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网络简介(第7版) (美)里克·格拉齐亚尼,(美)艾伦·约翰逊 著 思科系统公司 译 专业科技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里克·格拉齐亚尼,(美)艾伦·约翰逊著 | | 思科系统公司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里克·格拉齐亚尼,(美)艾伦·约翰逊著| 思科系统公司译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6-01
    • 字数:688000
    • 页数:41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9052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网络简介(第7版)

    作  者:(美)里克·格拉齐亚尼,(美)艾伦·约翰逊 著 思科系统公司 译
    定  价:85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页  数:41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9052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思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优选的网络技术知识,为互联网时代做好准备。
    本书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全新版本的配套书面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当今网络的现状、交换机和终端设备的基本配置、协议和模型、物理层、数制系统、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交换、网络层、地址解析、基本路由器配置、IPv4编址、IPv6编址、ICMP、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基础、构建小型网络。本书每章末尾还提供了复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和注释,以检验读者对每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书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以及各类网络技术初学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当今网络 1
    学习目标 1
    1.1 网络影响我们的生活 1
    1.1.1 网络连接我们 1
    1.1.2 潜力无限 1
    1.2 网络组件 2
    1.2.1 主机角色 2
    1.2.2 点对点 2
    1.2.3 终端设备 3
    1.2.4 中间设备 3
    1.2.5 网络介质 4
    1.3 网络表示方式和网络拓扑 5
    1.3.1 网络表示方式 5
    1.3.2 拓扑图 6
    1.4 常见网络类型 7
    1.4.1 多种规模的网络 7
    1.4.2 局域网和广域网 8
    1.4.3 互联网 9
    1.4.4 内联网和外联网 10
    1.5 互联网连接 11
    1.5.1 互联网访问技术 11
    1.5.2 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的互联网连接 11
    1.5.3 企业的互联网连接 12
    1.5.4 融合网络 12
    1.6 可靠网络 13
    1.6.1 网络架构 13
    1.6.2 容错能力 14
    1.6.3 可扩展性 14
    1.6.4 服务质量 15
    1.6.5 网络安全 15
    1.7 网络趋势 16
    1.7.1 近期趋势 16
    1.7.2 自带设备(BYOD) 17
    1.7.3 在线协作 17
    1.7.4 视频通信 17
    1.7.5 云计算 18
    1.7.6 家庭中的技术趋势 18
    1.7.7 电力线网络 19
    1.7.8 无线带宽 19
    1.8 网络安全 20
    1.8.1 安全威胁 20
    1.8.2 安全解决方案 21
    1.9 总结 21
    复习题 23
    第2章 交换机和终端设备的基本配置 25
    学习目标 25
    2.1 思科IOS访问 25
    2.1.1 操作系统 25
    2.1.2 GUI 26
    2.1.3 操作系统的用途 27
    2.1.4 访问方法 27
    2.1.5 终端仿真程序 28
    2.2 IOS导航 29
    2.2.1 主命令模式 29
    2.2.2 配置模式和子配置模式 30
    2.2.3 在IOS模式之间导航 30
    2.3 命令结构 31
    2.3.1 基本的IOS命令结构 31
    2.3.2 IOS命令语法检查 31
    2.3.3 IOS帮助功能 32
    2.3.4 热键和快捷方式 32
    2.4 设备基本配置 34
    2.4.1 设备名称 34
    2.4.2 密码准则 35
    2.4.3 配置密码 35
    2.4.4 加密密码 36
    2.4.5 旗标消息 37
    2.5 保存配置 37
    2.5.1 配置文件 37
    2.5.2 修改运行配置 38
    2.5.3 将配置捕获到文本文件中 38
    2.6 端口和地址 40
    2.6.1 IP地址 40
    2.6.2 接口和端口 41
    2.7 配置IP地址 42
    2.7.1 手动配置终端设备的IP地址 43
    2.7.2 自动配置终端设备的IP地址 43
    2.7.3 交换机虚拟接口配置 44
    2.8 总结 44
    复习题 45
    第3章 协议和模型 48
    学习目标 48
    3.1 规则 48
    3.1.1 通信基础知识 48
    3.1.2 通信协议 48
    3.1.3 规则建立 49
    3.1.4 网络协议要求 49
    3.1.5 消息编码 50
    3.1.6 消息格式化和封装 50
    3.1.7 消息尺寸 52
    3.1.8 消息时序 52
    3.1.9 消息传输选项 52
    3.1.10 节点图标说明 53
    3.2 协议 53
    3.2.1 网络协议概述 53
    3.2.2 网络协议功能 54
    3.2.3 协议交互 55
    3.3 协议簇 55
    3.3.1 网络协议簇 55
    3.3.2 协议簇的演变 56
    3.3.3 TCP/IP协议示例 57
    3.3.4 TCP/IP 协议簇 57
    3.3.5 TCP/IP通信过程 59
    3.4 标准组织 63
    3.4.1 开放标准 63
    3.4.2 互联网标准 64
    3.4.3 电子和通信标准 65
    3.5 参考模型 65
    3.5.1 使用分层模型的好处 65
    3.5.2 OSI参考模型 65
    3.5.3 TCP/IP协议模型 66
    3.5.4 OSI和TCP/IP模型的比较 67
    3.6 数据封装 68
    3.6.1 对消息进行分段 68
    3.6.2 排序 69
    3.6.3 协议数据单元 69
    3.6.4 封装示例 70
    3.6.5 解封示例 70
    3.7 数据访问 71
    3.7.1 地址 71
    3.7.2 第三层逻辑地址 71
    3.7.3 同一网络中的设备 72
    3.7.4 数据链路层地址的角色:同一个IP网络 72
    3.7.5 远程网络中的设备 73
    3.7.6 网络层地址的角色 73
    3.7.7 数据链路层地址的角色:不同的IP网络 74
    3.7.8 数据链路地址 75
    3.8 总结 76
    复习题 78
    第4章 物理层 80
    学习目标 80
    4.1 物理层的用途 80
    4.1.1 物理连接 80
    4.1.2 物理层 81
    4.2 物理层的特征 82
    4.2.1 物理层标准 82
    4.2.2 物理组件 83
    4.2.3 编码 83
    4.2.4 信号 84
    4.2.5 带宽 84
    4.2.6 带宽术语 85
    4.3 铜缆布线 86
    4.3.1 铜缆布线的特征 86
    4.3.2 铜缆的种类 87
    4.4 UTP布线 89
    4.4.1 UTP布线的属性 89
    4.4.2 UTP布线标准和连接器 90
    4.4.3 直通和交叉UTP电缆 92
    4.5 光缆布线 93
    4.5.1 光缆布线的属性 93
    4.5.2 光缆介质类型 93
    4.5.3 光缆布线的使用 94
    4.5.4 光纤连接器 94
    4.5.5 光纤接插线 95
    4.5.6 光缆与铜缆的类比 96
    4.6 无线介质 96
    4.6.1 无线介质的属性 96
    4.6.2 无线介质的类型 97
    4.6.3 无线LAN 97
    4.7 总结 98
    复习题 99
    第5章 数制系统 101
    学习目标 101
    5.1 二进制数制系统 101
    5.1.1 二进制和IPv4地址 101
    5.1.2 二进制位置记数法 102
    5.1.3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104
    5.1.4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105
    5.1.5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示例 108
    5.1.6 IPv4地址 113
    5.2 十六进制数制系统 114
    5.2.1 十六进制和IPv6地址 114
    5.2.2 十进制到十六进制的转换 115
    5.2.3 十六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115
    5.3 总结 116
    复习题 116
    第6章 数据链路层 118
    学习目标 118
    6.1 数据链路层的用途 118
    6.1.1 数据链路层 118
    6.1.2 IEEE 802 LAN/MAN 数据链路子层 119
    6.1.3 提供介质访问 120
    6.1.4 数据链路层标准 121
    6.2 拓扑 121
    6.2.1 物理和逻辑拓扑 121
    6.2.2 WAN拓扑 123
    6.2.3 点对点WAN拓扑 123
    6.2.4 LAN拓扑 124
    6.2.5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125
    6.2.6 访问控制方法 125
    6.2.7 基于竞争的访问:CSMA/CD 126
    6.2.8 基于竞争的访问:CSMA/CA 128
    6.3 数据链路帧 129
    6.3.1 帧 129
    6.3.2 帧字段 129
    6.3.3 第2层地址 130
    6.3.4 LAN和WAN上的帧 131
    6.4 总结 133
    复习题 133
    第7章 以太网交换 136
    学习目标 136
    7.1 以太网帧 136
    7.1.1 以太网封装 136
    7.1.2 数据链路子层 137
    7.1.3 MAC子层 138
    7.1.4 以太网帧字段 139
    7.2 以太网MAC地址 140
    7.2.1 MAC地址和十六进制 140
    7.2.2 以太网MAC地址 141
    7.2.3 帧处理 142
    7.2.4 单播MAC地址 143
    7.2.5 广播MAC地址 144
    7.2.6 组播MAC地址 145
    7.3 MAC地址表 145
    7.3.1 交换机基础知识 146
    7.3.2 交换机的学习和转发 146
    7.3.3 过滤帧 148
    7.4 交换机速率和转发方法 149
    7.4.1 思科交换机上的帧转发方法 149
    7.4.2 直通交换 150
    7.4.3 交换机上的内存缓冲 150
    7.4.4 双工和速率设置 151
    7.4.5 auto-MDIX 152
    7.5 总结 152
    复习题 153
    第8章 网络层 155
    学习目标 155
    8.1 网络层特性 155
    8.1.1 网络层 155
    8.1.2 IP封装 156
    8.1.3 IP的特征 157
    8.1.4 无连接 157
    8.1.5 尽力而为 157
    8.1.6 介质无关 158
    8.2 IPv4数据包 159
    8.2.1 IPv4数据包报头 159
    8.2.2 IPv4数据包报头字段 159
    8.3 IPv6数据包 160
    8.3.1 IPv4的局限性 160
    8.3.2 IPv6概述 161
    8.3.3 IPv6数据包报头中的IPv4数据包报头字段 161
    8.3.4 IPv6数据包报头 162
    8.4 主机的路由方式 163
    8.4.1 主机转发决策 163
    8.4.2 默认网关 164
    8.4.3 从主机路由到默认网关 164
    8.4.4 主机路由表 165
    8.5 路由简介 165
    8.5.1 路由器数据包转发决策 166
    8.5.2 IP路由器的路由表 166
    8.5.3 静态路由 167
    8.5.4 动态路由 168
    8.5.5 IPv4路由表简介 169
    8.6 总结 170
    复习题 171
    第9章 地址解析 173
    学习目标 173
    9.1 MAC和IP 173
    9.1.1 同一网络中的目的地址 173
    9.1.2 远程网络中的目的地址 174
    9.2 ARP 175
    9.2.1 ARP概述 175
    9.2.2 ARP功能 176
    9.2.3 从ARP表中删除条目 177
    9.2.4 网络设备上的ARP表 177
    9.2.5 ARP问题:ARP广播和ARP欺骗 178
    9.3 IPv6邻居发现 179
    9.3.1 IPv6邻居发现消息 179
    9.3.2 IPv6邻居发现:地址解析 180
    9.4 总结 181
    复习题 181
    第10章 基本路由器配置 184
    学习目标 184
    10.1 配置初始路由器设置 184
    10.1.1 基本路由器配置步骤 184
    10.1.2 路由器基本配置示例 185
    10.2 配置接口 186
    10.2.1 配置路由器接口 186
    10.2.2 配置路由器接口的示例 187
    10.2.3 检验接口的配置 188
    10.2.4 配置验证命令 188
    10.3 配置默认网关 192
    10.3.1 主机的默认网关 192
    10.3.2 交换机的默认网关 193
    10.4 总结 194
    复习题 195
    第11章 IPv4编址 197
    学习目标 197
    11.1 IPv4地址结构 197
    11.1.1 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197
    11.1.2 子网掩码 198
    11.1.3 前缀长度 199
    11.1.4 确定网络:逻辑与(AND) 199
    11.1.5 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广播地址 200
    11.2 IPv4单播、广播和组播 202
    11.2.1 单播 202
    11.2.2 广播 203
    11.2.3 组播 204
    11.3 IPv4地址的分类 204
    11.3.1 公有和私有IPv4地址 204
    11.3.2 路由到互连网 205
    11.3.3 专用IPv4地址 206
    11.3.4 传统的有类编址 207
    11.3.5 IP地址的分配 208
    11.4 网络分段 208
    11.4.1 广播域和分段 208
    11.4.2 大型广播域存在的问题 209
    11.4.3 划分网络的原因 210
    11.5 对IPv4网络进行子网划分 211
    11.5.1 在二进制八位组边界上划分子网 211
    11.5.2 在二进制八位组边界内划分子网 212
    11.6 使用/16和/8前缀划分子网 213
    11.6.1 使用/16前缀创建子网 213
    11.6.2 使用/16前缀创建100个子网 214
    11.6.3 使用/8前缀创建1000个子网 216
    11.7 按照要求划分子网 218
    11.7.1 对私有和公有IPv4地址空间进行子网划分 218
    11.7.2 将子网数量优选化,以及将未使用的主机IPv4地址最小化 220
    11.7.3 示例:高效的IPv4子网划分 220
    11.8 VLSM 222
    11.8.1 IPv4地址保留 222
    11.8.2 VLSM 224
    11.8.3 VLSM拓扑地址分配 225
    11.9 结构化设计 226
    11.9.1 IPv4网络地址规划 226
    11.9.2 设备地址分配 227
    11.10 总结 227
    复习题 229
    第12章 IPv6编址 231
    学习目标 231
    12.1 IPv4的问题 231
    12.1.1 IPv6的必要性 231
    12.1.2 IPv4和IPv6共存 232
    12.2 IPv6地址表示 233
    12.2.1 IPv6编址格式 233
    12.2.2 规则1:省略前导0 234
    12.2.3 规则2:双冒号 235
    12.3 IPv6地址类型 236
    12.3.1 单播、组播、任播 237
    12.3.2 IPv6前缀长度 237
    12.3.3 IPv6单播地址的类型 237
    12.3.4 关于专享本地地址的注意事项 238
    12.3.5 IPv6 GUA 238
    12.3.6 IPv6 GUA结构 239
    12.3.7 IPv6 LLA 240
    12.4 GUA和LLA静态配置 241
    12.4.1 路由器上的静态GUA配置 241
    12.4.2 Windows主机上的静态GUA配置 242
    12.4.3 链路本地单播地址的静态配置 243
    12.5 IPv6 GUA的动态编址 244
    12.5.1 RS 和RA消息 244
    12.5.2 方法1:SLAAC 245
    12.5.3 方法2:SLAAC和无状态DHCPv6 245
    12.5.4 方法3:有状态的DHCPv6 246
    12.5.5 EUI-64过程和随机生成 247
    12.5.6 EUI-64过程 247
    12.5.7 随机生成的接口ID 248
    12.6 IPv6 LLA的动态编址 249
    12.6.1 动态LLA 249
    12.6.2 Windows上的动态LLA 249
    12.6.3 思科路由器上的动态LLA 250
    12.6.4 验证IPv6地址配置 251
    12.7 IPv6组播地址 252
    12.7.1 分配的IPv6组播地址 253
    12.7.2 周知的IPv6组播地址 253
    12.7.3 请求节点的IPv6组播地址 254
    12.8 IPv6网络的子网 254
    12.8.1 使用子网ID划分子网 254
    12.8.2 IPv6子网划分示例 255
    12.8.3 IPv6子网分配 255
    12.8.4 配置了IPv6子网的路由器 256
    12.9 总结 257
    复习题 258
    第13章 ICMP 261
    学习目标 261
    13.1 ICMP消息 261
    13.1.1 ICMPv4和ICMPv6消息 261
    13.1.2 主机可达性 261
    13.1.3 目的不可达或服务不可达 262
    13.1.4 超时 262
    13.1.5 ICMPv6消息 262
    13.2 ping和traceroute测试 264
    13.2.1 ping:测试连接 264
    13.2.2 ping本地环回地址 265
    13.2.3 ping默认网关 265
    13.2.4 ping远程主机 266
    13.2.5 traceroute:测试路径 267
    13.3 总结 267
    复习题 268
    第14章 传输层 270
    学习目标 270
    14.1 数据传输 270
    14.1.1 传输层的作用 270
    14.1.2 传输层的职责 271
    14.1.3 传输层协议 273
    14.1.4 传输控制协议(TCP) 274
    14.1.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74
    14.1.6 正确的应用程序使用正确的传输层协议 275
    14.2 TCP概述 276
    14.2.1 TCP功能 276
    14.2.2 TCP报头 277
    14.2.3 TCP报头字段 277
    14.2.4 使用TCP的应用程序 277
    14.3 UDP概述 278
    14.3.1 UDP功能 278
    14.3.2 UDP报头 278
    14.3.3 UDP报头字段 279
    14.3.4 使用UDP的应用程序 279
    14.4 端口号 280
    14.4.1 多个单独的通信 280
    14.4.2 套接字对 280
    14.4.3 端口号组 281
    14.4.4 netstat命令 282
    14.5 TCP通信过程 283
    14.5.1 TCP服务器过程 283
    14.5.2 TCP连接的建立 285
    14.5.3 会话终止 286
    14.5.4 TCP三次握手的分析 286
    14.6 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287
    14.6.1 TCP可靠性:确保按序交付 287
    14.6.2 TCP可靠性:数据丢失和重传 288
    14.6.3 TCP流量控制:窗口大小和确认 290
    14.6.4 TCP流量控制:优选段大小(MSS) 291
    14.6.5 TCP流量控制:避免拥塞 292
    14.7 UDP通信 292
    14.7.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 292
    14.7.2 UDP数据报重组 293
    14.7.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294
    14.7.4 UDP客户端进程 294
    14.8 总结 296
    复习题 298
    第15章 应用层 300
    学习目标 300
    15.1 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300
    15.1.1 应用层 300
    15.1.2 表示层和会话层 300
    15.1.3 TCP/IP应用层协议 301
    15.2 对等网络 302
    15.2.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302
    15.2.2 对等网络 303
    15.2.3 对等应用程序 304
    15.2.4 常见的对等应用程序 304
    15.3 Web和电子邮件协议 305
    15.3.1 超文本传输协议和超文本标记语言 305
    15.3.2 HTTP和HTTPS 307
    15.3.3 电子邮件协议 307
    15.3.4 SMTP、POP和IMAP 308
    15.4 IP编址服务 310
    15.4.1 域名服务 310
    15.4.2 DNS消息格式 311
    15.4.3 DNS分层 312
    15.4.4 nslookup命令 313
    15.4.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313
    15.4.6 DHCP工作原理 314
    15.5 文件共享服务 315
    15.5.1 文件传输协议 315
    15.5.2 服务器消息块 316
    15.6 总结 317
    复习题 318
    第16章 网络安全基础 321
    学习目标 321
    16.1 安全威胁和漏洞 321
    16.1.1 威胁类型 321
    16.1.2 漏洞分类 322
    16.1.3 物理安全 323
    16.2 网络攻击 324
    16.2.1 恶意软件的类型 324
    16.2.2 侦察攻击 324
    16.2.3 访问攻击 325
    16.2.4 拒绝服务攻击 327
    16.3 缓解网络攻击 328
    16.3.1 纵深防御方法 328
    16.3.2 保留备份 328
    16.3.3 升级、更新和补丁 329
    16.3.4 认证、授权和审计 329
    16.3.5 防火墙 330
    16.3.6 防火墙的类型 331
    16.3.7 终端安全 331
    16.4 设备安全 331
    16.4.1 思科AutoSecure 332
    16.4.2 密码 332
    16.4.3 其他的密码安全性 333
    16.4.4 启用SSH 334
    16.4.5 禁用未使用的服务 334
    16.5 总结 335
    复习题 336
    第17章 构建小型网络 338
    学习目标 338
    17.1 小型网络中的设备 338
    17.1.1 小型网络拓扑 338
    17.1.2 小型网络的设备选择 339
    17.1.3 小型网络的IP编址 339
    17.1.4 小型网络中的冗余 341
    17.1.5 流量管理 342
    17.2 小型网络应用程序和协议 342
    17.2.1 常见的应用程序 342
    17.2.2 常见的协议 343
    17.2.3 语音和视频应用程序 345
    17.3 扩展为大型网络 345
    17.3.1 小型网络的增长 345
    17.3.2 协议分析 346
    17.3.3 员工网络利用率 346
    17.4 验证连接 347
    17.4.1 通过ping验证连接 347
    17.4.2 扩展ping 349
    17.4.3 通过traceroute验证连接 350
    17.4.4 扩展traceroute 352
    17.4.5 网络基线 353
    17.5 主机和IOS命令 354
    17.5.1 Windows主机的IP配置 354
    17.5.2 Linux主机的IP配置 357
    17.5.3 macOS主机的IP配置 358
    17.5.4 arp命令 359
    17.5.5 常用show命令回顾 360
    17.5.6 show cdp neighbors命令 365
    17.5.7 show ip interface brief命令 366
    17.6 故障排除方法 366
    17.6.1 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 366
    17.6.2 解决还是上报 367
    17.6.3 debug命令 367
    17.6.4 terminal monitor命令 368
    17.7 故障排除场景 369
    17.7.1 双工操作和不匹配问题 370
    17.7.2 IOS设备的IP编址问题 370
    17.7.3 终端设备的IP编址问题 371
    17.7.4 默认网关问题 372
    17.7.5 排除DNS故障 373
    17.8 总结 374
    复习题 376
    附录 复习题答案 378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