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种子 (加)J.D.比利(J.Derek Bewley) 等 著;莫蓓莘 译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加)J.D.比利(J.Derek Bewley) 等 著;莫蓓莘 译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加)J.D.比利(J.Derek Bewley) 等 著;莫蓓莘 译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字数:432千字
    • 页数:34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3053333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种子

    作  者:(加)J.D.比利(J.Derek Bewley) 等 著;莫蓓莘 译
    定  价:128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页  数:342
    装  帧:平装
    ISBN:978703053333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由加拿大J.Derek Bewley、美国Kent J.Bradford、荷兰Henk W.M.Hilhorst、美国Hiro Nonogak等著、莫蓓莘翻译的《种子(发育萌发和休眠的生理第3版)》一书由靠前上在种子生理学研究领域很有影响力的4位科学家合作编著。其中J.DerekBewley院士是靠前种子学会前任,HenkW.M.Hillhorst是靠前种子学会前任。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该领域近期新的研究进展,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种子发育、萌发和休眠的生理。全书共分:结构和组成、发育与成熟、储存物质的合成、萌发、储存物质的代谢、休眠和萌发的调控、影响休眠和萌发的环境因素、种子的寿命与储存等八篇;本书既含有比较基础的种子生物学知识,使该领域的初学者能较好地理解;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一些能体现目前种子生物学前沿水平的研究结果,使得该领域的专家们也能受益null

    作者简介

    莫蓓莘,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分会理事。198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2003年获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Genome Biology,EMBO,Plos Genetic,RNA:Biology,Protein&Cell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持了多项重量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实验》双语教材,获得多项教学奖励,主讲的“植物生理学”课程2009年被评为重量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主讲的“生活中的植物科学”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前言
    第1章 种子的结构和组成
    1.1 引言
    1.2 种子的结构
    1.2.1 胚
    1.2.2 非胚性的贮藏组织
    1.2.3 种皮
    1.3 种子的贮藏物
    1.3.1 糖类
    1.3.2 油脂(中性脂肪)
    1.3.3 蛋白质
    1.3.4 植酸钙镁
    1.3.5 其他组分
    参考文献
    第2章 种子的发育与成熟
    2.1 受精
    2.2 胚胎发生和贮藏组织的形成
    2.2.1 胚胎组织
    2.2.2 胚乳
    2.2.3 种皮
    2.3 种子发育的调节
    2.3.1 植物激素
    2.3.2 胚胎极性和模式
    2.3.3 发育期间脱落酸的浓度及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
    2.3.4 种子成熟的调控
    2.3.5 胚乳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
    2.3.6 种皮发育及其与胚乳和胚的相互作用
    2.3.7 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单性生殖
    2.4 发育期间的萌发力
    2.4.1 发育过程中的萌发力
    2.4.2 早熟萌发:胎萌及穗发芽
    2.4.3 收获前干燥对萌发力的影响
    2.5 成熟干燥和萌发模式的转换
    2.5.1 脱水耐受性的获得
    2.5.2 与干燥相关的防护机制
    2.5.3 复水期间的基因表达变化
    2.6 晚熟和种子干燥
    2.6.1 生理成熟与收获成熟
    2.6.2 种子发育和种子品质
    2.6.3 成熟干燥和干燥种子的生物物理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贮藏物的合成
    3.1 谷类同化物和籽粒灌浆
    3.1.1 贮藏物合成的营养来源
    3.1.2 种子发育期的营养输入
    3.1.3 影响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3.2 贮藏组织中贮藏物的沉积
    3.2.1 淀粉合成
    3.2.2 非淀粉类多聚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3.2.3 三酰甘油的合成
    3.2.4 贮藏蛋白的合成
    3.2.5 植酸钙镁的合成
    3.2.6 非贮藏化合物成分的改良以提高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章 萌发
    4.1 种子萌发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4.2 萌发率的测定
    4.3 吸胀作用
    4.3.1 从土壤中吸水
    4.3.2 阶段I:吸胀作用和吸胀损伤
    4.3.3 阶段Ⅱ:迟滞期
    4.3.4 阶段Ⅲ:萌发的完成
    4.3.5 吸胀动力学
    4.4 呼吸作用:氧气消耗和线粒体形成
    4.4.1 途径和产物
    4.4.2 吸胀和萌发中的呼吸作用
    4.4.3 线粒体的形成和氧化磷酸化
    4.4.4 低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
    4.5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4.5.1 干燥种子和萌发中种子的转录组
    4.5.2 处于萌发过程种子的蛋白质组
    4.6 萌发的完成
    4.6.1 胚的生长势与胚根伸出的外周组织
    4.6.2 DNA合成和细胞分裂(细胞周期)
    4.7 种子引发
    参考文献
    第5章 贮藏物的动员
    5.1 幼苗的生长模式
    5.2 贮藏物的动员
    5.3 贮藏寡糖的分解代谢
    5.4 淀粉分解代谢的途径
    5.4.1 蔗糖的合成
    5.5 谷物中贮藏淀粉的动员
    5.5.1 糊粉层中α-淀粉酶及其他水解酶的合成和释放
    5.5.2 淀粉分解及水解产物的利用
    5.5.3 淀粉动员的激素调节
    5.5.4 糊粉层及其他组织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5.6 双子叶植物中贮藏糖类的动员
    5.6.1 无胚乳豆类的贮藏淀粉
    5.6.2 有胚乳豆类的半纤维素的贮藏
    5.6.3 其他含半纤维素的种子
    5.7 贮藏三酰甘油的动员
    5.7.1 油体中三酰甘油的动员
    5.7.2 乙醛酸循环体的功能与形成
    5.7.3 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产物的利用
    5.8 贮藏蛋白的动员
    5.8.1 萌发期间的蛋白质动员
    5.8.2 谷物萌发后的蛋白质动员
    5.8.3 双子叶植物萌发后的蛋白质动员
    5.8.4 蛋白酶抑制物
    5.8.5 双子叶植物幼苗对氨基酸的利用
    5.9 植酸钙镁的动员
    5.10 双子叶植物贮藏物动员的调控
    5.10.1 具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贮藏物动员调控
    5.10.2 无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贮藏物动员调控
    参考文献
    第6章 休眠和萌发调控
    6.1 休眠的生物学意义
    6.2 休眠的分类
    6.3 休眠的机制
    6.3.1 胚内部抑制萌发的因素
    6.3.2 胚外周层对萌发的阻碍
    6.4 胚发育不接近的原因
    6.4.1 休眠种子的能量代谢
    6.4.2 休眠的遗传调控
    6.5 启动休眠的环境因素
    6.6 休眠的解除
    6.6.1 激素信号的感知、传递及对休眠和萌发的作用
    6.6.2 后熟作用
    6.6.3 低温
    6.6.4 温度对休眠的其他影响
    6.6.5 光照
    6.6.6 含有非渗透性种皮种子的休眠解除
    6.6.7 利用化学物质解除休眠
    参考文献
    第7章 休眠和萌发的环境调控
    7.1 种子传播和土壤种子库
    7.1.1 土壤种子库
    7.2 萌发的环境调控
    7.2.1 水分
    7.2.2 温度
    7.2.3 光照
    7.2.4 硝酸盐
    7.2.5 氧气和其他气体
    7.2.6 其他化学物质
    7.3 次生休眠与季节变化
    7.3.1 休眠循环
    7.3.2 休眠循环的机制与模型
    7.4 植物的生命周期、分布及来源对萌发的影响
    7.4.1 植物的分布
    7.4.2 季节性因素和开花时间的相互作用对休眠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章 寿命、储藏和劣变
    8.1 古老种子
    8.2 种子的储藏寿命
    8.2.1 种子储藏期间生活力损失的模式
    8.2.2 温度、含水量和种子寿命
    8.2.3 储藏期间种子生活力的其他影响因素
    8.3 种子储藏与保存
    8.3.1 短期储藏
    8.3.2 种质资源的长期保护:异地种子基因库
    8.3.3 种质资源的长期保护:原产地种质多样性中心
    8.4 种子劣变的机制和结果
    8.4.1 储藏种子的劣变机制
    8.4.2 储藏对萌发的影响
    8.5 干燥种子的后熟机制
    8.6 顽拗性种子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