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兰荣杰 著作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兰荣杰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兰荣杰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字数:261000
    • 页数:25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121975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作  者:兰荣杰 著作
    定  价:35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页  数:257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1219751
    主编推荐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内容简介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中的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则与案件类型、法官习惯、绩效考核、法院传统乃至刑庭规模等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直接相关,并现实地影响到被告人的程序待遇以至实体利益。

    作者简介

    兰荣杰,1980年生于四川,先后于四川大学、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法律科学博士(S.J.D.)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读
    章 超越理论模式之惑:回归中国实践的刑事审判模式
    节 中国刑事审判模式理论:一个简单的学术史梳理
    第二节 面向中国实践的审判模式:回归实证研究

    第二章 “对抗判定”模式:庭审中心主义
    节 “对抗判定”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对抗判定”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对抗判定”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对抗判定”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三章 “阅卷核实”模式:案卷中心主义
    节 “阅卷核实”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阅卷核实”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阅卷核实”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阅卷核实”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 “初断审批”模式:司法行政化
    节 “初断审批”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初断审批”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初断审批”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初断审批”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五章 基于繁简分流的选择性适用:中国刑事审判的未来模式
    节 作为理想类型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回归诉讼元模式:以“对抗判定”模式为基础构建中国刑事审判
    第三节 为书面审理正名:以“阅卷核实”模式改造简易程序
    第四节 “抓大放小”:走向节制的“初断审批”模式

    余论 1979-2012:刑事审判制度两次大修的脉络及其局限
    节 通过审判程序发现真相的能力逐渐提升
    第二节 为减轻法官负担而提升审判效率
    第三节 通过人性化措施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第四节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局限

    附录:访谈笔录摘要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