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历程与反思(1840-1914) 徐多毅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徐多毅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多毅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12-01
    • 字数:245000
    • 页数:360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20817982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历程与反思(1840-1914)

    作  者:徐多毅 著
    定  价:60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页  数:360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817982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梳理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主要历程,即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引进,到科学术语的厘定,再到早期职业科学家的出现。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归纳了科学体制化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科学家、科学组织、科学交流与科学运行机制等,涉及科学学会、科学期刊、科学社团、科学奖励、科学教育诸方面。最终进行了若干历史反思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学体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序1
    第1章 绪 论1
    第2章 现代科学的体制化及其基本特征27
    2.1现代科学的缘起27
    2.1.1西方语境中的“科学”27
    2.1.2中国从“格致”到“科学”31
    2.2有关科学体制化的基本理论36
    2.2.1本—戴维的科学体制化理论38
    2.2.2默顿学派的科学体制化理论42
    2.2.3科学知识社会学派的建构理论45
    2.3科学体制化的一般标志47
    2.3.1职业科学家的诞生49
    2.3.2科学组织的形成52
    2.3.3科学的运行机制55
    2.3.4科学交流的展开58
    第3章 科学体制化在中国的早期萌芽63
    3.1科学知识的引进64
    3.1.1西方传教士与早期的科学建设66
    3.1.2墨海书馆的科学引进76
    3.1.3江南制造局与现代科学译介85
    3.2科学术语的界定109
    3.2.1江南制造局的科学术语厘定111
    3.2.2益智书会的科学术语厘定117
    3.2.3博医会的科学术语厘定119
    3.2.4其他机构的科学术语审定122
    3.3职业科学家的形成125
    3.3.1传统“士绅”及社会功能127
    3.3.2“科学士绅”的形成129
    3.3.3“科学士绅”的科学建设131
    第4章 科学体制化在中国的早期发展139
    4.1科学学会的出现140
    4.1.1格致书院的成立141
    4.1.2格致书院的科学教育145
    4.1.3格致书院的课艺147
    4.2科学期刊的创设155
    4.2.1《格致汇编》创刊156
    4.2.2《格致汇编》的科学内容159
    4.2.3《格致汇编》的科学影响163
    4.3科学社团的成立164
    4.3.1益智会165
    4.3.2农学会166
    4.3.3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170
    4.3.4中国地学会171
    4.3.5中华工程师学会172
    4.4科学奖励174
    4.4.1授予科学士绅官职和荣誉175
    4.4.2专利制度的引进181
    4.4.3颁布科学奖励法规:专利法规的出台183
    4.4.4专利管理机构成立186
    4.5科学教育187
    4.5.1传教士的科学教育189
    4.5.2官办书局的科学教育194
    4.5.3留学生的科学教育197
    4.5.4“新政”时期的科学教育204
    第5章 中国早期科学体制化问题反思209
    5.1“求真”与“喻俗”的价值冲突210
    5.1.1科学士绅的“科学求真”213
    5.1.2国家需求的“喻俗”217
    5.1.3晚清士人的“喻俗”220
    5.1.4非主流传统的时代命运226
    5.2科学与科举的机制选择229
    5.2.1科举的正统地位230
    5.2.2科学与科举之争236
    5.2.3借科学走科举之路244
    5.3干预与自主的体制冲突252
    5.3.1科学与政治之间253
    5.3.2晚清政治对科学的干预257
    5.3.3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的关系264
    5.4科学建制与政府体制的关系271
    5.4.1科学共同体的建设272
    5.4.2科学共同体与政府的关系287
    第6章 中国早期科学体制化的若干启示296
    6.1科学体制化的规律探析296
    6.1.1科学体制化的构成要素298
    6.1.2科学体制化的理论模型建构300
    6.1.3科学体制化的“内”“外”层面304
    6.1.4科学体制化的五维关系309
    6.2中国早期科学体制化历程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启示317
    6.2.1科学进步的关键是自主创新的能力318
    6.2.2科学体制的标志是成熟运行的机制321
    6.2.3科学发达的特征是理性观念的普及323
    6.2.4科学繁荣的基础是专门人才的培养325
    6.3结语327
    参考文献330
    后 记34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