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非洲现代史(上、下卷) 李安山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安山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安山著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01 00:00:00
    • 版次:1
    • 字数:1320000
    • 页数:1484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21425784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江苏人民出版社

    非洲现代史(上、下卷)

    作  者:李安山 著
    定  价:368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页  数:1484
    装  帧:精装
    ISBN:9787214257840
    主编推荐

    "《非洲现代史》为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非洲研究近期新力作,以时间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全面探讨了非洲人民追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民族建构和文化复兴的奋斗历程。李安山教授具有靠前研究视野,广引中外数百种文献,力图用史实说话,改变中国读者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同时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强调了非洲在历史发展上的自主性。 本书一是开创性地系统研究非洲现代历史,填补了中国学术界非洲现代史研究的空白,能够对今后中国的非洲史研究形成典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二是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非洲大陆求稳定、谋发展的趋势和进行自主性改革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非洲地区及非洲人民的了解和认识,更全面地了解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满足广大民众对非洲历史的兴趣。三是为中非合作发展提供借鉴、为中非交往提供知识参照系,21世纪是中非合作发展的世纪,中非将携手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null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非洲研究专家李安山教授从中国视角观察和分析非洲现代历史的两卷本著作。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现代非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部分“政治”着重探讨非洲政治。讨论非洲国家早期面对西方渗透时的警觉和相对应的自主改革运动后,分别论述了殖民主义统治与民族独立运动的轨迹、独立后的政治发展、民主化进程和北非变局,很后描述了从泛非运动的开始到非洲统一组织的创立到演变为非洲联盟的非洲一体化历史进程。第二部分“经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从近代埃及、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改革开始,揭示了非洲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分析了殖民统治下非洲的“虚拟现代化”问题,阐述了非洲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揭示了外部因素对非洲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文化”主要分析非洲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进步和面临的困难。非洲的人文社科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在殖民统治时期却被故意忽略、遗忘或篡改,独null

    作者简介

    李安山,北京大学教授,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9—11卷)靠前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等多项学术职务。学术兴趣主要包括非洲历史、中国对非政策、殖民主义和非殖民化、华侨华人史、比较民族主义等方面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过《殖民主义统治与农村社会反抗》(1999)、《非洲华侨华人史》(2000)、British Rule and Rural Protest in Southern Ghana(New York,2002)、《非洲民族主义研究》(2004)、A 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Africa to 1911 (New York, 2012)、《非洲梦:探索现代化之路》(2013)、《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2013)、《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2019)等中、英文著作。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绪  论 一、“现代化”理论、世界历史与非洲/002 (一)“现代化”理论出笼的背景及其实用性/002 (二)非洲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关联/005 (三)“现代化”理论在非洲:学理与实践的谬误/006 (四)战后对非洲的关注/010 二、非洲文明:被人遗忘的历史/012 (一)历史学家的谬误/013 (二)人类起源:非洲的优势/015 (三)非洲文明:历史的见证/016 (四)欧洲人对非洲文明的钦羡/019 三、被称为“奴隶”的非洲人对世界历史的贡献/021 (一)威廉斯论点:有关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贡献的辩论/022 (二)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的作用/023 (三)奴隶贸易对非洲发展的影响/028 四、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废除/030 (一)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争论/031 (二)废奴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033 (三)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建立/036 (四)美国的废奴运动与利比里亚的建立/039 部分 政治 章  历史的自觉:非洲早期发展与改革 一、萨米尔•阿明的错误与非洲面临的变局/046 (一)北部非洲的变局/046 (二)南部非洲的动荡/048 (三)东部非洲的转手/050 (四)西部非洲的变革/051 二、中部非洲的刚果:姆本巴• 恩津加及其开放政策/052 (一)刚果王国的起源与扩张/053 (二)刚果王国与葡萄牙的早期关系/055 (三)开放门户政策及其后果/056 三、奥约帝国的兴起与改革/057 (一)奥约的扩张与帝国的形成/057 (二)奥约王权的神圣性/059 (三)奥约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改革/062 四、阿散蒂帝国与“克瓦多革命” /066 (一)阿散蒂的起源/066 (二)帝国王权的演变与巩固/070 (三)“克瓦多革命”:改革与意义/076 (四)英国的渗透与新的危机/081 五、未成功的早期改革尝试/084 (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084 (二)马达加斯加的“前工业化”努力/086 (三)非洲国家早期改革的特点/089 (四)早期改革失败的原因/090 (五)双方军事力量的严重失衡/091 六、埃塞俄比亚的成功改革/092 (一)埃塞俄比亚的古代文明/092 (二)特沃德罗斯二世的早期改革/095 (三)孟尼利克二世的持续改革与阿杜瓦之战/099 (四)埃塞俄比亚改革的历史意义/103 第二章  殖民主义统治与非殖民化进程 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原因/110 (一)非洲的瓜分:“一件荒诞不经的咄咄怪事”? /110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110 (三)欧洲发展与蚕食非洲的因果关系/111 二、非洲噩梦的开始:殖民瓜分/112 (一)殖民瓜分的预备阶段/112 (二)殖民瓜分进程的加速/114 (三)瓜分非洲的方式与直接后果/117 三、殖民统治的方式/118 (一)分而治之/119 (二)间接统治/120 (三)直接统治/124 四、非殖民化———民族独立运动的历程/125 (一)民族主义的自发肇始阶段(1880—1919年) /127 (二)民族主义的聚集力量阶段(1919—1935年) /129 (三)民族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1935—1960年) /133 (四)民族主义的重新考验阶段(1960年以后) /145 第三章  独立后的非洲政治:曲折与前行 一、非洲政治与国际局势的关联:苏伊士运河事件/151 (一)1954年协定与“苏伊士集团”的失败/151 (二)苏伊士运河事件的过程/152 (三)英国失败的原因解释/154 (四)两个历史逻辑/157 二、政治变迁与制度选择/159 (一)与狼共舞———两个阵营的对立与选择/160 (二)从分权到集权/162 (三)葡萄牙殖民地的独立/165 (四)南非“班图斯坦”的建立/167 (五)90年代的民主化与南部非洲的解放/169 三、军事政变与军人干政/172 (一)非洲军队的性质/172 (二)军人干政的现实/173 (三)军人干政的原因/179 (四)军人干政的影响/182 四、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184 (一)热点问题频繁/185 (二)直接干涉:以卢蒙巴被害事件为例/187 (三)间接干涉: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190 五、非洲的政治变迁:成就与问题/192 (一)非洲地区一体化/193 (二)人权事业的推进/194 (三)相对稳定的边界/196 (四)良政与治理/197 (五)非政府组织/201 (六)人口与健康/203 六、小结/204 第四章  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互动 一、对非洲民主化理论的理解/208 (一)民主制度的概念/208 (二)政党制度与政治动员/210 (三)民主化进程与军队干预/213 (四)非洲民主化的运作/214 二、国家建构:殖民遗产与整合类型/216 (一)殖民遗产的负面清单/216 (二)国家与国家权力/218 (三)国家建构的三种形式/220 (四)非洲民主化与政体类型/220 三、非洲民主化与国家建构的悖论/224 (一)民主化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24 (二)民主化与地方民族利益之关系/225 (三)民主化与民族冲突之关系/226 (四)新闻自由与民族问题之关系/226 (五)多党制与民族一体化之关系/227 (六)民主化与国家建构之关系/228 四、非洲民主的典范与尝试/228 (一)毛里求斯———权力分享机制的典范/229 (二)博茨瓦纳———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232 (三)肯尼亚的民主尝试/236 (四)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的新宪法与民族矛盾/241 五、小结/243 第五章  北非剧变:既非“之春”,亦非“革命” 一、突尼斯与“茉莉花革命” /248 (一)从《1857年基本公约》到《1861年宪法》/249 (二)从布尔吉巴到本•阿里/251 (三)阿里统治时期的突尼斯/253 (四)“茉莉花革命”的始末/256 二、从埃及的“七月革命”到“1•25革命” /259 (一)“七月革命”与纳赛尔主义/259 (二)从戴维营会谈到萨达特被刺/262 (三)穆巴拉克的政绩与失误/266 (四)从“受够了”运动到“1•25革命”/271 (五)审判的戏剧性与“革命”的尴尬结局/275 三、利比亚的“2•17革命” /277 (一)9•1革命:从君主制到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78 (二)从反对强权到妥协于强权/282 (三)“2•17革命”与北约的入侵/285 (四)北约推翻卡扎菲的原因/288 四、小结/291 第六章  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 一、非洲一体化:经久不衰的主题/297 (一)从阿杜瓦战役到泛非大会/298 (二)从“非洲统一”的口号到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299 (三)非洲统一组织:任务与贡献/303 (四)非洲统一组织:一体化的努力/305 二、非洲联盟:一体化新阶段/308 (一)非洲联盟的诞生与基础/308 (二)非洲联盟的机制与原则/311 (三)自由贸易区的实现/312 三、非洲次区域一体化的加快/313 (一)一体化进展迅速的东非共同体/316 (二)充满活力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318 (三)不断推进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320 (四)进展缓慢的北部非洲一体化/320 (五)整合过程中的中部非洲/322 四、共享价值观战略与非洲一体化/324 (一)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提出/324 (二)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构想与内容/326 (三)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战略与实践/330 (四)实现非洲共享价值观的挑战/332 五、小结/337 第二部分 经济 第七章  张力与韧性:困境中的非洲经济 一、奴隶贸易与地区经济变化/346 (一)贸易商道的变更/348 (二)贸易重心的转移/349 (三)西非沿海城镇的兴起/351 二、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早期经济扩张/352 (一)塞内冈比亚地区/352 (二)阿散蒂地区和尼日尔三角洲地区/354 (三)北非与东非海岸地区/355 (四)几内亚湾与塞内加尔内陆地区/358 (五)东非沿海与西印度洋诸岛/361 三、欧洲商人的渗透与阻力/363 (一)推动经济渗透的三项科技成果/363 (二)“合法贸易”带来的变化/366 (三)欧商进入非洲的三重社会阻力/369 四、贾贾国王与棕榈油垄断的转移权/372 (一)超经济手段的频繁使用/372 (二)尼日尔河三角洲商业模式的转变/374 (三)贾贾之崛起:棕榈油贸易权的争夺/377 (四)贾贾之驱逐:英国的超经济强制/379 五、黄金海岸可可农的主观能动性/382 (一)可可的引进、种植与贸易扩展/382 (二)殖民政府的作用/384 (三)可可农的努力:购买土地与可可禁卖/386 六、小结/390 第八章  非洲“现代化的虚拟起步” 一、从奴隶贸易到“合法贸易”的转变/397 (一)奴隶贸易与“合法贸易”的关系/397 (二)“合法贸易”中的火器输入/399 (三)西非的欧洲“新边疆人”/402 二、不平等关系的制度化/404 (一)殖民话语与殖民经济的关系/405 (二)不等价交换与对本土工业的摧毁/406 (三)殖民主义与非工业化/408 三、单一作物制的引进与确立/409 (一)殖民宗主国需求的满足/411 (二)殖民政府对单一经济的政策/412 (三)当地的自然条件/413 (四)单一经济制的后果/416 四、三种经济区域与城市化/417 (一)沿海地区:贸易重点/418 (二)单一经济产品生产区/418 (三)粮食作物生产区/419 (四)城市化的因素/420 五、殖民地开发与福利法案/421 (一)1929年的“殖民地开发法”/421 (二)1940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25 (三)1945年的“殖民地开发和福利法”/428 (四)殖民地开发公司与海外粮食公司/432 (五)殖民地开发和福利诸法与殖民统治的关系/436 六、畸形的“现代化”因素/437 (一)被扭曲的农业/437 (二)基础设施的建设/438 (三)教育及其他因素/440 七、小结/443 第九章  非洲经济发展:波折与探索 一、独立初期的困境与模仿/448 (一)独立时期的经济状况/448 (二)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450 (三)赌局如何———科特迪瓦的“奇迹”/452 (四)模仿社会主义制度/455 (五)乌贾马———坦桑尼亚的社会主义尝试/457 二、工业化、城市化与单一作物/460 (一)作为首要目标的工业化/460 (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464 (三)单一经济作物的格局/467 三、农业发展的严重滞后/470 (一)土地问题的不公正/470 (二)忽视农业的现象及其后果/472 (三)农副产品的比重/474 (四)长期困扰的粮食问题/476 四、非洲自主意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阻击/479 (一)拉各斯行动计划:被扼杀的纲领/479 (二)结构调整计划:国际金融机构的干预/483 (三)结构调整计划的破坏作用/485 (四)几内亚:结构调整计划的负面案例/489 (五)毛里求斯:另辟蹊径的成功案例/491 (六)结构调整计划的评估与《替代框架》的补救/494 五、小结/499 第十章  非洲“失语综合征”:西方的援助 一、国际援助的西方典型/505 (一)英国援助:从殖民地开发肇始/506 (二)法国援助:从“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 /510 (三)美国援助:为冷战和霸权服务的工具/515 (四)日本援助:西方的另类? /522 二、国际援助:质疑与批判/529 (一)老一辈的质疑/530 (二)两部重要著作的批判/531 (三)20世纪90年代的批判潮/532 (四)威廉•伊斯特利的否定/533 (五)丹比萨•莫约等非洲学者的鞭挞/534 (六)中国学者的关注/537 三、有关西方援助的数量统计/540 (一)西方援助与非洲的依附性/540 (二)非洲联盟与经合组织的不同数据/541 (三)坦桑尼亚接受的援助/543 四、西方援助的目的与效益/545 (一)援助目的的宣示/545 (二)援助标准的制定/547 (三)援助的经济条件/551 (四)援助的政治与社会条件/553 五、小结/556 第十一章  “向东看”:非洲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合作 一、新型经济体的出现/562 (一)金砖国家(BRICS) /563 (二)新兴经济体:不同的名称/564 (三)新型经济体:相似的特点/566 (四)美好平等的世界愿景/567 二、非洲与巴西的发展合作/568 (一)“被大西洋分隔的兄弟”/568 (二)非洲与巴西的合作进展/571 (三)非洲与巴西的合作机制/575 三、非洲与印度的发展合作/577 (一)早期交往与移民历史/577 (二)非洲与印度的经贸合作/580 (三)印非高峰论坛及后续行动/583 四、非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合作/585 (一)非洲与俄罗斯的发展合作/585 (二)非洲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合作(以科威特为例) /585 (三)非洲与亚洲国家的发展合作(以印度尼西亚为例) /587 五、非洲与中国的发展合作/587 (一)互相支持的历史/587 (二)平等相待的理念/591 (三)互利双赢的目的/593 (四)自主发展的原则/595 (五)非洲国家的评价/596 六、从坦赞铁路到蒙内铁路的技术转移/600 (一)坦赞铁路:技术援助/601 (二)知识共享:从政治团结到经济合作/603 (三)华为公司:电信业的技术转移/607 (四)蒙内铁路:中国路桥公司的技术转移/610 (五)中非教育合作/612 (六)中非发展合作中的技术转移/614 七、小结/615 第十二章  从“无望的大陆”到“非洲崛起” 一、非洲在崛起:研究与判断/621 (一)麦肯锡的结论:狮子在前行/621 (二)《经济学家》的道歉———从“无望”到“崛起”/624 (三)非洲人的看法:乐观与信心/625 二、非洲经济现实:发展与成就/628 (一)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628 (二)制造业的贡献/630 (三)多元化的趋势/631 (四)非洲大经济体尼日利亚/633 (五)非油气国家的发展/636 三、非洲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637 (一)政治局势相对稳定/637 (二)基础设施的积极推进/639 (三)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641 (四)非洲地区一体化/643 (五)国际发展合作的积极推进/645 四、非洲经济发展的潜力/647 (一)自主自强的指导思想/647 (二)蜂拥而至的海外投资/649 (三)非洲发展的潜力无限/651 五、非洲经济的问题与困难/652 (一)少数国家政局不稳/652 (二)过分依赖单一产品/653 (三)金融与债务问题/654 (四)贸易壁垒和交通障碍/654 (五)公共卫生问题突显/655 六、非洲自主性的振兴/657 (一)本国专业人士直接参与政策制定/657 (二)政策制定过程拒绝外来干涉/658 (三)非洲自身的产业化/659 (四)《非洲制造》的指导意义/660 七、小结/660 第三部分 文化 第十三章  现代非洲文化源流 一、非洲启蒙思想及其哲学家/667 (一)泽拉•雅各布的时代及其遭遇/669 (二)泽拉•雅各布的理性主义/672 (三)加纳的安东•阿莫的成长过程/676 (四)安东•阿莫的研究成果/678 (五)安东•阿莫的学术贡献/681 (六)非洲启蒙思想家的意义/684 二、近代以来的北非学术传统/687 (一)厚重的历史传承/687 (二)近现代学术的转型/689 (三)伊本•赫勒敦持续的学术影响/691 (四)埃及学的本土化/696 (五)摩洛哥历史学家阿卜达拉• 拉鲁伊/699 三、受基督教影响的非洲学术传承/701 (一)早期知识精英的代表人物/701 (二)非洲民族主义之父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703 (三)西非民族主义的早期代表阿非利堪纳斯•霍顿/706 四、小结/708 第十四章  非殖民化概念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实践 一、“非殖民化”概念的提出与传播/710 (一)谁最早提出“非殖民化”? /710 (二)“非殖民化”概念的传播与歧见/712 (三)不结盟国家的统一认识/716 二、“非殖民化”之因的话语之辩/717 (一)殖民政策论/718 (二)民族主义论/721 (三)新殖民主义论/726 (四)外部因素论/728 (五)中国学者的研究/728 三、非洲文化领域非殖民化的必要性/731 (一)独立国家文化的重要性/731 (二)文化和心理的非殖民化/731 (三)非洲国家领袖对文化的重视/733 四、非洲文化领域非殖民化的实践/734 (一)教育领域的非殖民化/734 (二)民族性建筑物/736 (三)地理名称的民族化/737 (四)民族文化运动/738 (五)文化非殖民化的挑战:以语言为例/740 五、“非殖民化”概念的重新定位/744 (一)非殖民化:如何界定? /744 (二)非殖民化的深层含义/746 (三)非洲历史的非殖民化/747 六、小结/749 第十五章  现代非洲史学:什么历史? 一、现代非洲历史学派形成之因/751 (一)重构非洲历史的必要性/751 (二)现代非洲史学传统/756 (三)现代非洲史学的起源/758 二、非洲诸历史学派的形成/760 (一)“漂白过程”及其印记/760 (二)非洲历史学派形成的条件/761 (三)伊巴丹历史学派的形成/765 (四)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的形成/770 三、现代非洲历史学派的贡献/777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777 (二)非洲史观的确立/782 (三)研究主题的拓展/785 (四)对非洲民族主义的研究/793 四、非洲史学与现实的关系/798 (一)现代非洲历史学派的特点/798 (二)现代非洲历史学派的责任/800 (三)全球史语境下的非洲史学/802 五、小结/804 第十六章  变化中的南非史学:谁的历史 一、19—20世纪之交:南非官方史学的初建/807 (一)英帝国史学的影响/808 (二)殖民者史学与官方史学家/809 (三)非洲人的视角/812 二、20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史学与社会现实批判/815 (一)自由主义史学/816 (二)英帝国与殖民者史学的立场/823 (三)有关非洲人的历史著述/826 三、20世纪下半叶:种族隔离制下修正史学的兴起/830 (一)英帝国史学的留存与阿非里卡人的史学/830 (二)自由主义史学的延续/833 (三)修正派史学的兴起/836 (四)南非史学的成就/840 四、新南非的史学:百花齐放的局面/845 (一)重构历史的需求/846 (二)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视/848 (三)研究领域的大力拓展/851 五、小结/854 第十七章  国际视野中的非洲社会科学与文化教育 一、非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861 (一)非洲人类学/民族学/861 (二)经济学领域/865 (三)政治学与相关领域/869 (四)其他社会科学领域/872 (五)海外移民裔群中的非洲学者/875 二、现代非洲文学的发展/877 (一)现代非洲文学的崛起/877 (二)正在兴起的非洲文学新潮/883 (三)现代非洲文学的主题与特点/888 (四)非洲艺术及其表现形式/893 (五)非洲大众传媒及电影事业的发展/899 三、非洲的教育与科技/903 (一)殖民主义时期的教育与科技/903 (二)独立后教育事业的起伏/907 (三)非洲教育制度的改进/913 四、小结/916 第十八章  非洲哲学、乌班图精神与“全球非洲”观念 一、我觉我思故我在:作为价值观基础的非洲哲学 /921 (一)文化哲学:民众的哲学/923 (二)政治哲学:战斗者的哲学/928 (三)批判哲学:哲学家的哲学/934 (四)非洲哲学:包容、韧性和定位/940 二、乌班图的伦理精神/942 (一)乌班图的精髓/942 (二)乌班图的行为方式/943 (三)乌班图的精神及其在南非的实践/946 三、全球非洲的观念及其实践/948 (一)全球非洲移民裔群的真实含义/948 (二)非洲移民裔群在美国/950 (三)全世界的非洲移民裔群/952 四、“全球非洲”与“非洲中心主义” /955 (一)“全球非洲”的认同困惑/955 (二)强调以非洲为中心的各种概念/958 (三)非洲中心主义/961 (四)包容的海外非洲战略/966 五、小结/968 第四部分 民族 第十九章  非洲国家的民族与民族政策 一、非洲的民族和“部落”:主题与概念/977 (一)为什么要讨论这一主题? /977 (二)国际学术界对“Tribe”的理解 /978 (三)非洲学界对“部落(Tribe)”一词的反感/982 二、民族的概念与问题的产生/985 (一)有关民族和民族政策的理解/985 (二)殖民政策的影响/986 (三)历史原因:“部落精神”的培养与部落的创造/987 三、“一个国家—多种民族主义” /990 (一)殖民统治的复杂遗产/990 (二)民族问题的现实表现:尼日利亚/993 (三)民族问题的现实表现:乌干达/996 四、小结/998 第二十章  坦桑尼亚的民族政策及其经验 一、民族政策诸因素/1000 (一)坦桑尼亚主要民族构成/1000 (二)桑给巴尔的独特历史与地位/1001 (三)关于坦桑尼亚民族形成的不同意见/1002 二、坦桑尼亚的民族政策/1005 (一)民族政策及相关法规/1005 (二)语言与宗教政策/1007 (三)领袖的个人因素/1009 三、乌贾马运动在国族建构中的作用/1011 (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012 (二)消除地方民族意识/1013 (三)激发对坦桑尼亚文化的热爱/1014 (四)推动国民意识的形成/1014 四、小结/1015 第二十一章  卢旺达的民族政策与对大屠杀的反思 一、卢旺达大屠杀事件的回顾/1018 (一)卢旺达大屠杀事件:起因与过程/1018 (二)卢旺达大屠杀事件:有关罹难人数的估算/1020 (三)卢旺达大屠杀事件:研究与思考/1022 二、民族:“想象的共同体”抑或“制造的共同体” /1024 (一)胡图人与图西人:历史起源/1024 (二)民族身份的建构———牛群为决定因素? /1026 (三)“制造的共同体”:民族身份的政治化/1028 三、卢旺达的民族矛盾:从继承到恶化/1030 (一)从社会革命到赢得自治(20世纪50年代—1960) /1031 (二)从政治独立到民族压迫(1960—1990) /1032 (三)从难民进攻到停火协议(1990—1993) /1034 四、民族政治与国家权力的互动/1035 (一)民族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1036 (二)作为权力的意识形态/1037 (三)作为实践的国家意志/1039 (四)作为国家行为的民族屠杀/1041 五、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042 (一)地区政治的角度/1043 (二)大国因素的介入/1044 (三)联合国干预的局限性/1046 六、卢旺达的民族和解:政策与措施/1048 (一)政策与规定:民族识别的废除与政治权力的分配/1049 (二)意识形态的定位:“卡恰恰法庭”与传统价值观/1050 (三)法律的保障:新宪法与民族平等/1052 (四)教育领域的措施:重写历史与“团结和解营”/1053 七、小结/1056 第二十二章  南非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和解政策 一、南非的民族与民族问题/1059 (一)南非的民族/1060 (二)种族隔离制剖析———以班图斯坦为重点/1061 (三)南非的民族问题/1067 二、南非的民族和解政策/1070 (一)新政府的优选压力/1070 (二)曼德拉对民族和解的准备/1072 (三)法律的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权利/1074 (四)对种族迫害罪行的政策/1076 (五)对白人极端主义者的宽容/1077 三、民族和解的关键之举———真相与和解委员会/1078 (一)二战后处理民族犯罪的两种模式/1079 (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历史任务/1081 (三)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运作过程/1084 (四)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非洲理念/1086 四、旨在全面消除种族隔离制遗产的社会政策/1087 (一)机构设置与语言政策/1088 (二)“黑人经济振兴法”与“肯定性行动”/1091 (三)宪法对黑人土地权的保障/1093 (四)改善黑人生活条件/1094 (五)宪法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保护/1095 五、小结/1096 第二十三章  津巴布韦的民族关系与土地问题 一、津巴布韦文明史略/1100 (一)津巴布韦:移民与铁器文化/1100 (二)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内涵/1101 (三)欧洲人的到来/1102 二、津巴布韦的民族与民族关系/1103 (一)津巴布韦的民族/1103 (二)绍纳人与恩德贝莱人的关系/1104 (三)津巴布韦黑人与白人的关系/1107 三、津巴布韦独立后的民族政策/1110 (一)独立后的政治发展/1110 (二)保障各民族的基本权利/1114 (三)整合民族矛盾的合作与宽恕政策/1115 (四)传承与创新———酋长制与国防军/1117 (五)土地问题上的权宜之计/1118 四、土地:从民族问题到政治问题的转化/1121 (一)黑人老战士的要求/1121 (二)英国的背信弃义与穆加贝的强烈反应/1122 (三)“快车道”土改计划:土地问题变为政治问题/1125 五、津巴布韦与南非民族政策的比较/1127 (一)民族问题的相似与差异/1127 (二)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内部势力的分化/1129 (三)对种族主义遗产的处理方式/1131 (四)族际分野与政治分化的敏感性/1131 (五)政策导致的政治后果/1132 六、小结/1134 第二十四章  部落因素、外来移民与卡扎菲的民族政策 一、重视利比亚“部落”因素的原因/1138 (一)北非地区的部落/1138 (二)部落:利比亚的社会形式/1139 (三)非洲历史学界的共识/1142 (四)媒体的报道与学者的理解/1142 二、利比亚政局动乱前的民族状况/1143 (一)阿拉伯人/1144 (二)柏柏尔人/1146 (三)其他民族与地缘划分/1146 (四)利比亚民族状况的两个特点/1148 三、卡扎菲有关民族的思想及其政策实践/1150 (一)民族主义还是部落主义? /1151 (二)“去部落化”还是“再部落化”? /1153 (三)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尊重还是侵犯/1157 四、利比亚与移民:严重依赖与相关政策/1163 (一)殖民统治时期的意大利移民/1163 (二)利比亚独立后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1165 (三)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非主义的转变及其后果/1166 (四)利比亚针对非洲移民的态度与政策/1169 五、小结/1174 第二十五章  国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族建构的6C理论/1176 (一)共处关系/1177 (二)接触关系/1178 (三)竞争关系/1178 (四)征服关系/1179 (五)妥协关系/1179 (六)聚合关系/1180 二、国族建构的法律保证/1180 (一)阿尔及利亚国民宪章/1181 (二)埃塞俄比亚的宪法/1183 (三)政党纲领中的相关规定/1185 三、国族建构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分配/1187 (一)政治权威与国族建构/1187 (二)非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抑或执政工具/1189 (三)权力分配中的平衡原则/1193 四、国家政策的其他相关作用/1196 (一)国家民族意识与地方民族意识的互相转化/1197 (二)国家权力的滥用/1198 (三)政治权力分配的“正相关循环”/1198 (四)经济方面的权力分配/1200 (五)文化语言政策的作用/1201 五、小结/1203 结  论 一、何为“自主性”? /1208 二、失而复得的自信/1209 三、作为历史记忆的2018年/1212 四、非洲怎么了:悲观与希望/1215 非洲历史大事简表(13世纪—2000年) 附录  中国非洲研究和我的探索之路 参考书目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