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走向批判诗学 理论与实践 赵勇 著 吴子林 编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赵勇著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勇著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10-01
    • 字数:308000
    • 页数:34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785122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走向批判诗学 理论与实践

    作  者:赵勇 著 吴子林 编
    定  价:98
    出 版 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页  数:348
    装  帧:精装
    ISBN:978751785122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上辑理论篇”中,已大体隐含着所谓“走向批判诗学”的内在理路:作者从阿多诺的“论笔体”和“内在批评”出发,途经萨特的大众观,然后进入中国学院批评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困境之中,最终在拓展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方面做文章,在走向“批判诗学”话语方面寻方案。尽管还不是思考的全部,但通过这五章内容的呈现,我觉得我已经勾连起了“批判诗学”的大致走向和初步构想。本书“下辑实践篇”则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相关考察。

    作者简介

    赵勇(1963—),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文学与时代的精神状况》《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等十余部。

    精彩内容

    目录
    上辑 理论篇
    第一章 作为“论笔”的文学批评
    ——从阿多诺的“论笔体”说起
    第一节 必也正名乎:为何用“论笔”对译“Essay”
    第二节 从哲学到文学批评:阿多诺所谓“论笔体”
    第三节 从随笔到“论笔”:文学批评的文体革命
    第二章 作为方法的文学批评
    ——阿多诺“内在批评”试解读
    第一节 Kritik、criticism语词考
    第二节 内在批评诞生的历史语
    第三节 内在批评的致思路径与操作方法
    第三章 征服读者群
    ——《什么是文学?》中的大众观一
    第一节 “我们有读者,但无读者群”出场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大众的新型关系
    第四章 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
    ——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
    第一节 守成与斗争:“审美中心论”的成因
    第二节 审美之常与文学之变:文化诗学话语的困境
    第三节 “审美/非审美”矛盾论:文化诗学的一种拓展
    第五章 走向一种批判诗学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化诗学
    第一节 “审美中心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走向批判诗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三节 在“文学介入”与“艺术自主”之间
    下辑 实践篇
    第六章 文学活动的转型与文学公共性的消失
    ——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何谓公共性
    第二节 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三节 文学公共性的消失
    第四节 何处寻找公共性
    第七章 在大众阵营与精英集团之间
    ——路遥“经典化”的外部考察
    第一节 大众阵营或读者要素:网民发声与数据说话
    第二节 精英集团或文学史要素:冷遇景观与善待迹象
    第三节 民选经典或民间经典化:路遥其人其作的绿色通道
    第八章 在《讲话》与种种“讲话”之间
    ——也说赵树理与《讲话》的貌合神离
    第一节 到群众中去:赵树理对《讲话》的深度落实
    第二节 不想写和写不出:赵树理对《讲话》的过度反应
    第三节 写什么和怎么写:赵树理对种种“讲话”的无所适从
    第九章 知识分子的底线意识或聂致远的书生气
    ——重读《活着之上)》
    第一节 令人纠结的底线
    第二节 单向度的书生气
    第十章 批评进城与学术还乡
    ——张柠的学术之路与批评之旅
    第一节 潜伏与出击:在媒体派、作协派与学院派之间
    第二节 赋魅与祛魅:在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
    第三节 自传民族志:在乡村经验与城市经历之间
    第四节 学院逻辑与媒体表达:在学术性与文学性之间
    附录 访谈篇
    对话与融合:德国批判理论之思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之探
    一、在文学和社会之间
    二、当代中国视野下的文化研究
    三、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解读与视角
    一、“奥斯威辛之后”命题与小题大做
    二、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观照中国问题赵树理精神与说真话的勇气
    一、“西马”视角与赵树理的价值
    二、可说性文本与症候阅读
    三、长镜头、日常性与赵树理的幽灵
    诗学:开端、意图与方法
    一、批判诗学的开端
    二、批判诗学的意图与方法
    三、批判诗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