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整理澳门教育史料的部分成果。全书共分七章, 除绪论和结语外, 另选录重要资料作附录。首章概述1940年代澳门中小学校的情况, 第二章是广州沦陷前后内地学校迁往澳门的情形和这些学校的发展, 第三章是义学和失学儿童的教养, 第四章是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 第五章是抗战时期教师与学生的救济, 第六章是中华教育会的文教事业, 第七章是1940年代澳门国语运动的推展。1940—1950年是一个别具意义的十年, 这个时期接续着抗日战争, 从抗战到迎来胜利, 然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时局动荡, 政局变化, 澳门教育事业的发展亦经历着起伏, 以上各章的选题正是要反映该时期澳门教育发展的各个面向, 并同时展现华人私立学校教育的发展。本书大null
郑振伟,男,原籍广东普宁,1963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文学士(1986)、哲学硕士(1992)、哲学博士(1999),澳洲南昆士兰大学教育学硕士(2004)。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1990年转职香港岭南学院,从事行政及研究工作,期间曾任《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现代中文文学学报》、《岭南学报》(新)等学报执行编辑,2001年应聘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现职副教授兼副院长,除文学研究外,近年亦涉猎澳门教育史研究。编有《澳门教育史论文集》(第二辑)、《邝秉仁先生与澳门教育》、《当代作家专论》、《女性与文学一一女性主义文学靠前研讨会论文集》等专集。个人专著有《1940年代的澳门教育》、《道家与现代教育》(第二作者)、《阅读新视角――现代诗.金庸?张爱玲》、《道家诗学》、《意识?神话?诗学――文本批评的寻索》、《中文文学拾论》、《郑振铎前期文学思想》等,另有单篇论文发表于各地学报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