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二版) 陈瑞华著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陈瑞华著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21-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瑞华著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21-12-01 00:00:00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12-01
    • 字数:408000
    • 页数:498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975745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二版)

    作  者:陈瑞华著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1日
    页  数:498
    装  帧:精装
    ISBN:9787519757458
    主编推荐

    作者近年来对刑事辩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发表了几篇相关的学术文章。其中,《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提出了将有效辩护理论引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思路;《论协同性辩护理论》是一篇重新思考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的文章,是对原有的“独立辩护人理论”的理论回应和进一步发展;《刑事辩护制度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是一篇制度回顾性的文章,梳理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脉络;《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是一篇反思我国辩护律师职业伦理问题的文章,提出了从“双中心模式”走向“单一中心模式”的理论思路。为使读者了解新的理论变化,获得新的学术灵感,作者将这四篇文章全都编入本书之中,以确保这部著作及时吸收刑事辩护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陈瑞华教授近年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结合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缺席审判制度、值班律师制度等法律新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并增添了部分章节以展示作者的近期新的相关研究,篇章结构安排合理妥当,内容清晰明确。本书虽然研究理念问题,但行文通俗易懂,结合刑事辩护实践中的大量疑难问题展开,读来备受启发,不仅适合刑事辩护领域的律师、法官等阅读,也适合法学院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优选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检察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曾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企业合规等领域。著有《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著作。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部分  基本理论章 刑事辩护的理论挑战一、刑事辩护的旧理论与新问题 / 005二、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 007三、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 012四、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 016五、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 019六、辩护制度发展的理念支撑 / 023第二章 刑事辩护制度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一、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简要回顾 / 029二、律师定位: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走向“法律代理人” / 033三、律师参与空间:从“法庭辩护”走向“全流程辩护” / 040四、辩护主体:从“有权辩护”走向“有权获得律师帮助” / 046五、辩护效果:从“获得律师帮助”走向“获得有效辩护” / 050六、辩护权保障:“司法救济”与“法律风险防控”的强化 / 056七、结论 / 061第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一、独立辩护人理论的提出 / 067二、德国的“独立司法机关”理论 / 071三、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 075四、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 080五、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 089六、以委托人授权和信任为基础的独立辩护 / 094第四章 有效辩护理论一、有效辩护问题的提出 / 099二、美国的无效辩护制度 / 101三、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理论贡献 / 107四、中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 113五、我国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的可能性 / 120六、有效辩护视野下的辩护制度 / 123第五章 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一、案例的引入 / 127二、什么是有效辩护 / 131三、无效辩护的要素和后果 / 136四、有效辩护的实现 / 143第六章 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一、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难题 / 151二、忠诚义务的多重含义 / 153三、忠诚义务的基本依据 / 158四、忠诚义务的边界 / 167五、忠诚义务的实现 / 176第七章 协同性辩护理论一、引言 / 185二、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提出 / 189三、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正当性 / 195四、对若干质疑的澄清 / 202五、协同性辩护理论的实现 / 209六、结论 / 214第八章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一、问题的提出 / 217二、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 / 222三、“单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 232四、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模式的转型 / 241第二部分  辩护形态论第九章 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一、问题的提出 / 249二、刑事辩护的“五形态分类法” / 252三、审判前的辩护形态 / 260四、“五形态分类法”的局限性 / 265五、辩护形态分类理论的完善 / 273第十章 刑事诉讼中的量刑辩护一、量刑辩护的出现 / 281二、量刑辩护的性质 / 285三、量刑辩护的独特方式 / 291四、既存情节与后发情节 / 296五、认真地对待量刑辩护 / 299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辩护(上)一、程序性辩护的出现 / 305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 307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 312四、程序性辩护的目的 / 325五、程序性辩护的两种模式 / 328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辩护(下)一、律师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难题 / 335二、案例的引入 / 337三、程序性辩护的独特方式 / 344四、程序性辩护的制度困境 / 351五、律师界对程序性辩护的探索 / 359六、制度夹缝中的程序性辩护 / 367第三部分  辩护保障论第十三章 审判前程序中辩护权的救济问题一、辩护权救济问题的提出 / 373二、2013年以后的“会见难”问题 / 375三、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 378四、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 382第十四章 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一、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问题的提出 / 389二、“会见权”的重新定位 / 391三、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提出 / 395四、确立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正当性 / 398五、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实现 / 403六、作为辩护权行使者的被告人 / 407第十五章 被告人的阅卷权一、从律师阅卷权到被告人阅卷权 / 411二、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性 / 414三、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 421四、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与阅卷权 / 425五、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 429第十六章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三种模式一、律师调查取证的难题 / 435二、自行调查模式 / 438三、申请调查模式 / 446四、委托调查模式 / 453五、律师调查取证的发展方向 / 463第十七章 辩护律师说服法官的方式一、说服法官的难题 / 467二、诉权控制模式 / 469三、裁判权控制模式 / 473四、诉权影响裁判权的模式 / 478五、辩护权实现的大力度优惠程序保障 / 488六、律师说服法官的方式 / 496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