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共犯界限论 刘斯凡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斯凡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11-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斯凡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11-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1-01
    • 字数:230000.0
    • 页数:264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6530228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共犯界限论

    作  者:刘斯凡 著
    定  价:26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页  数:26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530228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共犯界限包括分工分类法下的界限和作用分类法下的界限,它是共犯理论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刘斯凡编著的《共犯界限论》结合我国立法,次全面系统地对共犯的界限问题进行了研究。《共犯界限论》从共犯体系入手,评析了单一正犯体系和二元参与体系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共犯体系,重新界定了共犯处罚根据的基本内涵;随之对大陆法系的对以犯罪支配理论为代表的诸多学说的利弊展开探讨,提出了区分正犯和共犯基本标准;之后对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剖析,对“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进行了全新诠释;很后以现有立法模式为前提,以对因果流程的支配为基础,对我国的共犯界限理论进行了重构。

    作者简介

        1977年4月生,湖北天门人。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任教。发表论文十余篇。

    精彩内容

        第三,二元参与体系很终还是回归到单一的正犯体系。
         首先,不得不承认,二元参与体系确实存在繁琐的问题,但这并非二元参与体系所专享,单一正犯体系也有同样的问题。区分的问题不论是哪一个阶段完成,其繁琐程度都是一样的。二元参与体系和单一正犯体系若要在量刑上达到同样的效果,必然存在同样的思考过程,只不过前者存在正犯和共犯的区分,后者不存在而已。而且,不典型的教唆犯和帮助犯的区分困难只是一种例外,以例外来认定原则性标准的错误,在逻辑上难以让人信服。
         其次,所谓的正犯概念造成处罚的漏洞,是对的正犯概念的误解。现在的的正犯概念,已经不是当初以亲手实现构成要件行为作为标准的过时概念。正犯概念产生之初,忽略了单独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差别,想要将单独犯罪null

    目录
    引言
    章 共犯的体系
      节 单一正犯体系和二元参与体系
        一、单一正犯体系的基本观点
        二、二元参与体系的基本立场
        三、两种共犯体系的优劣分析
      第二节 我国立法采取的共犯体系
        一、对不同学说的评析
        二、对我国正犯体系的思考
    第二章 共犯的处罚根据
      节 德、日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不同学说
        一、责任共犯论(Schuldteilnahmetheorie)
        二、不法共犯论(LInrechtsteilnahmetheorie)
        三、惹起说(Verursachungstheorie)
      第二节 我国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不同学说
        一、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为基准的理论
        二、依据德、日学者的观点提出的学说
      第三节 共犯处罚根据的重新建构
        一、对共犯处罚根据的实质理解
        二、我国刑法上的共犯处罚根据
    第三章 分工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基本理论
      节 客观理论(Die Objekfive Theofie)
        一、形式客观理论(Die formell-objektive Theorie)
        二、实质客观理论(Die materiall-Objektive Theorie)
        三、对客观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 主观理论
        一、故意理论(Die Dolustheorien)
        二、利益理论(Die Interessentheorie)
        三、对主观理论的检讨
      第三节 折中理论
        一、实质的实行行为理论
        二、犯罪支配理论(Tatherrschaftslehre)
        三、对折中理论的分析
      第四节 正犯与共犯区分标准再整理
        一、确立正犯的标准
        二、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第四章 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基本理论
      节 主犯的范围
        一、首要分子和主犯的关系
        二、主犯范围的认定
      第二节 从犯的范围
        一、确定从犯范围的不同学说
        二、从犯范围的确立
      第三节 胁从犯的范围
        一、胁从犯是否是独立的法定共犯人之争
        二、胁从犯范围的划定
    第五章 共犯界限理论的再整理
      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一、不同共同犯罪人分类方法的特点
        二、我国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第二节 现有立法模式下共犯界限理论的重构
        一、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的界限
        二、分工分类法下共犯的界限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