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杨柏岭,张泉泉 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2-01
    • 字数:435000
    • 页数:27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1205363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作  者:杨柏岭,张泉泉 编
    定  价:56
    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312053634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系“普通高校文化与传播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侧重从文化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素养方面构建“文化与传播”的知识体系。除“绪论”“结语”外,全书共分五编十五讲,以文化的逻辑结构为主线,以时间轴为内在线索选择具体话题,汲取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理论,注重地域特色,从不同维度对研究框架进行延伸拓展,形成了“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审美文化与艺术传播”“地方文化与民俗传播”五大版块。聚焦“文化”与“传播”两个关键词,探寻二者的内在联系,将中外文化对照并融合文化理论与传播理论,以文化视野观照传播活动,以传播视角聚焦文化现象,以历史眼光分析媒介发展。本书适用于作为各类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其他专业的通识类教材,以及对文化与传播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杨柏岭,二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词学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艺与文化。张泉泉,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媒介文化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程多项。

    精彩内容

    目录
    总序
    绪论 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形上之思
    一、人的媒介与媒介的人:以人的传播实践为本的文化理念
    二、媒介技术与文化:思想被赋以轻快特质的路径
    三、媒介形式与传播内容:“内容为王”的践行策略
    四、媒介社会与文化共生:传播话语权的选择与建构
    编 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
    引言 中西物质文化的技术元素
    讲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传播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传播的仪式观与科技传播的理论启示
    第二节 四大发明传播主体的圈层节点及文化认同
    一、科技传播的“多元主体”及圈层节点
    二、四大发明的提出者及文化认同
    第三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与符号隐喻
    一、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
    二、四大发明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表达
    第四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一、信息传播与有效沟通
    二、教育输送与知识普及
    三、商业繁盛与文化发展
    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通
    五、政治教化与文化统一
    第二讲 工业革命:西方近代技术传播的观念变革
    第一节 起源:另一种角度的“李约瑟之谜”
    第二节 历程:从科学启蒙到技术创新
    一、从改变历史的眺望说起
    二、笛卡儿与科学方法论
    三、牛顿与机械论的确立
    第三节 本质:飞跃“马尔萨斯陷阱”的技术革命
    一、瓦特的双重贡献
    二、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动力革命
    第四节 启示: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化
    第三讲 智媒时代:人类现代认知迭代的技术升级
    第一节 “第三次浪潮”冲击“后工业社会”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 万物皆媒的数字化生存

    第二编 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
    引言 中西制度文化的伦理指向
    第四讲 “教化”传播:中华礼乐制度及孔子文化传播实践
    第一节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教化”传播的制度保障及旨趣
    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二、传播渠道的基本格局
    三、传播方法的类型体系
    四、传播效果的新民目标
    第二节 好学、修德与弘道:传播主体的身份界定
    一、敏而好学、温故知新:传播者的知识素养
    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传播者的道德修养意识
    三、人能弘道,言传身教:传播者的媒介意识
    第三节 游说、教学、修书与雅言:人之延伸的媒介品质
    第四节 播知育德:成.人之美的传播内容
    一、言必有中的意图传播
    二、知德并举的品质传播
    三、尽善尽美的人格传播
    第五节 循循然善诱人:直面受众的传播方式
    一、述而不作:秉承传统的文化劝服
    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传播态度
    三、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沟通之道
    四、不失人亦不失言:举一反三的交流之法
    第五讲 “净化”传播:西方宗教制度及主体德性二元结构
    第一节 仪式中的美德:“净化”传播的宗教底色及伦理指向
    一、“净化”传播的仪式规则
    二、“净化”传播的多维内涵
    三、“净化”传播的二元人性
    第二节 “狮身人面”像的灵与肉冲突:信息主体生命体征的文化象征
    第三节 “万物尺度”的人与神属性:信息主体话语权利的角色启示
    第四节 “灵魂说”的善恶对立结构:信息主体德性内涵的多维建构
    第五节 “说谎悖论”的诚与伪之辩:信息主体真诚义务的社会责任
    第六讲 制度交流:中华文化演进、传播及世界秩序重塑
    第一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一、时空格局:源远流长,东西辉映
    二、对外传播:如银泻地,立体传播
    三、吸收转化:内核外缘,相得益彰
    四、交流效应:回馈扬厉,青胜于蓝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历程
    一、从“忧器”到“变器”:物质层面的变革
    二、从“忧法”到“变法”:制度层面的改革
    三、从“忧民”到“变道”:思想层面的革新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价值
    一、文明交流,实现文化振兴的新主张
    二、文明对话,破解优选问题的新责任
    三、文明承传,重塑世界秩序的新认同

    第三编 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
    引言 中西精神文化的传播智慧
    第七讲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传播观念的哲学根基
    第一节 “天人本无二”之“道”论:“信息”的本体意涵
    一、“天人合一”观念的“道”论
    二、“道”之信息的哲学依据
    三、信息之“道”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俯仰天地间”之“人”论:传一受者的道德自觉
    一、“究天人之际”的“传一受”互动身份
    二、“通古今之变”的“道一人”一体角色
    三、“成一家之言”的“知一行”合一意识
    第三节 “易以道阴阳”之“象”论:“媒介”的民族特征
    一、“为阳语阴,媒介事”:媒介的关系哲学
    二、“阴阳天道,象之成”:媒介的象数思维
    三、“易有四象,所以示”:媒介的体悟功能
    第八讲 天人相分:西方古代传播学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二元对立思维的理念论:信息存在的本体依据
    一、“我的道”:“两个世界”的信息存在论
    二、“我的理”:“双重真理”的信息本质论
    三、“我的话”:“二元标准(话语)”的信息信仰论
    第二节 物质与精神的二重性:“世界如何成为可能”的媒介学思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