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 胡建刚著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胡建刚著著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19-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胡建刚著著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19-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6-21
    • 字数:525000
    • 页数:54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973052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

    作  者:胡建刚著 著
    定  价:148
    出 版 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页  数:547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973052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借用福柯谱系学,解读了西方警政范式与警务模式的嬗变和演化逻辑,并以此为参照讨论了中国警政现代性成长与警务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1)回顾中国警政和警务模式的历史进程;(2)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警务实践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困境进行分析;(3)借助西方的理论资源,建构一种超越现代警务的理论范式,在新的警政理论指导下,探讨具体的警务模式框架;(4)对当代中国警务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当下中国实现警政转型的可能路径,对于全面认知中国警察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胡建刚,男,1967年4月出生,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行政管理学博士学位,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不错访问学者。2008年作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被列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6年派往临安,2008年派往泰州、镇江等地公安机关进行业务实践。2016年根据公安部双千计划挂职援疆一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公安局副局长。从事治安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研究方向为警务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前言一、研究背景二、选题考量三、存在的不足导论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二、国内研究综述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第二节对社会时代性的界定一、现代与后现代二、风险社会:我们无法回避的境遇第三节核心概念解析一、警察二、警政与警务三、警政范式与警务模式章历史回溯:中国古代警务的发展变迁节中国古代警政思想的渊源一、管仲的“四民分治”治安方略二、郑子产的“大治安”思想与实践三、商鞅的警政实践与治安思想第二节中国古代警务的结构一、混合形态:军警不分与行司合一二、集权与分权:封建制度下社会治安的分层控制三、相保与连坐:古代社会治安控制的深层基因第三节亭的设置与警务职能一、先秦时期亭的设置与演变二、秦、汉亭的建置三、亭的组织结构四、秦汉的亭治安职能与警务活动第四节古代城市警务结构——以宋代厢坊制为例一、北宋东京治安背景二、宋代厢坊制城市警务功能三、“巡检制”警务模式四、巡检制度的治安功能第二章中国现代警政的成长节从湖南保卫局到巡警署:现代警政的中国孕育一、湖南保卫局二、巡警署第二节现代警政的创设:国民政府“警甲合一”模式一、北洋军阀时期的警政实践二、国民政府时期“警甲合一”警务模式三、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的恢复第三节现代警政在苏区的创设:革命根据地“群众警务”模式一、白色恐怖下的中央特科(1921~1927年)二、红色苏区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和“绿领章部队”(1928~1935年)三、抗日根据地的“边警”与“社会部”(1937~1946年)四、解放区的公安局(1946~1949年)第四节新中国现代警政的发展一、新中国的“人民警察”诞生(1949~1966年)二、停滞与倒退:“”时期“军政警合一”警务模式三、改革与开放:不断变革和进取中的中国警政四、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现代警政的国际化接轨第五节新中国现代警政的特征与属性一、中国现代警政的组织原则二、中国现代警政政治性的深层基因三、中国现代警务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四、中国现代警察角色定位第三章中国当代警务模式的嬗变节“群众路线警务”模式的延续一、“群众路线”警务模式的政治逻辑二、“群众警务”模式在夺取政权后的演化三、“群众警务”模式政治性的演绎第二节“综治”警务模式的时代性变革一、“社会综合治理”的政策导向性二、“群众警务”模式的路径依赖性三、“从重、从严 、从快”的“严打”形态四、法治性的导入第三节“社区警务”模式的“入世”性变革一、社区警务战略的推进二、清理公安机关行政审批权限三、以户籍改革提升警察服务第四节中国警务模式嬗变的契机一、社会结构调整:中国警务模式演化的基础二、市场经济变革:中国警务模式变迁的催化三、政府体制改革:中国警务模式演进的压力第五节中国转型时期警务模式变革的动因一、执法环境:中国转型时期异常严峻的治安生态二、内部因素:中国警务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三、外部因素:世界警务不断改革与创新第四章案例论析:国内若干警务创新的实践节新乡“局所合一”的警务改革一、减少层级:警务结构的扁平化二、四警合一:警务职责的整合三、服务民生:警务职能的前移第二节镇江“大巡防”警务改革一、大巡防格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二、弹性工作制:警务效能的提高三、契约化保险联防:警务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第三节湖州“民意导向”警务改革一、警务广场:建立警察、传媒及民意的互动机制二、电子政务:提升警务的服务性三、信息公开:实现阳光警务的关键第四节苏州创意警务改革一、“无增长改善”:创意警务的孵化平台二、弹性与权变:问题导向的精准治理三、积极介入:社会服务职能的提升第五节成效与反思一、“集合式”警务的现实与无奈二、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发展的“瓶颈”三、服务型警务建设的障碍第五章境外警政实践考察节西方两大警察体系的渊源一、大陆法系警察体制的萌芽二、海洋法系警察体系的兴起三、西方两大警察体制演化的内在动力第二节西方警务现代性的发轫一、从镇压者到宝贝型警察:警务职业性的开始二、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博弈:走向专业性道路的警务三、快速反应的警务机制:成就警察的机动性四、合法性的缘起:改变警察的亚文化第三节西方警政后现代性的思辨一、社群主义的归宿:走向社区警务的哲学基础二、决策与执行的重组:集中与分权的对立与统一三、合作与共治:警察边缘职能的剥离四、市场治理机制:警务私有化与竞争的理念五、迈向新秩序:警察权由社会分享第六章中国警政范式重构: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回应节当代公共管理的若干核心理念及其论析一、从一元到多元:政府、市场与社会之交集、互动与制衡二、从矛盾、冲突到合作共治:三种机制的均衡三、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四、外部性理论第二节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服务型政府的出现一、从统治、管理走向服务:公共管理演进的逻辑与范式转换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三、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三节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对应的警政演化轨迹一、统治型警政范式二、管控型警政范式三、服务型警政范式第四节社会建构:服务型警政范式转向的路径选择一、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二、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三、服务型警政的社会建构第七章服务型警政建构的内在逻辑节服务型警政建构的目标定位一、警务属性转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视角二、警务责任重组:核心职能与边缘职能的分离三、警务结构调整:层级的减少与扁平化四、警务功能转移:趋向社会化与市场化第二节服务型警政实现的政治生态一、核心理念之源泉:民主制的参与和协商二、动力机制:利益的共享性三、政治空间:政府角色转换四、时代背景: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公民精神的弘扬五、社会基础:第三部门的成长第三节服务型警政的价值取向一、效率与正义的权衡二、权力与权利的制衡三、管理与服务的均衡四、秩序与自由的平衡五、合作与共治的连衡第四节服务型警政的内涵与运行机制一、服务型警政的概念二、服务型警政的内涵三、服务型警政的运行机制第八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一:基于宪制平台警察权之控权结构节西方宪政理论中的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一、自由主义:从洛克、卢梭到孟德斯鸠二、国家主义:从马基雅维利、让·布丹到黑格尔三、公民社会的崛起: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统一四、和谐理念:本书的价值取向第二节宪制理念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一、宪制基本思想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内涵解析三、宪制框架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重新定位四、宪制框架下警察权属性的嬗变第三节宪制理念下警察权构建的原则一、法定原则:警察权设置的规范性二、分权原则:警察权配置的制衡性三、比例原则:警察权运用的合理性四、公共原则:警察权行使的正当性五、程序原则:警察权运行的合法性六、司法控制原则:警察权监督的效能性第四节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用一、警察自由裁量权问题提出二、现代警察制度的表现形式三、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的特征四、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学说的理论基础第五节美国盘查制度研究一、美国盘查的启动标准二、美国盘查附带搜查的规则三、美国盘查制度的比较分析第六节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研究一、英国警察盘查权的历史传承二、英国警察盘查权的现代改革三、对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的思考第九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二:多中心治理框架下警务的多元化供给节多中心治理理论一、多中心理论的假设二、多元化警务主体的培育三、多中心秩序的优势第二节公共安全服务的市场供给一、私域警务发展的条件二、私域警务的市场发育三、中国保安业的发展第三节公共安全服务的社区供给一、社区治安治理的结构二、社区治安供给的经济学模型三、社区治安的政府性供给四、社区治安的产前契约式供给五、社区邻里守望制度第四节公共安全服务的志愿者一、公共物品志愿供给的动机二、警务志愿者的法律关系第五节警务运行多重协调机制的完善一、多元化警务供给的潜在问题二、政府警务规制对多元化警务供给的调节三、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规范四、区域之间合作警务协调机制第十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三:行政伦理主导下警务运行的自律与他律节行政伦理与警察伦理一、公权力的伦理解析二、公共行政伦理的现代精神三、警察伦理的评价要素第二节警察行为的异化及其矫正一、亚文化:警察行为异化的表象二、权力寻租:警察行为异化的动因三、投诉与问责:警察行为异化的矫正第三节警务运行自律与他律的完善与强化一、道德内化:警察行为自律的保障二、多元监督:警务运行控制的基本结构三、绩效考核:警务运行质量的评定四、司法问责:警务运行控制的保障结语:中国警政未来的展望一、警务社会属性的必然走向二、风险社会警务的多元诉求三、多元治理下的警务协同参考文献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