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古今与跨界 陈建华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陈建华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建华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8-01
    • 字数:409000.0
    • 页数:393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909750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今与跨界

    作  者:陈建华 著
    定  价:48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页  数:393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9097504
    主编推荐

    《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十八篇论文,发表于书刊杂志,尚未结集的,收在这里,藉以反映笔者陈建华近年来的研究兴趣。分几个类目,所谓古今,其实视域未逸出中国,跨界也是立足于文学,以语言诠释学为基础,与文学以外的研究领域寻找对话的可能,其间含有把文化视为人文整体的意思,零零碎碎仿佛在从事一种文化史的建构。对于自己的求学过程以前写过一些回顾文字,这里不必重复,大约觉得这个论文集有点像橱窗陈列,因此不妨对各类文章在学理上的来龙去脉做点交待,必要时讨论些问题,或许能借此识别自己探索的路标而有利于日后努力的方向。

    内容简介

    《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收入十八篇论文,涉及文学史、诠释学、观念史、翻译史、印刷传播、视觉文化、电影等领域,反映了作者近十年来不拘古今、跨学科文学文化的研究兴趣与轨迹。这些文章表明了作者治学的基本理念:秉持人文精神与文化整体的观念,在具体历史脉络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中进行个案研究,运用考证手段与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于文学文本的感知象征系统做精研细读,并跨越学科局限,运用各种人文理论切入靠前汉学而提出新见,力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台湾地区中研院文哲所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1992)、《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李欧梵口述、陈建华访录,1995)、《“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2000)、《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2006)、《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2007)、《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2009)、《红颜祸水——倾国倾城的美丽谎言》(与李思涯合著)(2010)、《雕笼与火乌(三十年集)》(2011),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另有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2 0 O 1)、 《陈建华诗选》(2006)、《乱世萨克斯风》(2009)等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自序

    明代文学
    明初政治与吴中诗歌的感伤情调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试论晚明文学“现代性”――杜丽娘“游园惊梦”新解

    “革命”话语与翻译理论
    世界革命语境中的中国“革命”
    孙中山何时自称“革命党”?――早期思想地图与“革命”指涉的勘探
    辛亥,死活都要“革命”

    文学都市与报刊文化
    元末东南沿海城市文化特征初探
    岂止“消闲”――周瘦鹃与一九二O年代上海文学公共空间
    “一生低首紫罗兰”――周瘦鹃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
    章秋柳:都市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新闻传播与文化政治
    拿破仑“三戴绿头巾”――民国初期都市传播文化的女权与民主倾向
    陈冷:民国时期新闻职业与自由独立之精神

    文学与视像现代性
    欲的凝视――《金瓶梅词话》的叙述方法、视觉与性别
    凝视与窥视――李渔《夏宜楼》与明清视觉文化
    电影与脑: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以周瘦鹃《红颜知己》为中心

    语言、诗学与诠释学
    朱熹“淫诗”说――诗学诠释的“哥白尼革命”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九十年代中国“语言转向”和全球化

    附录
    追求真理,毋变初衷――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读后
    文学与文化研究――访谈李欧梵先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