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难题:是绝望的呼喊还是对"人类精神"的信念?
作 者:加埃丽卡·戈特利布(ErikaGottlieb) 著 陈毓飞 译
定 价:78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页 数:453
装 帧:精装
ISBN:9787305222856
◆本书为解读乔治?奥威尔及《一九八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传统观点认为《一九八四》是在绝望中孕育出来的作品,传达出病态的悲观主义,否定了人类为自由斗争的价值,充其量不过是一部“有缺陷的杰作”,而本书向这些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
◆本书是对极权主义的一次深刻探讨,作者从文学、历史、心理学等层面重构了奥威尔对极权主义的分析。
◆作者将奥威尔的作品置于“讽刺作品”、“奥威尔所有的文学作品”和“当代有名心理学理论”三个语境中加以阐释,考察了他对20世纪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学派和存在主义等支流中“现实主义”概念的独特回应,将奥威尔与托马斯?曼、加缪和萨特等著名作家进行比较,勾勒出奥威尔“人类精神”信念的不同方面。
◆奥威尔在国内享有盛誉,特别是《一九八四》读者众多,本书为研究奥威尔思想及其作品提供了详实资料。
本书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过去的观点认为这部小说本质上是由绝望而生,传达出病态的悲观主义、否定人类为自由斗争的价值,而本书向此种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这项研究所呈现的奥威尔坚守对个人的信念,对“人类精神”的信念。
作者简介
埃丽卡?戈特利布(Erika Gottlieb),1938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年少时辗转布达佩斯、维也纳和蒙特利尔学习视觉艺术,后于麦吉尔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定居加拿大,直到2007年去世。
她曾任教于麦吉尔大学、康科迪亚大学、道森学院、塞内卡学院、瑞尔森大学;执教之余,还坚持绘画创作与文学创作,著有《天堂废墟的失落天使:浪漫主义悲剧中的普遍冲突主题》(Lost Angels of a Ruined paradise:Themes of Cosmic Strife in Romantic Tragedy)、《东西方的反乌托邦小说:恐怖和审判的宇宙》(Dystopian Fiction East and West: Universe of Terror and Trial)和《成为母亲的女儿:一个幸存和重生的故事》(Becoming My Mother’s Danull
节选自 第一章 奥威尔难题
乔治?奥威尔是文学天才吗?
他的代表作《一九八四》被拿来与赫胥黎、沃(Green-blatt)和斯威夫特(Reilly)的讽刺作品(satire)做比较,并与反乌托邦作品一较短长,如戈尔丁的《蝇王》(Lord of the Flies)(Gulbin)、扎米亚京的《我们》(We)(Beauchamp),以及库斯勒的《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Calder,Fink)。奥威尔作为作家的地位被拿来与不少同时代的人对照衡量,从萨特(Wilson)到T.S.艾略特(Good),以及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许多幻想破灭的社会主义者,如库斯勒和西洛内(Weintraub)。
莱昂内尔?特里林盛赞奥威尔拥有“非天才的美德”(Introd. HC x);然而,库斯却提出,我们应把奥威尔null
导 读 “即使是被打败,也要充满勇气” ——徐 贲
第一部分 是绝望的呼喊还是对“人类精神”的信念?
第一章 奥威尔难题
第二章 奥威尔的散文:对手的诞生
第三章 奥威尔的小说:从心理现实主义到政治讽刺
第四章 《一九八四》:政治讽喻和心理现实主义的调和
第二部分 《戈斯坦因的书》:解码讽刺作品的钥匙——极权主义的“世俗宗教”
第五章 反乌托邦讽刺作品中作为主题与结构的时间
第六章 无产者、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主义的背叛:奥威尔的讽刺技巧
第七章 双重思想
第八章 恶魔世界大洋国:对撒旦式反对者的迫害
第九章 恶魔世界大洋国:对“神圣”领袖的神秘谄媚
第三部分 直面极权主义恶魔:奥威尔及其同时代人
第十章 恶魔般的螺旋:心理历史学的阐释
第十一章 普通人反抗极权主义邪恶势力的现代道德剧:托马斯?曼、加缪、萨特、奥威尔的背叛主题
第十二章 是什么将乌托邦变成了反乌托邦?科学的恐怖和恐怖的科学:赫胥黎和奥威尔
第四部分 奥威尔的悲剧人道主义
第十三章 “人类精神”:奥威尔对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现实主义者的存在主义的回应
第十四章 奥威尔的悲剧概念:19 世纪道德理想主义和20 世纪现实主义的融合
第五部分 穿过另一面:从悲剧反讽蜕变为蕴含才智的激进讽刺——对“人类精神”的终极信仰
第十五章 新话的结构功能:讽刺的宣泄
第十六章 新话的主题功能:由悲剧反讽反转到蕴含才智的激进讽刺——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