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 李扬 编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5-01
    • 字数:1115000
    • 页数:65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2140949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电子工业出版社

    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

    作  者:李扬 编
    定  价:198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页  数:656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40949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原创概念、热点技术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SiP技术从构思到实现的整个流程。全书分为三部分:概念和技术、设计和仿真、项目和案例,共30章。第1部分基于SiP及优选封装技术的发展,以及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功能密度定律、Si3P和4D集成等原创概念,介绍了SiP和优选封装的近期新技术,共5章。第2部分依据近期新EDA软件平台,阐述了SiP和HDAP的设计仿真验证方法,涵盖了Wire Bonding、Cavity、Chip Stack、2.5D TSV、3D TSV、RDL、Fan-In、Fan-Out、Flip Chip、分立式埋入、平面埋入、RF、Rigid-Flex、4D SiP设计、多版图项目及多人协同设计等热点技术,以及SiP 和HDAP的各种仿真、电气验证和物理验证,共16章。第3部分介绍了不同类型SiP实际项目的设计仿真和实现方法,共9章。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部分 概念和技术
    第1章 从摩尔定律到功能密度定律 3
    1.1 摩尔定律 3
    1.2 摩尔定律面临的两个问题 4
    1.2.1 微观尺度的缩小 4
    1.2.2 宏观资源的消耗 6
    1.3 功能密度定律 10
    1.3.1 功能密度定律的描述 10
    1.3.2 电子系统6级分类法 11
    1.3.3 摩尔定律和功能密度定律的比较 13
    1.3.4 功能密度定律的应用 14
    1.3.5 功能密度定律的扩展 17
    1.4 广义功能密度定律 17
    1.4.1 系统空间定义 18
    1.4.2 地球空间和人类宇宙空间 18
    1.4.3 广义功能密度定律 20
    第2章 从SiP到Si3P 21
    2.1 概念深入:从SiP到Si3P 21
    2.2 Si3P之integration 23
    2.2.1 IC层面集成 23
    2.2.2 PCB层面集成 26
    2.2.3 封装层面集成 28
    2.2.4 集成(Integration)小结 30
    2.3 Si3P之interconnection 31
    2.3.1 电磁互联 31
    2.3.2 热互联 36
    2.3.3 力互联 37
    2.3.4 互联(interconnection)小结 39
    2.4 Si3P之intelligence 39
    2.4.1 系统功能定义 40
    2.4.2 产品应用场景 41
    2.4.3 测试和调试 41
    2.4.4 软件和算法 42
    2.4.5 智能(intelligence)小结 44
    2.5 Si3P总结 44
    2.5.1 历史回顾 44
    2.5.2 联想比喻 45
    2.5.3 前景预测 46
    第3章 SiP技术与微系统 47
    3.1 SiP技术 47
    3.1.1 SiP技术的定义 47
    3.1.2 SiP及其相关技术 48
    3.1.3 SiP还是SOP 50
    3.1.4 SiP技术的应用领域 51
    3.1.5 SiP工艺和材料的选择 55
    3.2 微系统 57
    3.2.1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57
    3.2.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58
    3.2.3 微系统的新定义 59
    第4章 从2D到4D集成技术 61
    4.1 集成技术的发展 61
    4.1.1 集成的尺度 61
    4.1.2 一步集成和两步集成 62
    4.1.3 封装内集成的分类命名 63
    4.2 2D集成技术 64
    4.2.1 2D集成的定义 64
    4.2.2 2D集成的应用 64
    4.3 2D+集成技术 65
    4.3.1 2D+集成的定义 65
    4.3.2 2D+集成的应用 66
    4.4 2.5D集成技术 67
    4.4.1 2.5D集成的定义 67
    4.4.2 2.5D集成的应用 67
    4.5 3D集成技术 68
    4.5.1 3D集成的定义 68
    4.5.2 3D集成的应用 69
    4.6 4D集成技术 70
    4.6.1 4D集成的定义 70
    4.6.2 4D集成的应用 71
    4.6.3 4D集成的意义 73
    4.7 腔体集成技术 73
    4.7.1 腔体集成的定义 73
    4.7.2 腔体集成的应用 74
    4.8 平面集成技术 76
    4.8.1 平面集成技术的定义 76
    4.8.2 平面集成技术的应用 76
    4.9 集成技术总结 78
    第5章 SiP与优选封装技术 80
    5.1 SiP基板与封装 80
    5.1.1 有机基板 80
    5.1.2 陶瓷基板 82
    5.1.3 硅基板 85
    5.2 与优选封装相关的技术 85
    5.2.1 TSV技术 86
    5.2.2 RDL技术 87
    5.2.3 IPD技术 88
    5.2.4 Chiplet技术 89
    5.3 优选封装技术 92
    5.3.1 基于XY平面延伸的优选封装技术 93
    5.3.2 基于Z轴延伸的优选封装技术 96
    5.3.3 优选封装技术总结 103
    5.3.4 优选封装的四要素:RDL、TSV、Bump和Wafer 104
    5.4 优选封装的特点和SiP设计需求 105
    5.4.1 优选封装的特点 105
    5.4.2 优选封装与SiP的关系 106
    5.4.3 优选封装和SiP设计需求 107
    第1部分参考资料及说明 108
    第2部分 设计和仿真
    第6章 SiP设计仿真验证平台 111
    6.1 SiP设计技术的发展 111
    6.2 SiP设计的两套流程 112
    6.3 通用SiP设计流程 112
    6.3.1 原理图设计输入 112
    6.3.2 多版图协同设计 112
    6.3.3 SiP版图设计9大功能 113
    6.4 基于优选封装HDAP的SiP设计流程 118
    6.4.1 设计整合及网络优化工具XSI 119
    6.4.2 优选封装版图设计工具XPD 120
    6.5 设计师如何选择设计流程 121
    6.6 SiP仿真验证流程 122
    6.6.1 电磁仿真 122
    6.6.2 热学仿真 124
    6.6.3 力学仿真 125
    6.6.4 设计验证 125
    6.7 SiP设计仿真验证平台的优选性 127
    第7章 中心库的建立和管理 129
    7.1 中心库的结构 129
    7.2 Dashboard介绍 130
    7.3 原理图符号(Symbol)库的建立 131
    7.4 版图单元(Cell)库的建立 136
    7.4.1 裸芯片Cell库的建立 136
    7.4.2 SiP封装Cell库的建立 141
    7.5 Part库的建立和应用 145
    7.5.1 映射Part库 145
    7.5.2 通过Part创建Cell库 147
    7.6 中心库的维护和管理 148
    7.6.1 中心库常用设置项 149
    7.6.2 中心库数据导入导出 149
    第8章 SiP原理图设计输入 152
    8.1 网表输入 152
    8.2 原理图设计输入 154
    8.2.1 原理图工具介绍 154
    8.2.2 创建原理图项目 162
    8.2.3 原理图基本操作 163
    8.2.4 原理图设计检查 167
    8.2.5 设计打包Package 169
    8.2.6 输出元器件列表Partlist 172
    8.2.7 原理图中文菜单和中文输入 173
    8.3 基于DataBook的原理图输入 175
    8.3.1 DataBook介绍 175
    8.3.2 DataBook使用方法 176
    8.3.3 元器件属性的校验和更新 178
    8.4 文件输入/输出 179
    8.4.1 通用输入/输出 179
    8.4.2 输出到仿真工具 181
    第9章 版图的创建与设置 183
    9.1 创建版图模板 183
    9.1.1 版图模板定义 183
    9.1.2 创建SiP版图模板 184
    9.2 创建版图项目 194
    9.2.1 创建新的SiP项目 194
    9.2.2 进入版图设计环境 195
    9.3 版图相关设置与操作 196
    9.3.1 版图License控制介绍 196
    9.3.2 鼠标操作方法 197
    9.3.3 四种常用操作模式 199
    9.3.4 显示控制(Display Control) 202
    9.3.5 编辑控制(Editor Control) 207
    9.3.6 智能光标提示 213
    9.4 版图布局 213
    9.4.1 元器件布局 213
    9.4.2 查看原理图 217
    9.5 封装引脚定义优化 218
    9.6 版图中文输入 218
    第10章 约束规则管理 221
    10.1 约束管理器(Constraint Manager) 221
    10.2 方案(Scheme) 222
    10.2.1 创建方案 223
    10.2.2 在版图设计中应用Scheme 223
    10.3 网络类规则(Net Class) 224
    10.3.1 创建网络类并指定网络到网络类 224
    10.3.2 定义网络类规则 225
    10.4 间距规则(Clearance) 226
    10.4.1 间距规则的创建与设置 226
    10.4.2 通用间距规则 227
    10.4.3 网络类到网络类间距规则 228
    10.5 约束类(Constraint Class) 229
    10.5.1 新建约束类并指定网络到约束类 229
    10.5.2 电气约束分类 230
    10.5.3 编辑约束组 231
    10.6 Constraint Manager和版图数据交互 232
    10.6.1 更新版图数据 232
    10.6.2 与版图数据交互 233
    10.7 规则设置实例 233
    10.7.1 等长约束设置 233
    10.7.2 差分约束设置 236
    10.7.3 Z轴间距设置 237
    第11章 Wire Bonding设计详解 239
    11.1 Wire Bonding概述 239
    11.2 Bond Wire 模型 240
    11.2.1 Bond Wire模型定义 241
    11.2.2 Bond Wire模型参数 245
    11.3 Wire Bonding工具栏及其应用 246
    11.3.1 手动添加Bond Wire 246
    11.3.2 移动、推挤及旋转Bond Finger 247
    11.3.3 自动生成Bond Wire 248
    11.3.4 通过导引线添加Bond Wire 249
    11.3.5 添加Power Ring 251
    11.4 Bond Wire规则设置 252
    11.4.1 针对Component的设置 253
    11.4.2 针对Die Pin的设置 256
    11.4.3 在Die Pin和Bond Finger之间添加多根Bond Wire 258
    11.4.4 从单个Die Pin扇出多根Bond Wire到多个Bond Finger 258
    11.4.5 多个Die Pin同时键合到一个Bond Finger上 259
    11.4.6 Die to Die Bonding 259
    11.5 Wire Model Editor和Wire Instance Editor 261
    第12章 腔体、芯片堆叠及TSV设计 265
    12.1 腔体设计 265
    12.1.1 腔体的定义 265
    12.1.2 腔体的创建 267
    12.1.3 将芯片放置到腔体中 269
    12.1.4 在腔体中键合 270
    12.1.5 通过腔体将分立式元器件埋入基板 271
    12.1.6 在Die Cell中添加腔体实现元器件埋入 273
    12.2 芯片堆叠设计 275
    12.2.1 芯片堆叠的概念 275
    12.2.2 芯片堆叠的创建 276
    12.2.3 并排堆叠芯片 277
    12.2.4 芯片堆叠的调整及键合 278
    12.2.5 芯片和腔体组合设计 279
    12.3 2.5D TSV的概念和设计 281
    12.4 3D TSV的概念和设计 281
    12.4.1 3D TSV的概念 281
    12.4.2 3D TSV Cell创建 283
    12.4.3 芯片堆叠间引脚对齐原则 284
    12.4.4 3D TSV堆叠并互联 284
    12.4.5 3D 引脚模型的设置 286
    12.4.6 网络优化并布线 287
    12.4.7 DRC检查并完成3D TSV设计 289
    第13章 RDL及Flip Chip设计 291
    13.1 RDL的概念和应用 291
    13.1.1 Fan-In型RDL 292
    13.1.2 Fan-Out型RDL 293
    13.2 Flip Chip的概念及特点 294
    13.3 RDL设计 295
    13.3.1 Bare Die及RDL库的建立 295
    13.3.2 RDL原理图设计 297
    13.3.3 RDL版图设计 297
    13.4 Flip Chip设计 301
    13.4.1 Flip Chip原理图设计 301
    13.4.2 Flip Chip版图设计 302
    第14章 版图布线与敷铜 307
    14.1 版图布线 307
    14.1.1 布线综述 307
    14.1.2 手工布线 307
    14.1.3 半自动布线 312
    14.1.4 自动布线 315
    14.1.5 差分对布线 316
    14.1.6 长度控制布线 319
    14.1.7 电路复制 323
    14.2 版图敷铜 325
    14.2.1 敷铜定义 325
    14.2.2 敷铜设置 325
    14.2.3 绘制并生成敷铜数据 328
    14.2.4 生成敷铜排气孔 331
    14.2.5 检查敷铜数据 333
    第15章 埋入式无源器件设计 334
    15.1 埋入式元器件技术的发展 334
    15.1.1 分立式埋入技术 334
    15.1.2 平面埋入式技术 336
    15.2 埋入式无源器件的工艺和材料 336
    15.2.1 埋入工艺Processes 337
    15.2.2 埋入材料Materials 342
    15.2.3 电阻材料的非线性特征 346
    15.3 无源器件自动综合 347
    15.3.1 自动综合前的准备 347
    15.3.2 电阻自动综合 349
    15.3.3 电容自动综合 353
    15.3.4 自动综合后版图原理图同步 357
    第16章 RF电路设计 359
    16.1 RF SiP技术 359
    16.2 RF设计流程 360
    16.3 RF元器件库的配置 360
    16.3.1 导入RF符号到设计中心库 360
    16.3.2 中心库分区搜索路径设置 361
    16.4 RF原理图设计 362
    16.4.1 RF原理图工具栏 362
    16.4.2 RF原理图输入 364
    16.5 原理图与版图RF参数的相互传递 365
    16.6 RF版图设计 368
    16.6.1 RF版图工具箱 368
    16.6.2 RF单元的3种类型 369
    16.6.3 Meander的绘制及编辑 370
    16.6.4 创建用户自定义的RF单元 372
    16.6.5 Via添加功能 374
    16.6.6 RF Group介绍 376
    16.6.7 Auto Arrange功能 377
    16.6.8 通过键合线连接RF单元 377
    16.7 与RF仿真工具连接并传递数据 378
    16.7.1 连接RF仿真工具 378
    16.7.2 原理图RF数据传递 380
    16.7.3 版图RF数据传递 381
    第17章 刚柔电路和4D SiP设计 383
    17.1 刚柔电路介绍 383
    17.2 刚柔电路设计 384
    17.2.1 刚柔电路设计流程 384
    17.2.2 刚柔电路特有的层类型 384
    17.2.3 刚柔电路设计步骤 385
    17.3 复杂基板技术 394
    17.3.1 复杂基板的定义 394
    17.3.2 复杂基板的应用 394
    17.4 基于4D集成的SiP设计 395
    17.4.1 4D集成SiP基板定义 395
    17.4.2 4D集成SiP设计流程 396
    17.5 4D SiP设计的意义 400
    第18章 多版图项目与多人协同设计 401
    18.1 多版图项目 401
    18.1.1 多版图项目设计需求 401
    18.1.2 多版图项目设计流程 402
    18.2 原理图多人协同设计 405
    18.2.1 原理图协同设计的思路 405
    18.2.2 原理图协同设计的操作方法 406
    18.3 版图多人实时协同设计 409
    18.3.1 版图实时协同软件的配置 411
    18.3.2 启动并应用版图实时协同设计 412
    第19章 基于优选封装(HDAP)的SiP设计流程 415
    19.1 优选封装设计流程介绍 415
    19.1.1 HDAP设计环境需要的技术指标 415
    19.1.2 HDAP设计流程 416
    19.1.3 设计任务HBM(3D+2.5D) 417
    19.2 XSI设计环境 418
    19.2.1 设计数据准备 418
    19.2.2 XSI常用工作窗口介绍 419
    19.2.3 创建项目和设计并添加元器件 420
    19.2.4 通过XSI优化网络连接 428
    19.2.5 版图模板选择 429
    19.2.6 设计传递 431
    19.3 XPD设计环境 432
    19.3.1 Interposer数据同步检查 432
    19.3.2 Interposer布局布线 433
    19.3.3 Substrate数据同步检查 434
    19.3.4 Substrate布局布线 435
    19.4 3D数字化样机模拟 436
    19.4.1 数字化样机的概念 436
    19.4.2 3D View环境介绍 437
    19.4.3 构建HDAP数字化样机模型 438
    第20章 设计检查和生产数据输出 444
    20.1 Online DRC 444
    20.2 Batch DRC 445
    20.2.1 DRC Settings选项卡 445
    20.2.2 Connectivity and Special Rules选项卡 447
    20.2.3 Batch DRC方案 448
    20.3 Hazard Explorer介绍 449
    20.4 设计库检查 453
    20.5 生产数据输出类型 453
    20.6 Gerber和钻孔数据输出 454
    20.6.1 输出钻孔数据 454
    20.6.2 设置Gerber文件格式 457
    20.6.3 输出Gerber文件 458
    20.6.4 导入并检查Gerber文件 460
    20.7 GDS文件和Color Map输出 461
    20.7.1 GDS文件输出 461
    20.7.2 Color Map输出 462
    20.8 其他生产数据输出 463
    20.8.1 元器件及Bond Wire坐标文件输出 463
    20.8.2 DXF文件输出 465
    20.8.3 版图设计状态输出 465
    20.8.4 BOM输出 466
    第21章 SiP仿真验证技术 468
    21.1 SiP仿真验证技术概述 468
    21.2 信号完整性(SI)仿真 469
    21.2.1 HyperLynx SI 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介绍 469
    21.2.2 HyperLynx SI 信号完整性仿真实例分析 471
    21.3 电源完整性(PI)仿真 476
    21.3.1 HyperLynx PI 电源完整性仿真工具介绍 477
    21.3.2 HyperLynx PI 电源完整性仿真实例分析 478
    21.4 热分析(Thermal)仿真 483
    21.4.1 HyperLynx Thermal热分析软件介绍 484
    21.4.2 HyperLynx Thermal热仿真实例分析 484
    21.4.3 FloTHERM软件介绍 488
    21.4.4 T3Ster热测试设备介绍 489
    21.5 优选3D解算器 491
    21.5.1 全波解算器(Full-Wave Solver)介绍 491
    21.5.2 快速3D解算器(Fast 3D Solver)介绍 491
    21.6 数/模混合电路仿真 492
    21.7 电气规则验证 493
    21.7.1 HyperLynx DRC工具介绍 493
    21.7.2 电气规则验证实例 494
    21.8 HDAP物理验证 499
    21.8.1 Calibre 3DSTACK工具介绍 499
    21.8.2 HDAP物理验证实例 500
    第2部分参考资料及说明 506
    第3部分 项目和案例
    第22章 基于SiP技术的大容量存储芯片设计案例 509
    22.1 大容量存储器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现状 509
    22.2 SiP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510
    22.2.1 裸芯片选型 510
    22.2.2 设计仿真工具选型 512
    22.2.3 生产测试厂家选择 512
    22.3 基于SiP技术的大容量存储芯片设计 513
    22.3.1 方案设计 513
    22.3.2 详细设计 514
    22.4 大容量存储芯片封装和测试 519
    22.4.1 芯片封装 519
    22.4.2 机台测试 522
    22.4.3 系统测试 523
    22.4.4 后续测试及成本比例 523
    22.5 新旧产品技术参数比较 525
    第23章 SiP项目规划及设计案例 526
    23.1 SiP项目规划 526
    23.1.1 SiP的特点和适用性 526
    23.1.2 SiP项目需要明确的因素 529
    23.2 设计规则导入 530
    23.2.1 项目要求及方案分析 530
    23.2.2 SiP实现方案 532
    23.3 SiP产品设计 534
    23.3.1 符号及单元库设计 534
    23.3.2 原理设计 535
    23.3.3 版图设计 535
    23.3.4 产品封装测试 538
    第24章 2.5D TSV技术及设计案例 539
    24.1 2.5D集成的需求 539
    24.2 传统封装工艺与2.5D集成的对比 539
    24.2.1 倒装焊(Flip Chip)工艺 539
    24.2.2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工艺 540
    24.2.3 传统工艺与2.5D集成的优劣势分析 541
    24.3 2.5D TSV转接板设计 542
    24.3.1 2.5D TSV转接板封装结构 542
    24.3.2 2.5D转接板封装设计实现 543
    24.4 转接板、有机基板工艺流程比较 544
    24.4.1 硅基转接板 544
    24.4.2 玻璃基转接板 545
    24.4.3 有机材料基板 546
    24.4.4 两种转接板及有机基板工艺能力比较 546
    24.5 掩模版工艺流程简介 546
    24.6 2.5D硅转接板设计、仿真、制造案例 547
    24.6.1 封装结构设计 547
    24.6.2 封装布线、信号及结构仿真 549
    24.6.3 生产数据Tape Out及掩模版准备 552
    24.6.4 转接板的加工及整体组装 553
    第25章 数字T/R组件SiP设计案例 554
    25.1 雷达系统简介 554
    25.2 SiP技术的采用 555
    25.3 数字T/R组件电路设计 556
    25.3.1 数字T/R组件的功能简介 556
    25.3.2 数字T/R组件的结构及原理设计 557
    25.3.3 数字T/R组件的SiP版图设计 559
    25.4 金属壳体及一体化封装设计 560
    第26章 MEMS验证SiP设计案例 563
    26.1 项目介绍 563
    26.2 SiP方案设计 563
    26.3 SiP电路设计 564
    26.3.1 建库及原理图设计 565
    26.3.2 SiP版图设计 566
    26.4 产品组装及测试 571
    第27章 基于刚柔基板的SiP设计案例 572
    27.1 刚柔基板技术概述 572
    27.2 射频前端系统架构和RF SiP方案 573
    27.2.1 微基站系统射频前端架构 573
    27.2.2 RF SiP封装选型 574
    27.2.3 RF SiP基板层叠设计 575
    27.3 基于刚柔基板RF SiP电学设计仿真 576
    27.3.1 信号完整性设计和仿真 576
    27.3.2 电源完整性设计与仿真 579
    27.4 基于刚柔基板RF SiP的热设计仿真 581
    27.4.1 封装结构的热阻网络分析 581
    27.4.2 RF SiP的热性能仿真研究 583
    27.5 基于刚柔基板RF SiP的工艺组装实现 587
    第28章 射频系统集成SiP设计案例 589
    28.1 射频系统集成技术 589
    28.1.1 射频系统简介 589
    28.1.2 射频系统集成的小型化趋势 590
    28.1.3 RF SiP和RF SoC 592
    28.2 射频系统集成SiP的设计与仿真 594
    28.2.1 RF SiP封装结构设计 594
    28.2.2 RF SiP电学互连设计与仿真 595
    28.2.3 RF SiP的散热管理与仿真 597
    28.4 射频系统集成SiP的组装与测试 598
    28.4.1 RF SiP的组装 598
    28.4.2 RF SiP的测试 599
    第29章 基于PoP的RF SiP设计案例 602
    29.1 PoP技术简介 602
    29.2 射频系统架构与指标 603
    29.3 RF SiP结构与基板设计 606
    29.3.1 结构设计 606
    29.3.2 基板设计 607
    29.4 RF SiP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仿真 610
    29.4.1 信号完整性(SI)仿真 610
    29.4.2 电源完整性(PI)仿真 610
    29.5 RF SiP热设计仿真 612
    29.6 RF SiP组装与测试 613
    第30章 SiP基板生产数据处理案例 616
    30.1 LTCC、厚膜及异质异构集成技术介绍 616
    30.1.1 LTCC技术 616
    30.1.2 厚膜技术 617
    30.1.3 异质异构集成技术 617
    30.2 Gerber数据和钻孔数据 618
    30.2.1 Gerber数据的生成及检查 618
    30.2.2 钻孔数据的生成及比较 621
    30.3 版图拼版 622
    30.4 多种掩模生成 624
    30.4.1 掩模生成器 624
    30.4.2 掩模生成实例 626
    第3部分参考资料 630
    后记和致谢 63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