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 乐黛云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乐黛云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乐黛云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6-01
    • 字数:324000.0
    • 页数:33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906999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

    作  者:乐黛云 著
    定  价:40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1日
    页  数:330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906999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系列之一。乐黛云编著的《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意图追寻三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个人角度搜集本人各阶段有代表性的发言和论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期待呈现一片动态的图景,以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作一个简略的探索与回望。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靠前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法合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曾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比较诗学”等课程。
    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主编有:《跨文化个案研究丛书》1null

    精彩内容

        在现代小说中,有些叙述者与作者的观点甚至接近相悖,作者正是用这种叙述方法来达到某种特殊的美学效果。例如吴组缃的名作《宫官的补品》,叙述者是这位地主大少爷“官官”,他滔滔不绝地叙述着、谈论着、辩解着,无非是说自己如何在上海和女友逛街遭车祸,如何吃人奶补养是价廉物美、天经地义的事,奶贫穷是如何理所当然,奶丈夫被“误认”为革命者而遭枪杀也是合情合理、罪有应得,等等。作者显然是站在叙述者的对立面,让他自己暴露自己,淋漓尽致。这种作者与叙述者观点的相悖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深化了作品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小说很少用到的。
         由于作者与叙述者始终一致,叙述的调子也就比较单一。中国传统小说大都回响着记录者或说书人的调子。作者参与作品的方式往往只有一种,就是通过叙述者直接介入他所创造的小说世界,即使《红楼梦null

    目录
    前言
    一 沿着时间的脉络
    比较文学的任务、范围及其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比较文学”条目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小说叙述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关于现实主义的两场论战
    ——卢卡契对布莱希特与胡风对周扬
    以特色和独创主动进入世界文化对话
    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
    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文学研究
    在反思和沟通的基础上建构另一个全球化
    中国文化遗产传递的三种途径
    21世纪与新人文精神
    21世纪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
    文化转型时期比较文学面临的问题

    二 理论发展的回顾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汇通
    双向诠释与比较文学
    一次汇通古今中外诗学术语概念的尝试
    ——《世界诗学大词典》序
    从“山外之点”看中国文论之“山”
    ——《中国文论:英译和评论》序
    差别与对话
    “情”在中国
    互动认知:文学与科学
    美国梦 欧洲梦 中国梦
    ——探讨世纪之交的人生巨变

    三 回眸百年来先贤的真知灼见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端(1900-1920)
    功绩卓著的先行者
    ——林纾、王国维、鲁迅、学衡派、茅盾、 郭沫若、许地山、田汉、徐志摩
    在古今中外的坐标上前行
    ——陈寅恪、钱锺书、朱光潜、宗白华、梁宗岱

    四 展望21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
    “欧洲中心论”之后会是“中国中心论”吗?
    文化转向的风标
    文化对话与文化吸引力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合与分
    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
    ——《今日中国文学》杂志创刊祝
    异国心灵的沟通
    ——纪念安德烈·纪德诞生140周年
    漫谈《诗经》的翻译
    ——在“五经”翻译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