原则和具体适用343
    30.4.2利润表列报总要求344
    30.4.3利润表项目列报344
    30.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351
    30.5.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351
    30.5.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的基本原则351
    30.5.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352
    30.6附注358
    30.6.1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358
    30.6.2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358
    30.6.3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格式358
    第31章现金流量表
    31.1现金流量表概述380
    31.1.1现金流量表的内容380
    31.1.2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380
    31.1.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381
    31.2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381
    31.2.1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格式381
    31.2.2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编制382
    31.3披露387
    第32章中期财务报告
    32.1中期财务报告概述388
    32.1.1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388
    32.1.2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388
    32.2确认和计量388
    32.2.1会计政策388
    32.2.2会计估计388
    32.2.3重要性388
    32.2.4会计计量389
    32.2.5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90
    32.2.6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390
    32.3合并财务报表390
    32.4比较财务报表391
    32.5附注392
    第33章合并财务报表
    33.1合并财务报表基础394
    33.1.1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394
    33.1.2合并范围的确定394
    33.1.3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396
    33.1.4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396
    33.1.5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396
    33.1.6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396
    33.2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397
    33.2.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397
    33.2.2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97
    33.3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405
    33.3.1合并资产负债表405
    33.3.2合并利润表409
    33.3.3合并现金流量表412
    33.3.4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14
    33.3.5案例分析415
    33.4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436
    33.4.1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436
    33.4.2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437
    33.4.3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438
    33.4.4其他特殊交易438
    第34章每股收益
    34.1基本每股收益439
    34.1.1分子的确定439
    34.1.2分母的确定439
    34.2稀释每股收益440
    34.2.1基本计算原则440
    34.2.2可转换公司债券440
    34.2.3认股权证、股份期权441
    34.2.4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441
    34.2.5多项潜在普通股442
    34.2.6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443
    34.3每股收益的列报444
    34.3.1重新计算444
    34.3.2列报445
    第35章分部报告
    35.1报告分部的确定447
    35.1.1业务分部447
    35.1.2地区分部447
    35.1.3分部合并的条件447
    35.1.4报告分部的确定449
    35.2分部信息的披露450
    35.2.1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450
    35.2.2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450
    35.2.3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451
    35.2.4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451
    35.2.5其他披露要求451
    第36章关联方披露
    36.1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453
    36.1.1关联方的认定453
    36.1.2基本规定453
    36.2关联方关系的认定453
    36.2.1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453
    36.2.2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455
    36.3关联方交易455
    36.3.1关联方交易的定义455
    36.3.2关联方交易的类型456
    36.4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456
    第37章金融工具列报
    37.1金融工具列报概述457
    37.1.1金融工具列报的含义457
    37.1.2金融工具列报准则适用范围457
    37.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457
    37.2.1金融工具的分类457
    37.2.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457
    37.2.3金融工具的列示465
    37.3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466
    37.3.1可回售工具466
    37.3.2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467
    37.3.3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467
    37.4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467
    37.5收益和库存股467
    37.5.1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467
    37.5.2库存股468
    37.5.3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468
    37.6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468
    37.6.1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抵销列示的条件468
    37.6.2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得抵销的情形468
    37.6.3总互抵协议469
    37.7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469
    37.7.1一般性规定469
    37.7.2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469
    37.7.3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471
    37.7.4套期会计相关披露472
    37.7.5公允价值披露473
    37.8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474
    37.8.1定性和定量信息474
    37.8.2信用风险披露475
    37.8.3流动性风险披露481
    37.8.4市场风险披露482
    37.9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483
    37.9.1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483
    37.9.2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484
    37.9.3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484
    37.10衔接规定485
    第38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489
    38.2首次执行日的确认与计量489
    38.2.1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489
    38.2.2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489
    38.2.3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492
    38.3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493
    38.3.1首份年度财务报表493
    38.3.2比较财务报表及披露494
    第39章公允价值计量
    39.1公允价值计量概述495
    39.2相关资产或负债495
    39.2.1资产或负债的特征495
    39.2.2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495
    39.3有序交易和市场495
    39.3.1有序交易495
    39.3.2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495
    39.4市场参与者496
    39.4.1公允价值计量条件496
    39.4.2市场参与者定义496
    39.5公允价值初始计量497
    39.5.1初始计量497
    39.5.2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情况497
    39.5.3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利得或损失处理497
    39.6估值技术498
    39.6.1估值技术概述498
    39.6.2估值技术方法498
    39.6.3变更估值技术的情况498
    39.7公允价值层次499
    39.8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499
    39.8.1非金融资产的计量499
    39.8.2非金融资产很好用途的影响因素499
    39.8.3估值前提的确定499
    39.9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499
    39.9.1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499
    39.9.2计量原则500
    39.10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500
    39.10.1计量原则500
    39.10.2计量条件500
    39.11公允价值披露500
    39.11.1公允价值披露要求500
    39.11.2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501
    39.11.3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501
    第40章合营安排
    40.1合营安排概述502
    40.1.1合营安排定义502
    40.1.2合营安排参与方502
    40.2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502
    40.2.1合营安排的认定502
    40.2.2合营安排的分类502
    40.3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503
    40.3.1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503
    40.3.2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损益的确认503
    40.3.3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503
    40.3.4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损益的确认504
    40.4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504
    第41章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505
    41.2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505
    41.2.1对其他主体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505
    41.2.2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的信息披露505
    41.3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505
    41.3.1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505
    41.3.2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3存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4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份额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5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企业的一般披露要求506
    41.3.6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企业的风险披露要求506
    41.4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507
    41.4.1存在重要的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507
    41.4.2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补充信息披露507
    41.4.3企业在单个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507
    41.4.4性信息披露507
    41.4.5超额亏损的份额确认507
    41.4.6未确认承诺及或有负债的披露507
    41.5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508
    41.5.1对于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508
    41.5.2披露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提供财务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图508
    41.5.3企业是投资性主体的,对受其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处理508
    第42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准则适用范围509
    42.2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定义与分类509
    42.2.1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509
    42.2.2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510
    42.3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512
    42.3.1取得日的计量512
    42.3.2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512
    42.3.3减值准备的转回520
    42.3.4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的处理520
    42.4终止经营520
    42.5列报522
    42.5.1资产负债表列报522
    42.5.2利润表列报524
    42.5.3报表附注中的披露525
    42.5.4可比期间信息的披露526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