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 成龙 著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成龙 著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成龙 著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2-01
    • 页数:43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1019501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

    作  者:成龙 著 著
    定  价:70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页  数:438
    装  帧:平装
    ISBN:9787010195018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发,运用文本研究、本质还原、辩证分析、跨学科研究等方法,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分析靠前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各种资料,对国外研究提出的挑战问题展开理论辨析,澄清对“中国模式”的种种误读、误解和歪曲,深入研究“中国模式”的发展历程、性质特点、独特创新、世界意义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为进一步从更为广阔的范围总结发展经验,明晰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强靠前外学术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品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成龙,1964年生,甘肃通渭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负责人,浙汀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很好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5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含重大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合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代表作有《海外研究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东方文化中的“我”与“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历史追溯
    (一)早期探索研究阶段
    (二)正式开始研究阶段
    (三)回顾反思研究阶段
    (四)走向高潮研究阶段
    (五)深化共识研究阶段
    (六)高度肯定研究阶段
    二、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特点
    (一)文本研究与现实考察相结合
    (二)结构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
    (三)中国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四)多视域多层面比较研究的方法
    三、国内关于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分析和评价
    (一)对国外著作的翻译和介绍
    (二)对国外研究的理论梳理和回应
    (三)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
    (三)可能创新
    第一章 国外中国模式成功因由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三个定理说
    (二)“两个层面说
    (三)“四件事情说
    (四)“八大支柱说
    (五)“六个因素说
    (六)“混合模式说
    (七)“市场社会主义说
    (八)“并不独特说
    (九)“时髦术语说
    (十)“七大假设说
    二、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理解中国模式
    (一)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厚滋养
    (二)模仿欧美模式的历史经验
    (三)照搬苏联模式的沉痛教训
    (四)步入腾飞之路的不懈探索
    三、对世界发展模式的综合创新
    (一)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二)对“英美模式”的扬弃
    (三)对“北欧模式”的借鉴
    (四)对“东亚模式”的学习
    (五)对“拉美模式”的警戒
    第二章 国外中国模式性质特点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新自由主义论
    (二)“新权威主义论
    (三)“中国式联邦主义论
    (四)“中国式社会主义论
    (五)“后社会主义论
    (六)“第三条道路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哲学精髓的新概括
    (二)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新论述
    (三)唯物辩证法原理的新运用
    (四)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开拓 /19l
    三、澄清国外研究中的认识误区
    (一)中国模式不等于“新自由主义
    (二)中国模式不等于“新权威主义
    (三)中国模式不等于“中国式联邦主义
    第三章 国外中国模式与“毛主义模式”关系研究
    一、国外研究的基本经过
    (一)初步开始阶段
    (二)走向正常化阶段
    (三)反思研究阶段
    (四)全面提升阶段
    二、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背离否定论
    (二)“继承发展论
    三、中央关于思想一以贯之的论述
    (一)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后的思想奠基
    (二)十二大以后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三)十七大以来的新概括、新表述
    四、中国模式对“毛主义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境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新水平
    (三)共同富裕价值观的新体系
    (四)和平发展时代观的新判断
    第四章 国外中国模式哲学基础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实用主义论
    (二)“儒家社会主义论
    (三)“三种传统论
    (四)“务实主义论
    二、“实用”但并不等于“实用主义
    (一)两种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二)两种民族精神的现代传承
    (三)两种近代哲学结出的不同花果
    (四)两种强调实践的世界观
    (五)两种注重效用的真理观
    (六)两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七)两种强调主体能动作用的历史观
    三、强调传统文化不等于搞“儒家社会主义
    (一)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
    (二)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解读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能动摇
    (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的时代精华
    第五章 国外中国模式世界意义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中国威胁论
    (二)“中国责任论
    (三)“民族主义论
    (四)“中国机遇论
    (五)“中国复兴论
    (六)“中国示范论
    二、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一)释放了占世界1/5人口的潜力
    (二)开辟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崭新之路
    (三)极大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四)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三、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世界理念
    (一)世界“和平共处”的理念
    (二)世界“和平发展”的理念
    (三)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理念
    (四)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五)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四、“中国威胁论”的认识论根源
    (一)西方斗争思维传统的惯性
    (二)对中华文明特质的无知
    (三)极少数别有用心者的蓄意炒作
    第六章 国外中国模式未来发展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中国崩溃论
    (二)“中国失败论
    (三)“未来不确定论
    (四)“可持续发展论
    (五)“中国统治论
    (六)“多极发展论
    二、中国模式的独特性
    (一)独特的价值指向
    (二)独特的经济特征
    (三)独特的政治保障
    (四)独特的文化品格
    (五)独特的世界构想
    (六)独特的动力机制
    (七)独特的方法论基础
    (八)独特的历史环境
    三、“中国崩溃论”缺乏逻辑根据
    (一)中国经济平稳转型
    (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三)推出严格周密的生态保护举措
    (四)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
    (五)管控国际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