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及其前提批判 李爱龙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爱龙著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爱龙著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6-01
    • 字数:230000
    • 页数:27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20118594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天津人民出版社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及其前提批判

    作  者:李爱龙 著
    定  价:89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1185941
    主编推荐

    在政治哲学的理论图谱中,柏拉图为我们展现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想国”,罗尔斯则在“后传统形而上学”的语境中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将“多元民主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良序社会”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阐述了“良序社会”的基本原则,论证了“良序社会”的构成要件,指明了“良序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良序社会”构成了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拱心石,彰显出其政治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与时代价值。对于罗尔斯“良序社会”在理论与现实上的积极意义,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罗尔斯“良序社会”作出历史性、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研究,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丰富,而这样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罗尔斯“良序社会”的内在症结、外在限度以及未来指向,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内容简介

    在政治哲学的理论图谱中,怕拉图为我们展现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想国”,而罗尔斯则在“后传统形而上学”的语境中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将“多元民主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良序社会”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阐述了“良序社会”的基本原则,论证了“良序社会”的构成要件,指明了“良序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良序社会”构成了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拱心石,彰显出其政治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与时代价值。本书力图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罗尔斯“良序社会”作出历史性、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将“良序社会”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来考察并对其展开前提批判,以此来深入理解罗尔斯“良序社会”的逻辑前提、内在症结、外在限度以及可能的未来指向。

    作者简介

    李爱龙,哲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动态》《浙江社会科学》等国内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命政治的数字范式及逻辑趋向研究”(2020EKS00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18ZDA015),撰写并发表多篇阶段性成果,曾获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获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被推选参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精彩内容

    目录
    引言 历史唯物主义与“良序社会”
    一、“良序社会”的历史方位探析
    二、“良序社会”的政治哲学建构
    三、“良序社会”的双重维度透视
    第一章 “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罗尔斯“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理性多元论
    (二)国家中立性
    (三)财产所有的民主制
    二、诺奇克“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大力度优惠限度的国家”
    (二)持有正义
    (三)“乌托邦框架”
    三、简短的评论
    第二章 “良序社会”的“政治正义”之维
    一、核心概念:“合理性”
    (一)作为正确性标准的“合理性”
    (二)作为实践理性原则的“合理性”
    (三)作为道德人格能力的“合理性”
    二、论证基础:政治建构主义
    (一)道德实在论与道德建构主义
    (二)政治建构主义的目标:“重叠共识”
    (三)政治建构主义的运作机制
    三、基本价值:“良序社会”的政治理想
    (一)基于政治正义观念的可接受性
    (二)基于“重叠共识”的稳定性
    (三)基于实质性正义的合法性
    第三章 作为“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良序社会”
    一、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嬗变
    (一)道德对政治的僭越
    (二)政治的“去道德化”
    (三)道德与政治的和解
    二、“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完备性道德与权宜性政治之间
    (一)“道德理想”与“政治方案”的平衡
    (二)“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具体表现
    (三)“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 “良序社会”的“超越正义”之维
    一、各方代表与罗尔斯的理论对话
    (一)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家族内部之争”
    (二)桑德尔与罗尔斯的理想社会图景之争
    (三)马克思与罗尔斯的“社会解放”与“政治解放”之争
    二、“超越正义”的现实要求
    (一)“市场社会”:“公平市场”的外在边界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互惠合作的另类样态
    (三)“财产共和国”:“公共政治文化”的另一重面相
    三、“超越正义”的分配正义
    (一)生产劳动对分配问题的感性还原
    (二)“劳动权利”对雇佣劳动的现实批判
    (三)“劳动需要”对需要体系的价值规范
    第五章 “超越正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作为历史的内涵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概念的内涵逻辑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哲学表征
    (二)历史的内涵逻辑与“天才世界观”
    (三)《资本论》的“大写字母”的逻辑
    二、共产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表征
    (一)作为一种形上原则的共产主义
    (二)作为实际运动的共产主义
    (三)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
    三、存在方式的“哥白尼式革命”
    (一)古典经济学和生命政治学的双重视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跨越性批判
    (三)驯服资本逻辑与塑造理想主体的统一
    结语
    一、“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政治正义”与“超越正义”之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的当代形态与“良序社会”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