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
作 者:方朝晖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1日
页 数:0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0135823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是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之一。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作者站在儒家立场,对未来中国现代性图景进行了全方位思考。从多元现代性视野入手,探讨了儒学与法治、民主、市民社会以及未来中国文化理想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其中借鉴了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试图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现代性适合于走一条伦理本位、文化精英主导、治人而非治法的道路,而不能机械照搬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西方现代性模式;儒家夷夏之辨、王霸之辨思想对于重铸中国文化的优选理想、确立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仍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方朝晖,安徽省枞阳县人,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多年从事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研究,对于现代中国学术在西学冲击下丧失“学统”的困境与出路,如何正确看待“中学”与“西学”之关系,如何处理儒学与现代性之关系,未来中华文明的方向等问题,思考尤多。其中涉及对现代中国学术滥用西方概念和照搬西方学科历史后果的清算,也涉及如何从文化心理基础出发研究儒学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土壤,以及中国社会在自我整合方式、核心价值和文化理想等方面不同于西方的特点,等等。发表论著近300万字。
要求,身份高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身份低的工人们可以批评工厂以前的状态,他们认为上级应当以身作则在下属中培养同情、尊重和关爱等,指责上级缺乏这些品质为“不义”、“自私”、“没人性”、“粗鲁”及“野蛮”。
日本社会的身份正义,意味着一种特殊的个人与单位间情感联结的建立,它保证了个人对所在集体的归属感。正是这种联系、这种归属感,导致了公司时间优于私人时间,人们不顾正常作息时间工作,假期工作也是普遍现象……所有这些得到的回报就是:额外收入、年收入增长、永不辞退,等等。但是不能说现代日本的高生产率来自于高工资。日本工人的工资并不算高,其投入之多令西方_人震惊。这些表明,在日本公司企业中,“文化”扮演着重要作用:低收入差别,阶级差别模糊,对工作时间的态度特别,强调身份而不是权利正义或者二者不分null
序(陈明)
前言
导论重铸中国文化的优选理想――从夷夏之辨看
第1章 从多元现代性到中国现代性
从文明冲突论说起
现代性是多元的?
奇特的东亚现代性
追问中国现代性
第2章 文化模式、文化心理与礼治
文化理论的启示
中国文化的关系本位特征
礼是关系本位下有效的制度安排
为什么不是“自由”?
从“礼”看儒学对中国现代性的意义
第3章 儒学与民主关系再思考
现代新儒家的民主思想
民主的历史文化基础
从东亚文化的特征看民主
重思儒学与民主
第4章 王霸之辨、行业自治与儒学
《左传》中的史学传统
正名与行业自治
行业自治与理性化的历史
行业自治与性善论
行业自治与今日王道
第5章 市民社会与现代儒学使命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对20世纪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反思
市民社会的兴起对儒学的挑战
第6章 文化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之争
背景:影响深远的文化进化论
文化相对论的主要观点
对文化相对论的批评:新进化论的启示
附录走出历史迷雾,重铸中国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