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寓意的逻辑 爱伦·坡小说研究 于雷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于雷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于雷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70000
    • 页数:30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133408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寓意的逻辑 爱伦·坡小说研究

    作  者:于雷 著
    定  价:78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页  数:308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133408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常为爱伦坡小说研究者忽略的语义逻辑问题,在确定了坡的小说逻辑诗学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别围绕“文学与控制论”、“视差与表层阅读”、“文类能量与进化”、“语言游戏与语义增殖”、“新媒介与秘密写作”、“文学与仪式”以及“双重束缚与替身结构”等七个层面对坡的小说加以重新阐释,凸显其寓意赖以发生的逻辑机制。它着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控制论的稳态与反馈机制如何与文学叙述进程的认知操控产生内在契合?基于“视差”所引发的认知进程如何服务于阅读阐释学?文类进化过程中的话语“外爆”和“内爆”如何成为推动文类基因发生突变的能量?文学作品中的游戏话语如何转化为叙事学模型?文学秘密写作如何对新媒介的发展作出不乏想象力的技术诗学回应?文学如何呈现人类学的仪式性关注且受到那一关注的反向诗学影响?“双重束缚理论”如何从精神分裂研究领域映射“替身文学”的审美发生机制,与此同时又是如何凭籍巴赫金式的镜null

    作者简介

    于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外“中青年很好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带头人,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哈佛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在学术刊物发表代表作30余篇;目前研究领域为19世纪美国文学、文类演进与媒介技术关系史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坡的小说诗学:三个逻辑之争12
    第一节 主题与效果之争13
    第二节 逻辑与直觉之争18
    第三节 “名”与“物”之争21
    第四节 建构坡的诗学“突现论”26
    第二章 文学与控制论:基于坡的小说考察29
    第一节 从控制论到小说批评30
    第二节 诗性直觉与“自我修正”35
    第三节 “神的建构”与“反馈回路”38
    第四节 情节 偏离与“逆向反馈”44
    第五节 “顺向反馈”的诗学启示49
    第六节 “自创生”与“元文学故事”53
    第三章 视差与表层阅读:从坡到齐泽克59
    第一节 “视差罅隙”的表层逻辑60
    第二节 文学文化的“表层转向”63
    第三节 “表层”与“深层”的辩证关联67
    第四节 表层阅读的学理依据72
    第五节 表层阅读的批评实践75
    第四章 厄舍屋的倒塌:坡与“德国风”83
    第一节 “德国风”:走向内爆的文类演进84
    第二节 《疯癫之约》:从言语行为到拟像先置89
    第三节 文类能量:戏仿与内爆94
    第四节 文类进化与电子媒介98
    第五章 “游戏之外的事物”:坡与游戏108
    第一节 博弈游戏的叙事学模型109
    第二节 “梅伊策尔的自动象棋机”113
    第三节 游戏规则与“语言游戏”116
    第六章 催眠·电报·秘密写作:坡与新媒介123
    第一节 作为诗学的催眠125
    第二节 电报通信与秘密写作135
    第三节 新媒介、信息论与文化焦虑142
    第七章 “红死魔”、化装舞会与文学仪式148
    第一节 化装舞会与仪式理论149
    第二节 《红死魔化装舞会》批评的仪式缺位155
    第三节 《红死魔化装舞会》的仪式属性165
    第四节 从“化装舞会大赛”到“伦敦塔”171
    第八章 “双重束缚理论”与坡的替身小说176
    第一节 替身逻辑:从“双重束缚”到艺术创造177
    第二节 人物替身:从精神分裂到诗学隐喻180
    第三节 隐性进程:从人物替身到结构替身188
    结语200
    参考文献208
    附录一各章 英文摘要(English Chapter Abstracts)226
    附录二鲍勃·迪伦、仪式性与口头文学
    ——也谈坡与迪伦233
    附录三当代国际爱伦·坡研究的“视觉维度”
    ——兼评《坡与视觉艺术》256
    附录四世界文学中的“替身”现象268
    后记289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