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民俗研究十讲 (美)张举文 著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张举文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2-08-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举文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2-08-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8-01
    • 页数:29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021088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民俗研究十讲

    作  者:(美)张举文 著
    定  价:96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页  数:30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210881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为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教材,突出学科理论和方法,涵盖近期新的研究成果。除了介绍民俗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民间叙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等基本知识外,本书还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例如“民俗认同”概念、“过渡礼仪”模式、民俗田野伦理、“非遗”影视记录的技术与伦理、性别民俗与身体民俗、儿童民俗、互联网民俗、数字民俗、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承等,这是其他民俗学概论性作品未曾论及的新领域。较之国内外已有的民俗学教材,本书更加注重时事的变化和新观念的形成,展现出民俗学对于时事生活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的关注。

    作者简介

    张举文,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兼职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博士,现为美国威涞大学东亚研究教授、美国西部民俗学会会长、美国民俗学会会士。研究方向包括民俗认同、过渡礼仪、民间叙事、民俗影视、中国民俗和民间生活、跨国民俗事象等。在以上领域发表论文和译文百余篇,出版中文译著《过渡礼仪》《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等,英译中文著作《葬书》《夷俗记》等,英文编译《神缘奇爱:二十一世纪中国童话》《民间记忆中的瘟疫》《龙女与其他林兰童话》等,以及英文专著《当代中国口头传统》。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讲 民俗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民俗功能
    一、民俗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民俗功能
    第二讲 民俗认同:民俗学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
    一、民俗认同与民族认同
    二、民俗认同概念的迫切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民俗认同
    四、超越民俗学科的意识形态范式转换
    第三讲 文化自愈机制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文化自愈机制
    二、文化自愈机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实践
    第四讲 过渡礼仪与日常生活中认同的构建与维系
    一、过渡礼仪模式与应用
    二、过渡礼仪与人生礼仪
    第五讲 民俗研究的基础:“田野”概念与伦理原则
    一、从意识形态范式角度对“田野”概念的反思
    二、对“非遗”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第六讲 民间叙事:母题·类型·生活信仰
    一、民俗中没有母题,只有象征
    二、作为民俗类型的童话及其生活信仰
    三、民间故事的吸收与传播:历史地理方法的发展
    第七讲 谚语研究方法探索:以有关老年的谚语为例
    一、中国谚语搜集与研究状况
    二、谚语“姜还是老的辣”的演变及其反映出的老年观念
    三、谚语体现的人生观:以老年谚语为例
    第八讲 民俗影视记录:从概念到实践的学科新日常
    一、概念与分类
    二、理论与方法
    三、记录与实践
    第九讲 亟待发展的研究领域:儿童民俗·身体与性别民俗·互联网民俗
    一、儿童民俗
    二、身体民俗与性别民俗
    三、数字时代的互联网民俗
    第十讲 全球化时代的散居民民俗与亚民俗研究
    一、散居民民俗:传统的传承与变异以及第三文化
    二、全球化时代的“人研究人”
    附录 常用民俗学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