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牧区的抉择 王婧 著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王婧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婧 著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字数:205000.0
    • 页数:21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617037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牧区的抉择

    作  者:王婧 著 著
    定  价:55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页  数:21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17037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呼伦贝尔堪称“中国很后一片大草原”,但是90年代以来,草原环境问题频发,草原生态治理迫在眉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或许更存在于游人和诗人的情怀中,草原牧区可能有另一番图景。《牧区的抉择——内蒙古一个旗的案例研究》作者王婧先后四次深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以详实的案例调查来反映当下牧区正经历着靠前的环境压力。作者强调,草原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病症”,草原环境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牧区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这一关键时期,如不及时进行调整,草原很可能陷入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困境之中。牧区何去何从,今日之抉择必将深刻地影响着牧区的未来。

    作者简介

    王婧,1985年生,江西井冈山人。2013年获得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移民村落与草场变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地区生态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等,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精彩内容

    目录

    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与“游牧”相关的地方性知识
    (二)草原环境问题的原因阐释
    (三)草原管理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四本书篇章结构
    第二章“逐水草而居”:1949年前的区域生态
    一生态环境与人口特征
    (一)气候特征
    (二)三大草原区类
    (三)主要的自然灾害
    (四)人口特征
    二传统游牧机制
    (一)“大游牧”的迁徙模式
    (二)四季轮牧的演变
    (三)分群放牧技术
    三游牧社会组织与生态适应
    (一)“古列延”和“阿寅勒”
    (二)清代的游牧组织
    四政策变迁下的草原生态
    (一)清末之前:两者并存,各位主副
    (二)清末以来:农耕制胜,生态退化
    第三章“对自然的规训”:牧区农耕化形成
    一农区制度的引入与草原生态变迁
    (一)民主改革时期的政策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体制与政策
    (三)草畜承包制度
    二农垦的进驻与成长
    (一)农垦的相关背景
    (二)“大起大落”创农业
    (三)“筑室返耕”办牧业
    三农耕民族的草原利用与观念
    (一)人口变化图与移民分类
    (二)农耕民族的草原利用方式
    (三)农耕思维与游牧思维的差异
    四牧民定居轮牧的形成
    (一)人民公社时期传统游牧的延续
    (二)90年代以来的定居轮牧
    (三)牧民生态观念的延续和转变
    第四章“对资源的汲取”:牧区市场化进程
    一牧区的市场化进程与生态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试行期
    (二)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三)牧区市场化的双重特征
    二社会情境中的“利益群体”
    (一)地方政府的转变
    (二)内陆企业的转移
    三外来者的经济活动与理性特征
    (一)草原上的“屯子”
    (二)破坏草原的几种经济行为
    (三)外来者经济理性特征
    四牧民生计市场化与观念转变
    (一)生计活动的市场化
    (二)经济理性差异与牧民分化
    (三)传统地方社区的瓦解过程
    第五章“对生态的重塑”:草原生态治理的困境
    一国家视角下的生态治理
    (一)生态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生态治理的机构设置
    (三)国家治理的某些特征
    二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
    (一)难奏效的“草畜平衡”
    (二)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三)被建构的“生态移民”
    (四)低效率的“植树种草”
    三地方性知识的消解
    (一)相关的地方性知识
    (二)专业技术群体与地方性知识排斥
    (三)生态精英的退却、断层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一外来影响因素之一:农耕文化的冲击
    (一)农耕与游牧的系统比较
    (二)农耕浸润游牧及其生态后果
    二外来影响因素之二:现代性的扩张
    三本书的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