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 周星 等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周星 等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星 等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11-01
    • 字数:459000
    • 页数:36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3072720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

    作  者:周星 等 著
    定  价:179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页  数:364
    装  帧:平装
    ISBN:978703072720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主要阐述下一代互联网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新技术等,融基础理论和方法及作者的近期新科研成果为一体。理论部分首先从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及演进的角度诠释多路径传输、IPv6、MPTCP传输、NEAT等关键技术;其次从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视角,揭示4G/5G、WiFi、压缩频谱感知技术的内涵;详述各技术的背景、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实践部分则重点介绍近期新科研成果的实现,如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构建及多路径传输的具体应用、多址接入和压缩频谱感知等实战例子。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前言
    第1章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及体系结构1
    1.1为什么需要下一代互联网2
    1.1.1互联网IP的特点及其局限性3
    1.1.2IPv4和IPv6比较4
    1.1.3IPv6的凸显优势5
    1.2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与解决方案6
    1.2.1互联网发展的历程6
    1.2.2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
    1.3下一代互联网及体系结构11
    1.3.1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及特征11
    1.3.2国内外NGI网络发展与体系结构15
    1.3.3未来网络体系结构23
    1.4本章小结41
    参考文献41
    第2章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新技术43
    2.1多路径传输技术43
    2.2NorNet测试床平台新技术45
    2.2.1PlanetLab测试床平台45
    2.2.2NorNet Core/Edge测试床平台46
    2.3应用层NEAT技术51
    2.4SDN与OpenFlow52
    2.5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NFV55
    2.6物联网58
    2.6.1IoT定义58
    2.6.2体系结构59
    2.6.3物联网工作过程与相关技术62
    2.6.4物联网的应用场景64
    2.7网络安全与安全协议新技术65
    2.7.1安全架构体系的要素67
    2.7.2网络安全应遵循的原则68
    2.7.3NIST 800-53安全控制框架69
    2.8NGI展望与小结86
    2.8.1NGI展望86
    2.8.2小结87
    参考文献87
    第3章IPv6技术89
    3.1IPv6的主要标准与进展89
    3.1.1国际标准90
    3.1.2国内标准92
    3.2IPv6的组成结构94
    3.2.1表示方法94
    3.2.2报文内容95
    3.3IPv6地址类型96
    3.3.1单播地址96
    3.3.2组播地址97
    3.3.3任播地址97
    3.4IPv6使用协议98
    3.4.1地址配置协议98
    3.4.2路由协议99
    3.5IPv6过渡技术100
    3.6优势特点101
    3.7IPv6协议的安全102
    3.7.1IPv6协议相对IPv4协议变化102
    3.7.2IPv6协议安全改进103
    3.7.3IPv6网络中新的安全威胁104
    3.8移动IPv6107
    3.8.1移动IPv6主要作用107
    3.8.2移动IPv6和移动IPv4的主要区别109
    3.8.3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110
    3.96LoWPAN110
    3.10IPv6的应用113
    3.11本章小结114
    参考文献115
    第4章下一代互联网传输层的新技术116
    4.1SCTP协议118
    4.1.1SCTP体系结构118
    4.1.2SCTP连接119
    4.1.3SCTP特性120
    4.2CMT-SCTP协议122
    4.2.1CMT-SCTP协议短板及改进123
    4.2.2CMT-SCTP路径选择124
    4.2.3CMT-SCTP拥塞控制124
    4.2.4CMT-SCTP缓存管理125
    4.3MPTCP协议126
    4.3.1MPTCP技术概要128
    4.3.2MPTCP拥塞控制131
    4.4MPTCP多路径传输关键技术改进133
    4.4.1PCDC路径管理算法133
    4.4.2MPTCP缓存耗量模型的统计学构建法138
    4.4.3MPTCP多参数综合优化算法145
    4.4.4D-OLIA拥塞控制算法148
    4.5本章小结155
    参考文献156
    第5章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层NEAT技术158
    5.1NEAT协议与传统SocketAPI体系结构158
    5.1.1对可持续发展传输层的通用要求159
    5.1.2部署性161
    5.1.3可扩展性162
    5.1.4API的灵活性162
    5.1.5引导参数化163
    5.1.6可伸缩性164
    5.2NEAT体系结构的设计164
    5.2.1NEAT架构概述164
    5.2.2上层应用与NEAT系统167
    5.2.3NEAT架构设计原则169
    5.3NEAT的工作机制171
    5.3.1传统Socket API的结构与工作方式171
    5.3.2NEAT Application Support模块173
    5.3.3NEAT User Module组成与工作方式173
    5.4NEAT协议的优势及实践案例175
    5.4.1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示例176
    5.4.2一个改进应用程序安全性的示例176
    5.4.3一个使用中间件的应用程序示例177
    5.4.4一个使用NEAT代理的例子178
    5.4.5移植应用程序到NEAT178
    5.4.6Happy Eyeballs:一个轻量级的运输选择机制180
    5.5本章小结181
    参考文献181
    第6章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183
    6.1移动通信技术183
    6.1.13G接入技术183
    6.1.24G接入技术190
    6.1.35G接入技术192
    6.2WiFi接入技术205
    6.3卫星接入技术209
    6.4多网络接入技术212
    6.5本章小结214
    参考文献214
    第7章多址接入技术215
    7.1交织多址接入217
    7.1.1ESE算法219
    7.1.2IIC算法220
    7.2稀疏码分多址接入224
    7.2.1SCMA上行系统224
    7.2.2SCMA下行系统225
    7.2.3SCMA码本设计226
    7.2.4SCMA因子图227
    7.2.5MPA算法228
    7.3多用户共享接入229
    7.3.1MUSA系统229
    7.3.2MMSE-SIC检测231
    7.4图样分割多址接入233
    7.4.1PDMA上行系统233
    7.4.2PDMA下行系统237
    7.5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238
    7.5.1PDNOMA下行系统238
    7.5.2PDNOMA上行系统240
    7.5.3PDNOMA与IDMA相结合241
    7.6本章小结244
    参考文献244
    第8章压缩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248
    8.1感知技术发展概述248
    8.2压缩频谱感知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249
    8.2.1基于压缩感知频谱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249
    8.2.2基于MWC的宽带频谱压缩感知研究现状及评价251
    8.2.3压缩感知理论基础252
    8.3基于SwSOMP重构的MWC宽带频谱感知技术258
    8.3.1MWC系统原理259
    8.3.2基于CTF方法的支撑集恢复267
    8.3.3基于SwSOMP的MWC频谱感知方法268
    8.4基于信号稀疏度和噪声估计的MWC宽带频谱感知算法研究271
    8.4.1引言271
    8.4.2数据预处理273
    8.4.3稀疏度估计278
    8.4.4很优支撑邻域选择279
    8.4.5ABRMB算法框架及算法描述280
    8.5小结和工作展望282
    8.5.1小结282
    8.5.2工作展望283
    参考文献283
    第9章新技术实践篇290
    9.1多路径传输系统平台搭建实践篇290
    9.1.1多路径传输协议局域网测试平台设计290
    9.1.2多路径传输协议国际测试床设计技术291
    9.1.3MPTCP关键技术实践294
    9.1.4小结315
    9.2多路径传输系统应用实践篇315
    9.2.1基于IPv6+MPTCP技术的视频直播系统的结构316
    9.2.2涉及的关键技术319
    9.2.3性能测试与分析328
    9.2.4小结331
    9.3多址接入技术实践篇331
    9.3.1IDMA系统333
    9.3.2PDNOMA系统334
    9.3.3PDNOMA+IDMA系统336
    9.3.4小结338
    9.4压缩频谱感知技术实践篇338
    9.4.1基于SOMP和SwSOMP在不同条件下对信号支撑集恢复的性能评价338
    9.4.2ABRMB性能提升框架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342
    9.4.3小结348
    9.5本章小结348
    参考文献349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