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真实性”及其蜕变——人类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 汤文婧 著 艺术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汤文婧著著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汤文婧著著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12-01
    • 字数:207000
    • 页数:227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6602107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真实性"及其蜕变——人类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创作

    作  者:汤文婧 著
    定  价:59
    出 版 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页  数:24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602107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自人类开始使用各种手段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时,不论媒介是什么,真实性问题就已然随之诞生了,然而围绕真实性的讨论空间并没有能够随着表现手段或媒介的进步与发展而缩小,反而出现了更为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作品从其出现之时,就没能免于真实性的拷问,各种理论流派都依照不同的原则表达对真实的理解,努力呈现最为真实的本质。但是随着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日益成熟,学术界开始对这一问题本身进行质疑和反思,最终有关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将何去何从,正是本书所要表述的主旨。本书试着围绕真实性这一点,展开一条脉络,将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出摆脱真实性的困扰,并非倡导纪录片实践可以忽略真实性,而是指出,真实性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专享指导原则,不可因为一味追求真实性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含义。另外,在纪录片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应该将视线从呈现真实这一标准逐渐转移到其他null

    作者简介

    汤文靖,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在《电视研究》《新闻与写作》《中国记者》《新闻界》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主持的主要课题有教育部项目《民族纪录片研究》、国家民委项目《新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史研究》、北京市教改项目《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等。实践经验丰富,有100多部纪录片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入围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奖项。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真实性——纪录片和人类学共同面临的百年难题
    一、纪录片难以界定的本质属性:飘忽的真实性
    二、共同难题——真实性
    第二节“真实性”论述
    一、“真实性”的研究
    第三节纪录片、真实性与人类学:已有研究综述
    一、纪录片发展
    二、多学科视角下的真实话语
    三、影视人类学
    第二章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
    第一节客观真实——“真实”命题的诞生
    第二节感知真实——现实与虚假之争
    第三节创造真实——搬演与重构的现实戏剧
    第四节尊重与参与:交互关系的呈现
    一、尊重真实——让镜头说话
    二、参与真实——让·鲁什的共享模式
    第五节标准化真实——旁观的逻辑
    第六节后现代真实观——虚构的策略
    第七节小结:真实性母体下的纪录片历史
    第三章他山之石——人类学与民族志影像
    第一节真实素材的来源一田野工作与影像捕捉
    第二节人类学与民族志影像叙事
    一、整体论和纪录片的拍摄
    二、参与观察与参与电影
    三、主位、客位视角和纪录片创作
    第三节“旁观式观察”与“无镜头意识”
    第四节类比:民族志文本和民族志影像
    第五节小结:民族志影像表达的贡献
    第四章真实性困境: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质疑
    第一节写文化与表述危机
    第二节民族志撰写在后现代主义中的遭遇
    第三节影视人类学中的“表述危机”
    第四节后现代主义对影视人类学选题的批判
    第五节剖析与反思:中国纪录片人的实践
    一、“让画面自己表述”——《平衡》
    二、深描下的真实——《背篓电影院》《徽州》
    第六节小结:困境与出路
    第五章一场关于“真实性何为”的审判
    第一节无法预测的困境:关于复杂实践的论述
    第二节技术与方法论:“再现”与“搬演”
    第三节多重主体的声音一观众、拍摄者与镜头
    第四节实践中的真实性感悟一《高山人家》《茶叶之路》
    第五节非真实性的必然存在
    第六节小结:我们从未真实过
    第六章迈向未来:影视人类学的诗意与应用
    第一节诗意与美学的理念
    第二节多重可能性:纪录片与影视人类学的魅力
    第三节变革:应用与市场的介入
    第四节“观众导向”的变迁:社会技术发展下的观众视野
    第五节传统遗产的再发现:影视人类学的社会责任
    第七章结语
    第一节“真实性”命题会终结吗?
    第二节双保险机制:文本与影像
    第三节人类学的关怀与公共责任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