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6版 尹莉芳,张娜 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尹莉芳,张娜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尹莉芳,张娜著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00:00:00
    • 版次:6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8-01
    • 字数:838000
    • 页数:449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733238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6版

    作  者:尹莉芳,张娜 编
    定  价:86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页  数:464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733238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根据药学学科的发展要求,同时根据近期新的前沿技术(新冠药物、纳米技术、单抗等生物药)进行充实与更新,本教材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本版教材融入思政元素和知识链接,自觉地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作者简介

    尹莉芳,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缓释智能制剂及关键功能性辅料开发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药科大学兴药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或者参编教材10余部。长期致力于口服缓控释制剂、纳米给药制剂相关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项目等数十项,完成数十个品种申报,获得30余个临床批件或者生产批件。以通讯作者在ACS Nano、Advanced Science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一、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药剂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三、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
    第三节 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一、研究内容和进展
    二、新技术和新方法
    第二章 药物的跨膜转运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
    二、生物膜的性质
    第二节 药物跨膜转运途径及机制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三、膜动转运
    四、药物膜转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药物转运体
    一、药物转运体的转运机制
    二、药物转运体的分类
    三、药物转运体的分布
    四、药物转运体的多态性
    五、药物转运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六、研究药物转运体及转运体功能的实验方法
    第三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药物因素
    三、剂型与制剂因素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基本理论
    二、BCS与口服药物制剂设计
    三、BCS的其他应用
    第四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一、制剂学研究方法
    二、生物膜转运体细跑模型
    三、体外吸收实验
    四、在体动物实验
    五、整体动物实验
    六、口服药物吸收的预测模型
    第四章 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
    一、注射部位与吸收途径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第二节 肺部给药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二、药物肺部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三、肺部给药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皮肤给药
    一、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
    二、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
    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四、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鼻腔给药
    一、鼻腔的结构与生理
    二、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三、鼻黏膜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口腔黏膜给药
    一、口腔黏膜的结构与生理
    二、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的途径及影响
    三、口腔黏膜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直肠给药与阴道给药
    一、直肠给药
    第七节 眼部给药
    一、眼的结构与生理
    二、药物眼部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三、眼部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 耳部给药
    一、耳的结构与生理
    二、药物耳部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三、耳部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药物的分布
    第一节 概述
    一、组织分布与药效
    二、组织分布与化学结构
    三、药物蓄积与药效
    四、药物的体内分布与生物膜
    五、表观分布容积
    第二节 影响分布的因素
    一、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三、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四、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
    一、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
    二、药物从血液向淋巴液的转运
    三、药物从组织液向淋巴液的转运
    四、药物从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
    第四节 药物的脑分布
    一、脑脊液
    三、药物由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
    四、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
    第五节 药物在红细胞内的分布
    一、红细胞的组成与特性
    二、药物的红细胞转运
    第六节 药物的胎儿内分布
    一、胎儿的血液循环与胎盘构造
    二、胎盘的药物转运
    三、胎儿体内的药物分布
    第七节 药物的脂肪组织分布
    第八节 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制剂设计
    一、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处置
    二、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
    三、微粒给药系统的制剂设计
    四、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评价
    第六章 药物的代谢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代谢的定义
    二、首过效应
    三、肝提取率和肝清除率
    四、药物代谢的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I相代谢
    一、氧化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水解反应
    第三节 药物的相代谢
    一、葡糖醛酸结合反应
    二、碳基结合反应
    三、甲基化结合反应
    四、乙酰基结合反应
    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第四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剂型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五节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一、体外法
    二、体内法
    第六节 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一、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二、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第七章 药物的排泄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重吸收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
    四、肾清除率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二、肝肠循环
    第三节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一、药物从乳汁排泄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