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预售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 著 社科 文轩网
  • 【预售】预计到货时间:2022年05月05日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陈嘉映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嘉映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0
    • 页数:312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4774113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作  者:陈嘉映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页  数:31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7741139
    主编推荐

    哲学家陈嘉映先生新近思考力作。陈老师精研现象学、语言哲学,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并最终通达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那个古老的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如何生活?”本书正是陈老师结合当今时代,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通达这一哲学之问的近期新力作。 ★ AI时代,我们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今天科学一往无前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人存在的意义,作为长期关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哲学家,陈老师在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视角:从感觉开始,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如何认识自我,“我该怎样生活”,本书是送给今天有道路没方向一代的一味清醒剂。今天的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今天的一代,从小无不处于竞争的环境中,我们的人生道路变多了,却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在今天这个有道路没方向的时代,null

    内容简介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有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 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

    作者简介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价值的理由》《走出专享真理观》《从感觉开始》等,编著有《<存在与时间>读本》,编译有《维特根斯坦读本》,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中的语言学》《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

    精彩内容

    目录
    导 论 论理词 两分不是分类 知的两分 感知举例 理知举例 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两分都只开了个头 狐狸会推理吗? 第一章  视觉及其他:五官之觉(上) 感觉等词语跟外文词不一一对应 视觉的优先地位 认知语汇多半是视觉语汇 看达乎事物本身 whatness和thatness 听觉 味觉 嗅觉,兼谈意识研究 第二章  触觉/身体知觉:五官之觉(下) 多种多样的触觉 客观、旁观 视角问题 亲密、切身 人分视觉型和触觉型 认知与反应,以及艺术 用手摸是主动探究 感觉到疼痛,疼痛才存在 对象的独立存在vs感知它它才存在 “外部世界问题” 存在与实在 眼睛不感知自身 检查自己的眼睛,兼及贝克莱 手确定对象时也在感知自身 Zuhandenheit 第三章  统觉及其他 不限于特定感官的感觉 笼统的感觉 预感、感觉与意义、判断 因果感知 时间感知、记忆 你怎么知道她是你妈妈? 一个与所有问题 第四章  感觉与料理论 感知的生理机制 生理学里没有感觉 机制探究是希腊兴趣 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直接感到和间接感到 在最有意义的地方看 种种看错 分析与周边环境 感觉的生理机制理论 vs感觉与料理论 生理学之为机制理论 形而上学:把哲学混同于科学理论 第五章  闻知与他心 闻知 闻知的源头 语言能否传达感知? 感受不同于甲虫 我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感受 需要自己先有感受,然后连着他那个人了解他的感受 你我感到的是同样的酸吗? 描述感受与表达感受 第六章  语言之为理知与感知的交汇处 对应与成形 语词给出所是 语词是感知与理知的交汇 反心理主义 维特根斯坦的“语词体验” 贝多芬的形象 语词形象 象 语词形象与语义条件有相似之处 第七章  推知 语言使得推理成为可能 一般事实 系统的形式化程度高低不一 语义推理和数学推理各有千秋 狐狸会推理吗? 感知是整体的,推论是分步骤的 美元与密码,以及用法 abcdef转写成“我看到那儿有一个黑斑”不是翻译 理解数学公式 经验理解与专业领域内的理解 感性—知性—理性 无感的推理 外部之知与内部之知 第八章  感-知与感受 西方认识论的兴趣在知而不在感 确定性 公共性 感本身就是知 预感与反应 感受 第九章  系统理知 怎样推论出地体是圆的? 系统理知——以几何学为例 系统知识 vs当用之知 理知时代 哲人 理知时代落幕 第十章  认知世界与认知自我 “认识你自己” 你的认识是你的一部分 不能单从视觉来思考自我认知 触觉进路 认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 自我认知作为主题 自我认知天然正确? 自欺 自我屏蔽 自我认知是痛苦的 面具 自我建设 第十一章  自知与信心 自我认知作为自我的一部分 两类认知 禀赋 信心和决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