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第4卷 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张祥龙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张祥龙 著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9-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祥龙 著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9-1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2
    • 页数:518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017901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第4卷 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作  者:张祥龙 著
    定  价:120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页  数:53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179010
    主编推荐

    在本书中,张祥龙教授探讨了儒家心学的起源。从印度教、印度佛教到孔孟,最后到阳明及其后学。以现象学为解释视角,追根溯源地探讨了心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讲稿汇总之一,是第四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作者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作者简介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家与孝》等。译作:《致死的疾病》(与他人合译)、《精神的婚恋》。

    精彩内容

    目录
    开篇辞
    第一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一):古代印度的正统心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吠陀》和《奥义书》中的心学
    第三节 《瑜伽经》:修心之法
    第二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二):印度佛教心学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唯心证悟
    第二节 唯识学的基本主张和来源
    第三节 阿赖耶识的原时间性和转识成智
    第三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三):禅宗和本心意识的当代理解(威廉·詹姆士)
    第一节 禅宗
    第二节 什么是本心?如何识本心?
    ——詹姆士的解说:显潜意识的边缘交汇
    第四讲 华夏心学:《周易》和道家心学
    第一节 《周易》提供的心学土壤
    第二节 老庄心学
    第五讲 北宋心学
    第一节 周敦颐
    第二节 程颢
    第三节 谢良佐
    第六讲 南剑三先生和陈白沙
    第一节 杨时
    第二节 罗从彦
    第三节 李侗
    第四节 陈白沙
    第七讲 王阳明的人生与开悟经验
    第一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一):出生至贬谪贵阳
    第二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二):复起、平叛和晚年学说的确立
    第八讲 王阳明生平特点分析
    第一节 王阳明的家庭与亲人
    第二节 王阳明的个性和身体
    第三节 王阳明为学行教的阶段
    第四节 王阳明悟道的特点
    第九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一)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要义:吾性自足,吾心即理
    第二节 知行合一于心体诚现时
    第十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二):现象学阐释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要害:对象与价值的共生
    第二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一):胡塞尔的视野
    第三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二):舍勒的新解
    第四节 对象/价值、知/行的合与分
    第五节 《五经臆说》残篇如何佐证龙场之悟和“知行合一”?
    第十一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一):“致良知”的含义及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第一节 “致良知”之义
    第二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第十二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二)
    第一节 新视野中的“致良知”之义:回到生命情境时晕中的原发意向构造
    第二节 致良知之法的得与失
    第三节 致良知与禅宗的悟得心体的比较
    第十三讲 “四句教”和阳明学中的弱普遍主义倾向
    第一节 王阳明的哲理新贡献
    第二节 “四句教”的出现
    第三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一)
    第四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二)
    第五节 王阳明学说中的普遍主义向度
    第十四讲 阳明后学的分流
    第一节 “四无”与“四有”:钱德洪致良知的工夫论
    第二节 王龙溪的“良知见在”说
    第三节 对王龙溪良知见在说的批评
    第十五讲 罗近溪以赤子之心致良知:宋明心学的又一高峰
    第一节 王心斋的安身立本、日用是道学说
    第二节 罗近溪的生平和悟道
    第三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一):孝悌慈的人生依据与《周易》解证
    第四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二):赤子之心
    第五节 对罗近溪学说的总评
    结语
    主要引用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