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研究 曹新颖 著 著作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曹新颖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曹新颖 著著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3-01
    • 字数:181000
    • 页数:17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220178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研究

    作  者:曹新颖 著 著作
    定  价:35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页  数:174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220178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SI住宅体系具有将住宅的支撑体(Skeleton)和填充体(Infill)分离的特点,既能保证住宅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能体现内部体系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对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曹新颖著的《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行业实践的发展需求,建立了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模型,对完善和丰富SI住宅的发展体系和产业链协同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本书还探索了目前SI住宅体系在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影响各利益主体协同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并完善了参与主体协同机制,为行业内有意参与SI住宅的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促进SI住宅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曹新颖,1986年生,山东高密人,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管理系博士,现任职于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装配式建筑与住宅产业化、绿色施工与环境影响评价等。曾在《Energy and Building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安全与环境学报》、《工程管理学报》、《建筑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的审稿人,参与多项重量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研究内容
    1.2.2主要创新点
    1.3SI住宅在国内外的发展
    1.3.1SI住宅在国外的发展
    1.3.2SI住宅在我国的发展
    1.3.3SI住宅国内外发展情况对比
    第2章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理论基础
    2.1SI住宅与住宅产业化
    2.1.1SI住宅涵义及特征
    2.1.2住宅产业化涵义及特征
    2.1.3SI住宅与住宅产业化的关系
    2.2SI住宅多利益主体协同理论基础
    2.2.1协同学理论
    2.2.2合作竞争理论
    2.2.3技术创新理论
    2.2.4利益相关者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系统架构
    3.1SI住宅利益主体界定
    3.1.1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动力模型
    3.1.2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自组织动力
    3.1.3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外部动力
    3.1.4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内部动力
    3.2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数据调研方法及过程
    3.2.2初步问卷设计及预调研
    3.2.3正式调研及数据统计
    3.2.4关键因素分析
    3.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
    3.3.1作用路径分析方法
    3.3.2作用路径假设及检验
    3.3.3作用路径及影响机理
    3.4SI住宅多主体协同机制的构建维度
    3.4.1SI住宅多主体技术创新协同维度
    3.4.2SI住宅多主体组织协同维度
    3.4.3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维度
    3.4.4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三维度耦合关系
    本章小结
    第4章SI住宅多主体组织协同机制
    4.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关系特点
    4.1.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关系的复杂性
    4.1.2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与竞争并存
    4.1.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关系的稳定性
    4.2SI住宅多主体组织协同原则
    4.2.1战略一致性原则
    4.2.2标准一致性原则
    4.2.3文化一致性原则
    4.3SI住宅多主体协同组织模式
    4.3.1SI住宅产业集团
    4.3.2SI住宅虚拟企业
    4.3.3组织模式对比分析
    4.4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伙伴选择
    4.4.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伙伴特点
    4.4.2合作伙伴选择原则
    4.4.3合作伙伴影响因素
    4.4.4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4.5SI住宅多主体协同平台设计
    4.5.1建设工程项目协同平台的应用
    4.5.2SI住宅多主体协同平台的功能
    4.5.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平台的架构
    本章小结
    第5章SI住宅多主体创新协同机制
    5.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与方法
    5.1.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需求
    5.1.2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内容
    5.1.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方法
    5.2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工作识别
    5.2.1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工作体系
    5.2.2研发与设计体系协同工作识别
    5.2.3生产与供应体系协同工作识别
    5.2.4施工与装配体系协同工作识别
    5.3基于DSM的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建模
    5.3.1DSM模型的分类与选择
    5.3.2多主体协同创新任务与关系识别
    5.4基于DSM的Sl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优化
    5.4.1多主体协同创新任务关系分类
    5.4.2耦合任务集识别与过程优化算法
    5.4.3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优化模型
    本章小结
    第6章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机制
    6.1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基础
    6.1.1SI住宅多主体利益的体现形式
    6.1.2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影响因素
    6.1.3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易出现的问题
    6.2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实现过程
    6.2.1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原则
    6.2.2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模型
    6.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方法
    6.3.1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方法综述
    6.3.2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基本假设
    6.3.3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模型
    6.4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系数测算
    6.4.1任务价值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
    6.4.2任务绩效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
    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