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陈晓明 编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3-01
    • 字数:648000
    • 页数:72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132903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作  者:陈晓明 编
    定  价:159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页  数:724
    装  帧:精装
    ISBN:978730132903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的现代文化转型或许本来也会像西方进入现代的历史进程一样,有一个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伴随始终;但进人现代的中国社会一直受现实的紧急需要支配,来不及自我张扬和想象抒情,它更需要强劲有力的表现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运动。 本书把现实主义的理论批评作为一条主线,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走过的艰难道路,揭示其建构与冲突、激进与转折、变异与多元的整个过程。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的文学批评严格地自身,只能在现实主义给定的界线里舞蹈;也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文学批评被深深印上自己的历史印记。所有现实的渴求、重负、挣脱,都与此有关,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仿佛是为现实承担和规划。如此之文学批评史,就不只是政治的肯定与否定可以简单论定的,它激烈而悲怆,粗陋且复杂,执着却多变——它始终行进在中国的大地上。本书试图揭示这样的道理:不管是以现实主义之名,还是要挣脱现实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当代文学批评开辟的是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曲折与激变的道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变异
    第一章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确立
    一 现代批评传统的继承与改变:冯雪峰、茅盾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周扬
    三 现实主义的异端:胡风的理论批评及其被批判
    四 《文艺报》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批判运动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内在建构
    一 现实主义广阔道路与开放的可能性
    二 围绕赵树理方向的文学批评
    三 围绕《创业史》《红旗谱》《青春之歌》的文学批评活动
    四 关于革命历史叙事、民族形式的探讨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学理化与政治化
    一 关于“人性论”的论争
    二 关于美学大讨论
    三 关于典型性与形象思维
    四 姚文元代表的政治激进化批评
    第四章 诗化的政治与政治的诗化
    一 共和国抒情诗的塑造:关于贺敬之诗歌的评论
    二 诗的现实与激情:关于郭小川诗歌的评论
    三 诗的情感与形式:关于闻捷、李瑛诗歌的评论
    四 诗的格律问题的讨论:诗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五章 恢复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
    一 “拨乱反正”的批评家:冯牧、陈荒煤、张光年、周扬
    二 “保卫马克思”阵营:林默涵、郑伯农、程代熙、陆梅林
    三 现实主义的坚守:朱寨、张炯、曾镇南、顾骧、刘锡诚、蔡葵
    四 当代文学学科的建制:北大与多所高校的当代文学学科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化
    一 新的美学原则:1980年代美学热与学理重建
    二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建设:钱中文、童庆炳
    三 新现实主义的批评:雷达、何西来等
    四 《当代文艺思潮》《当代文艺探索》等批评刊物
    第七章 批评的个性化与审美的能动性
    一 审美的反思:变革中崛起的新一代
    二 开创新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再出发
    三 未完成的现代主义批评
    第八章 新的美学原则与诗歌批评的更新
    一 体现“新的美学原则”的新诗潮批评
    二 兼重历史意识和实验精神的“先锋诗歌”批评
    三 学院派诗歌批评与诗人批评
    四 1990年代以来的诗歌论争:叙事性、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
    第九章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
    一 “重写文学史”与“人文精神讨论”
    二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引介和批评
    三 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先锋派文学批评
    四 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格局
    第十章 女性批评
    一 参照系:1950-1970年代
    二 “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学批评”
    三 “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四 “女性文学热”及其后
    第十一章 当代台港文学批评历程
    一 台湾地区文学批评:从光复到1950年代
    二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批评
    三 乡土文学运动中的文学批评及其流变
    四 台湾地区文学批评的多重脉络
    五 1950-1970年代的香港文学批评
    六 从文学香港到香港文学——1980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学批评
    第十二章 美国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一 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夏志清、李欧梵
    二 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
    三 张隆溪、奚密、张英进、刘剑梅
    四 刘禾、张旭东、唐小兵、刘康、王斑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